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高二年級歷史期中試題

  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我們要大概知道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一下高二歷史,希望大家來學習一下哦

  關於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

  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戰國時,貴賤天然有別的觀念逐漸被人類本質無別、差別在於後天的觀念所取代,人性善惡的討論成為爭鳴的主題。據此可知此時***  ***

  A.對人類共同本性的探討成為潮流 B.社會政治結構變動影響觀念變遷

  C.強化社會秩序成為諸子思想共識 D.性惡論順應了專制集權發展需要

  2.17世紀的中國出現了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紀的法國則湧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舉世聞名的啟蒙思想家。中法兩國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點是***  ***

  A.倡導理性主義,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對君主專制制度,主張人民為主

  C.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變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

  3.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軍到江北搶奪民船。宋軍伏擊,“忽放一霹靂砲,蓋以紙為之,……自空而下,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霧,眯其人馬之目,人物不相見”,金軍大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當時已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 B.火藥技術在南宋時開始用於軍事戰爭

  C.西方火炮的傳入增強了南宋軍事力量 D.火藥已成為影響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

  4.《竇娥冤》是元雜劇四大悲劇之首,也是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首,具有不可否認的悲劇力量。其最突出的社會意義是***  ***

  A.成為劇作名家關漢卿的代表作 B.融合宋金表演藝術把元曲推向頂峰

  C.謳歌反抗精神提出了民主思想 D.強烈的揭露了民間疾苦、統治黑暗

  5.胡愈之在歐戰後認為舊文明舊制度已破產,“威爾遜總統國際聯盟之理想”和“俄國勞農政府之極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聲,是“新時代紀元之始”。這一認識反映了***  ***

  A.以俄為師成為中國社會的共識 B.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C.一戰豐富了國人對西學的認識 D.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6.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述及菲律賓、印尼亡國,越南、緬甸抵禦外敵時指出“夷煙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屬藩,尚堪敵愾”;他還探討英國所以強大的原因,對照中國的積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這反映出魏源***  ***

  A.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近代化 B.放棄了天朝上國的觀念

  C.經世治國的儒生情懷 D.“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7.林則徐在廣州禁菸期間,聘請美國傳教士翻譯瑞士法學家滑達爾所著《國際法》有關違禁品章節,並兩次向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致函,從《國際法》角度指出鴉片貿易的罪惡與不合法性。這反映了林則徐***  ***

  A.與英交涉方式符合時代要求 B.促進了中國外交與國際接軌

  C.引發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D.主張清政府全面向西方學習

  8.19世紀末,清王朝的鉗口禁忌***限制言論自由***進一步被突破,知識分子在許多地區創辦學會、報館、學堂。學會多達百餘個,報紙也由19種增至70種。這反映了當時中國***  ***

  A.社會啟蒙的不斷深入 B.中學西學間矛盾的解決

  C.中體西用觀念的流行 D.民主共和思想逐漸普及

  9.1895年,《中外紀聞》成為強學會機關報,內容首為閣抄;餘依次為選登英國路透社新聞電訊,選譯《泰晤士報》等外國報紙的訊息、評論;選錄津、滬、港、粵、漢等地報紙的新聞、言論,摘編“西國格致有用諸書”;最後附有梁啟超等人的編者按和論說。據此可知,該報***  ***

  A.體現了晚清腐敗統治 B.志在於宣傳維新思想

  C.有利於平息社會矛盾 D.是晚清大眾傳媒創新

  10.20世紀初的中國知識分子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明顯特點,是他們傳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單純為探求學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詞藻,而是為了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因此,他們特別重視傳播階級鬥爭和社會發展的學說,並把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看作是聯絡馬克思主義其他原理的一條“金線”。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

  A.階級鬥爭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最為核心的內容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C.中國的知識分子重視馬克思主義自身理論體系

  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主要作為社會改造指導思想

  11.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說:“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後,還有一個時期讓資本主義作為部分經濟而存在,而且還是很大的一部分……我們的同志在這方面是太急了。”毛澤東旨在***  ***

  A.強調應堅持新民主主義路線 B.批評新經濟政策不合時宜

  C.重申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D.說明社會主義改造的迫切性

  12.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一次談話中說:“我們改革中國的主義,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建設一個極和平,極自由,極平等的國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謀民權的平等,而且在社會上要謀經濟的平等。這樣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種種階級衝突,階級競爭的苦惱。”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主張 B.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內容

  C.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要同時進行 D.經濟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階級衝突

  13.有學者指出,孫中山帶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綱的提出,使帶有盲目性、侷限性的自發抗爭“轉變為自覺的民主運動”。這說明孫中山的民主政綱***  ***

