節後綜合症處理方法怎麼判斷

  節後綜合症多指早上起不了床、身心萎靡、情緒低落、對上班有深深的厭惡或恐懼感等症狀,那麼如何去處理呢?本文是節後綜合症怎麼判斷,節後綜合症的處理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節後頻現綜合症:

  1、節日情感失調綜合徵

  有些人能忙不能閒,平時腿上好像上了發條,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倒也感覺挺好。按說過春節放假可該歇歇了,可他們好像有種“失落感”,呆在家裡度日如年。7天下來,不但沒休息好,反而覺得渾身不舒坦,焦慮不安,心神不寧,鬱鬱寡歡。節後上班好些天,經過一番調理才緩過勁來。他們常自嘲地說,我生來就是個幹活的命,一歇就出毛病。

  2、上班恐懼症

  長假過後,總有一些人心裡會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感,甚至有茶飯不思、身心俱疲、精神渙散等症狀,全然沒有上班時的朝氣。醫學上把這叫作節後“上班恐懼症”。

  3、睡眠紊亂綜合徵

  長假許多人都選擇走親訪友,或外出旅遊。回來後,有些人卻是夜裡精神抖擻,熬到早晨才能睡著;白天也是頭昏腦脹,提不起精神來。眼看已經正常工作了,可是睡眠卻不正常。有些人不免心中納悶,過去從來都不失眠,為何會患上失眠了呢?

  4、麻將綜合徵

  五一三天假期,有些人為了過足麻將癮,夜以繼日地壘“長城”。然而,有的人過完節上班後病便來了,低頭時間稍微長些,頭兩邊的“太陽穴”就嘣嘣的跳著痛,頭也好像有個緊箍咒,那脖頸也是痠痛不適,不能伸展。

  5、沉溺網路綜合徵

  平時沒有時間上網玩,這下可有大把的時間了。長假期間,不少人是足不出戶,一天到晚與電腦為伴,沉溺於網路,不是下棋就是聊天或者玩網路遊戲。幾天下來,只覺得頭重腳輕,眼睛發乾,澀痛不適,看東西發花,還成了雙影。這便是因整天上網用眼不當得了網路綜合徵。

  如何調理節後綜合症:

  第一、學會自我除錯,及時放鬆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寧靜

  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白領應學會自我除錯,及時放鬆自己。如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下班後泡泡熱水澡,與家人、朋友聊天;雙休日出遊;還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宣洩自己壓抑的情緒等等。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鬆,如邊工作邊聽音樂;與同事聊聊天、談談笑話;在辦公室裡來回走走,伸伸腰;開啟窗戶,臨窗遠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第二、不吃或少吃糖和澱粉,飲食以魚類、肉類、蛋類、生蔬菜、水果和堅果等食品為主;

  在積極利用各種方式調整心態的同時,注意清淡飲食,多喝白開水,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多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體育鍛煉運動。經過這樣的調整,絕大多數人用不了一週就可以自行調節復原。

  第三、每次吃不超過七成飽,每日吃兩到三餐,不吃或少吃零食;

  第四、每天做有氧運動1-2個小時以上,在運動中積極休息,能走路時不開車,能爬樓梯時不坐電梯;

  第五、補充多維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輔酶Q10等抗氧化劑。

  節後消除疲勞的方法:

  1、飲食平衡

  儘量做到飲食多樣化,不偏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能量物質。具體就是每天吃麵食或米飯,每天要吃一定的肉和蛋類,每天要吃奶製品,要經常吃魚,每天吃蔬菜水果等。疲勞的時候尤其注意補充碳水化合物,因為碳水化合物是體能的主要來源。

  2、有目的地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C具有抗疲勞的功效,此外,它還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獼猴桃,柑橘類水果***橙,檸檬,柚子……***,紅色水果***草莓、覆盆子……***,色彩鮮豔的蔬菜***白菜,西紅柿,青椒……***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3、食用乳製品和豆製品

  每餐最好至少要食用一種乳製品。牛奶可以提供豐富的鈣,而鈣則是強健骨骼的重要元素。失眠的時候,喝一杯溫熱的牛奶,其中所含的一種物質可以協助大腦調節睡眠。豆漿也是不錯的“飲料”,含有豐富的鐵磷等礦物質,以及一些植物活性物質,對於調節身體機能非常重要。尤其對於女性,經常食用豆製品非常有益。

  4、注意飲水

  水對於維持體內平衡非常重要。它可以運輸各種營養成分,促進體內交換,排洩體內垃圾。如果缺水會造成體能削弱、體力恢復能力下降,疲勞增加。為此每天至少需要飲用1.5升水,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

  5、調整心情

  剛剛收假,心理上難免會有些抗拒工作,可以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假期已經過去,該好好工作了,只有努力工作,明年才能過一個同樣快樂的新年。還可以趁著休息時間,和同事多多交流,談一些假期的趣事,有助消除懈怠的負面情緒,並且緩解焦躁。

  6、適當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幫你提振精神,更可以緩解節假日期間缺乏運動引起的身體乏力與腸胃疲勞等等。下班早的時候,可以在吃飯之前先運動一會,運動的方式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來選擇,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慢跑,游泳,健身等等,運動量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節。


1.2017春節後第一天上班心語

2.微信綜合徵閱讀題答案

3.通氣鼻貼有什麼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