  A.起了思想指導作用 B.具有明顯的弊端性

  C.以爭取共和為核心 D.不斷得以豐富完善

  14.“這種戰略為俄國所忽略。這種從農村中建立政黨與軍隊的共產革命方式,是毛澤東自中國獨特歷史環境所領悟的。”“這種戰略”提出於***  ***

  A.大革命時期 B.井岡山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15.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發表一系列談話。他說:“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鑑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這一論斷***  ***

  A.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B.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C.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D.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

  16.1988年9月鄧小平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文中指出:“從長遠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學技術。……最近,我見胡薩克時談到,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恐怕是第一生產力。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要靠尖端技術”。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奠定了“科教興國”戰略的理論基礎

  B.有利於我國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C.發展了馬克思關於生產力的理論

  D.為我國科技發展指明瞭方向

  17.1956年,中國文化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戲曲劇目工作會議,會後不僅許多傳統劇目經整理加工後重新上演,而且這年秋天,北京還自解放後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柔密政與幽雨葉》***當時的譯名***由此可知,這次工作會議***  ***

  A.貫徹了“百花齊放”的方針 B.旨在恢復傳統的戲曲劇目

  C.促進了文藝創作意識形態化 D.根除了“左”的文藝路線

  18.1977年,我國各大專院校錄取新生27.3萬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總規模達206萬人,2001年增長至719萬人。在此期間,高等職業教育和各種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也有很大增長。由此可知***  ***

  A.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決

  B.高等教育實現了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C.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

  D.恢復統一高考制度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19.公元前5世紀中葉,由於社會需要,古希臘出現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後期,某些智者為達目的,通過不顧事實地玩弄概念,把哲學蛻化為概念遊戲、顛倒是非的方術,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稱為詭辯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臘***  ***

  A.思想學術走向沒落 B.詭辯亦為社會需要

  C.智、詭界限逐漸消失 D.個人主義有氾濫跡象

  20.關於16世紀的宗教改革,有人曾這樣比喻:“教會原本是教徒與上帝的接線員,於是藉助這個電信壟斷地位大發橫財。自此之後,人人自帶直撥上帝的‘熱線’了。”材料反映了這場宗教改革***  ***

  A.主張廢除宗教儀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肯定王權高於教權 D.挑戰教會權威

  21.“歐洲的知識精英大多已對基督教持懷疑態度,此情況在法國尤其突出,極富幻想天分的法國人還自然地由自然界聯想到人類社會。既然自然界有一個統一的規律,那麼人類社會也決不會例外。”為此,法國思想家***  ***

  A.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

  B.打出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與上帝直接對話

  D.希望用理性迎來民主、科學的新時代

  22.古往今來,無論是東方古國,還是西方古代、近代國家,都有“分權”的思想:我國唐代有分相權以集君權的措施;古代希臘亞里士多德把政府權力分為討論、執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國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權和執行權***行政權***的分立。古今中外這些不同的分權理論與實踐的相同點是***  ***

  A.都促進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權進而限權為目的

  C.都體現了權力制約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為後世所借鑑

  23.當代史學家西斯•馬丁在《思想的進步史》中說,“與文藝復興運動相比,啟蒙運動在許多方面都有明顯的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現不包括***  ***

  A.以理性主義為核心 B.鬥爭矛頭直接指向封建專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會 D.提出建立民主與法制社會的主張

  24.某校學生在編演“歐洲啟蒙運動”歷史短劇時,為孟德斯鳩設計的臺詞應該是***  ***

  A.“必須永遠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B.“根據社會契約,全體公民是人人平等的”

  C.“由於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終變得根深蒂固的了”

  D.“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於同一人或同一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

  25.盧梭說:“設計一種人類的集合體,以用集體力量來保障每一個加盟的個體和他的財產。在這一集體中,個體雖然和整體聯絡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聽從自己的意志。”這一材料表明他主張***  ***

  A.實行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 B.利用社會契約保障人民權利

  C.國家權力應相互制約與平衡 D.人不應視他人為自己的工具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26題16分,27題22分,28題12分,共50分***

  26.教育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回答下列問題。***本題共16分***

  材料一 任何一個奉行民主制的希臘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備在公共場合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一個人僅懂得運用詞彙還遠遠不夠,他還必須學會如何駁斥他人的觀點,如何在討論政治和倫理問題時發揮自己的作用。因此,人們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遊走各地的教師通過教授他人演說和辯論術,滿足了人們這方面的需求。他們還是百科全書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們需要的任何知識。這些教師收費授業,因而被稱為智者。 ——***英***伯裡《希臘史》

  ***1*** 依據材料一指出古希臘智者學派產生的背景,運用所學簡述智者學派思想的歷史價值。***6分***

  ***2***圖A和圖B見證了近代中國教育發展的歷程。結合相關史實,任選其中的一幅圖片說明其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4分***

  材料三

  ***3***有人說1977年冬天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結合材料三和所學就此談談你的認識。***6分***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

  材料一 義大利文藝復興首先在佛羅倫薩孕育,這不是偶然的歷史現象。12——14世紀,佛城***佛羅倫薩***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大的經濟金融中心,商業資本很快轉化為產業資本。於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此萌發起來。佛城的政體獨具特色,其政府各組織成員是通過相當複雜的民主選舉產生出來的。佛城共和國在教會學校以外,建立文法學校***啟蒙小學***、各個修道院舉辦的學習班以及多所大學,佛城的世俗學校從13世紀之後開始興旺起來。由此可見,佛城市民對新文化的需求並非一時衝動,人們對新文化的追求迫切又持久。

  ——於忠偉《試論義大利文藝復興在佛羅倫薩城孕育》

  材料二 北京大學的一般教授們,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種所謂中國文藝復興的運動……多年來在國外有人請我講演,提起這個四十年前所發生的運動,我總是用 Chinese Renaissance這個名詞,Renaissance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於一個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適“中國文藝復興運動”的演講

  ***1***據材料一,概述佛羅倫薩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發源地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中“中國文藝復興運動”實際上指的是什麼運動?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胡適在這場運動中的突出貢獻。說明東西方“文藝復興”在對待古典文化態度上的不同。***6分***

  材料三 在經驗與理性兩方面,18世紀更強調理性,以理性來考察一切。18世紀成了“以頭立地”的理性的世紀。啟蒙運動主要用理性來解決社會政治問題,要以理性來破除信仰,以及要順應“自然”。這裡的“自然”是17世紀後在近代科學精神感召下逐步形成的一種特殊觀念。在有社會前,人即處於自然狀態,具有固有的內在的善惡感,這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自然規律。同樣,自愛、自由也是每個人應享受的自然權利。啟蒙運動者以此反對第一、第二等級,主張人人平等。••••••得出人的“自然狀態”,顯然體現了近代科學的分析和還原方法,由“自然狀態”進而得到的啟蒙運動理念,成為人類行為普適的底線***並不是全部***。

  ——摘編自呂乃基《啟蒙運動中的近代科學精神》

  材料四 科學精神被引進和大規模傳播是在新文化運動期間。新文化運動期間的科學傳播突破了科學的物質層面和科學方法的侷限,開始出現了科學精神層面的內容,科學精神由此進入了中國科學的殿堂。在新文化運動的諸多傳播者中,以《新青年》為中心的人文思想家和以《科學》月刊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家起了主導的作用。由於背景和理論旨趣的不同,這兩股主力科學傳播的側重點也不相同。新文化運動中的自然科學家致力於闡明真正近代意義上的科學觀,並在此基礎上準確而系統地揭示了科學精神豐富而深邃的意蘊。以《新青年》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更注重運用科學精神改造文化,開啟民智,並通過傳播科學來推進中國的民主。科學派和人文派的科學傳播者都觸及到了科學精神的重要內容。總體上說,新文化運動的科學傳播者,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科學精神的啟蒙作用。

  ——摘編自張炎、郝苑《科學精神的啟蒙》

  3***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啟蒙運動中所體現的近代科學精神並指出其作用。***4分***

  ***4***根據材料三、四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文化運動與啟蒙運動傳播科學的相同之處,並分析其相同的原因。***8分***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文明是近代文明歷史演進過程的主角,其擴張促進了非西方社會的現代化。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總結了八個西方文明的特徵:宗教、語言、政教分離、法治、社會多元化、代議機構、個人主義、希臘、羅馬古典遺產。鴉片戰爭後,中國文明與來自西方的近代文明全面接觸,古老的中國開始慢慢吸收融合近代文明。其中對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是“法治”、“代議機構”和“個人主義”。

  ——據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從材料中提取中外關聯的資訊,自擬論題,並結合所學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寫明題論,中外關聯,史論結合。***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10:BBDDC;CAABD;11~20:ACABD,BACDD;

  21~25:DDCDB;

  二.材料解析

  26.***16分***【答案】***1***背景:隨著民主制的興起,演說能力日益重要;廣博的知識是提高演說能力的基礎,人們需要更高層次的教育。***4分***

  價值:強調人是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強調人的作用和尊嚴,對文藝復興產生了重要影響。***或強調以人為中心,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對文藝復興產生了重要影響。******2分***

  ***2***圖A:19世紀60年代,洋務以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為目的,開設一批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一所新式學校,它培養了適應近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4分***

  或圖B:20世紀初,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學方針,聘請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到北京大學任教,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4分***

  ***3***認識:1977年冬天高考制度的恢復,是我國教育領域撥亂反正的重大舉措;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國家把發展教育事業放在現代化建設的首位,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迅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建設人才,這充分說明:國運興衰,繫於教育。***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

  27.***22分***【答案】***1***原因: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政治體制具有民主色彩;世俗教育發達;市民階層的追求。***4分***

  ***2***新文化運動***1分***;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要求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或倡導“文學革命”******2分***。新文化運動把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2分***;文藝復興則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1分***。

  ***3***體現:崇尚理性;順應自然。***2分,每點1分***作用:推動啟蒙思想家破除迷信,宣傳人人平等;為啟蒙思想家構建理性社會提供了幫助。***2分,每點1分***

  ***4***相同之處:都以科學思想為武器反對迷信與專制;都崇尚科學精神。***2分,每點1分*** ***2分,每點1分***原因:政治上都要反封建;經濟上: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階級關係上: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6分,每點2分***

  28.12分 【答案】示例一

  論題:西方近代法治文明的傳入推動了近代中國的法治程序。***2分***

  闡述:中國傳統文明中只有基於人治的法制建設和制度,而無基於民主的法治理念和傳統。近代以來西方啟蒙思想的傳入,社會契約精神和法治精神對傳統的專制體制和思想產生了巨大的衝擊***2分***。清末新政中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檔案,這是中國近代步入民主法治時代的形式上的標誌,***2分***但由於其根本目的在於維護專制主義統治秩序,因此對民權的保障和對皇權的限制都是極為有限的。辛亥革命後頒佈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主權在民的原則,規定了民眾享有的權利,仿照西方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現代政治體制,是中國近代民主法治程序的里程碑***2分***,但由於其不符合國情,執行缺乏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最終淪為一紙空文。***2分***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時期頒佈了多部憲法,儘管實踐效果有限,但每屆政府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違逆民意,不得不頒行憲法為執政“依據”以順從民意,這說明中國社會的法治精神和憲政觀念在不斷增強,憲法體系也在不斷完善。***2分***

  論題二:西方代議制民主在近代中國的發展與實踐。***2分***

  闡述:近代以來西方代議制民主的發展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中國國門洞開後,先後經歷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層次的學習過程,其中制度層面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西方資產階級的代議制民主。***2分***早期維新思想家主張設議院、興民權,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度,***2分***康梁領導的維新變法邁出了實踐的第一步,解放了國人的思想。***2分***清末新政時期預備立憲,代議制民主成為立憲派的共識,但由於改革落後於革命,最終清政府未能挽救自身命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分***頒佈資產階級的憲法,實行資產階級代議制,極大地推動了近代中國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序。***2分***

  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閱讀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聯合國大廈三樓大廳有一幅用馬賽克鑲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畫,壁畫主題叫“黃金法則”:Dountoothers,asyouwouldhavethemdountoyou***“你不想別人那樣對待你,你也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該法則與哪一家學派觀點最接近?

  A. 墨家 B. 法家 C. 儒家 D. 道家

  2.為響應黨中央厲行節約的號召,許多學校加入到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的“光碟行動”中。早在戰國時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愛”、“非攻”的同時,就倡導“節儉”、“節用”。該思想流派的創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韓非子

  3.有人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統計製作出下表。據此可看出當時

  西漢主要思想派別及其作品篇數表

  派別 儒家***六藝*** 道家 陰陽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縱橫家 雜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數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學地位明顯提高 B.“百家爭鳴”趨於結束

  C.活字印刷廣泛採用 D.科舉制度逐漸完善

  4.某思想家曾作詩詠《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山河大地擁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該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陽明 D. 李贄

  5.顧炎武痛詆王陽明學派“置四海之窮困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致使“神州蕩覆,宗社丘墟”。為此,他主張

  A. 格物致知 B. 心外無物 C. 經世致用 D. 工商皆本

  6.2015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據報道,她的名字來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與這段話風格一致的文學體裁是

  A. 詩經 B. 楚辭 C. 漢賦 D. 宋詞

  7.古人認為:書是心畫,書如其人,人書一致。其人和其書是飄逸的,瀟灑超俗,像天上的浮雲,舒捲自如;其人其書又是矯健的,遒勁嫵媚。下列哪幅字符合材料中描述的特點

  A. B.

  C. D.

  8.“在這種解放性的發明的刺激下,中國文學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滾滾而來……古代的經典有成百種的版本,成千種的註釋……從來沒有人能夠像宋朝的學者這樣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發明”是指

  A. 指南針 B. 造紙術 C. 火藥 D. 印刷術

  9.在2015年央視春晚節目中,《梨園芳華》糅合了京劇、川劇等各派戲曲藝術,呈現出濃濃的中國風韻。下列關於“戲曲藝術”的表述正確的是

  A.元雜劇是宋元時期流行的戲曲形式 B.京劇融合了徽、漢等眾多劇種特長

  C.首部影片《定軍山》展現了崑曲魅力 D.“雙百”方針使戲曲藝術一枝獨秀

  10.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直接打開了中國國門。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林則徐、魏源的回答是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君民共主,設定議會”

  C.“師夷長技以自強” D.“天下為主君為客”

  11.1885年王韜主掌上海格致書院,延請洋務大員,命題考士,其中教育類試題命題有“***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之語,體現了其當時主張

  A. 維新變法 B. 民主共和 C. 工商皆本 D. 中體西用

  12.張岱年在《中國文化概論》中評價道:他所宣揚的儒學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儒學,而是一種“儒表西里”的新儒學,一種體現資產階級思想和觀念的儒學,故又稱“新學”。這裡的“他”應是

  A. 魏源 B. 洪秀全 C. 康有為 D. 李大釗

  13.陳獨秀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發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穩,非先將國民腦子裡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乾淨不可。”為此而發起了

  A. 辛亥革命 B. 維新變法 C. 新文化運動 D. 五四運動

  14.美國《展望雜誌》曾推選全世界“百名聞人”,胡適當選。當選的理由是“曾經替中國發明瞭一種新語言”。這主要是基於他

  A.創辦《青年雜誌》 B.主張文學改良

  C.提倡“民主與科學” D.發表《狂人日記》

  15.有學者指出:“這場運動是鴉片戰爭後最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運動,對現代中國的思想、文化與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這場運動”最大的歷史意義是

  A. 動搖了舊思想統治地位 B. 弘揚了科學民主精神

  C. 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D. 開啟了思想解放潮流

  16.孫中山在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發表的宣言書中宣佈:將“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這體現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哪一思想內容

  A. 民族主義 B. 民權主義 C. 民生主義 D. 民本主義

  17.1924年8月孫中山指出“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不過辦法不同”。孫中山的這一“辦法”是指

  A.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B. 核定地價,國民共享

  C.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D. 主權在民,民族平等

  18.毛澤東在論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時指出:“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原子彈***。怎麼辦呢?可靠的辦法就是……增加經濟建設的費用。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這段論述出自

  A.《論持久戰》 B.《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C.《論十大關係》 D.《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19.“鄧小平……最大的功績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論。這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是對中國現實條件的全新理解,是對歷史經驗的有效借鑑。”這裡的“新的理論”主要是指

  A.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B.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C.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理論 D.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思想

  20.智者學派指出,“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麼絕對正確或錯誤的東西------對一個人是正確的東西或許對另一個人就是錯誤的。真正的智慧應該是能覺察並能夠滿足自己的利益”。對此評價正確的是

  A. 體現了古希臘的人文主義 B. 有利於雅典的民主政治

  C. 反映了古希臘崇尚理性 D. 提高了古希臘人的道德

  21.下圖是某位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記錄的部分筆記。據此可判斷該同學學習的主題是

  A. 智者運動 B. 文藝復興 C. 宗教改革 D. 啟蒙運動

  22.《希利爾講世界歷史》中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米開朗基羅在完成雕像後,他也被自己創造的這個形象震撼了,感覺它像是有了生命一樣。於是,他用錘子敲了一下雕像的膝蓋,叫他‘站起來’”。下列人物的作品同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時代的內涵大體一致的是

  A. 但丁 B. 蘇格拉底 C. 馬丁•路德 D. 伏爾泰

  23.馬丁•路德認為上帝建立的精神世界是一個真正的教堂,所有的基督徒人人平等享有精神和思想上的自由。而上帝建立的世俗世界則充滿罪惡和仇恨,但應該支援世俗政府,並且認為王權應當高於教權,竭力維護世俗的權威。這表明馬丁•路德主張

  A. 國家的權力高於教會 B. 廢除教會的等級制度

  C. 徹底擺脫宗教的束縛 D. 信仰可以使靈魂得救

  24.《世界小史》中記載了一些人的想法:人在根本上是平等的,還要受到平等對待;上帝創造的每一個理性生物的權利都不能、不允許被剝奪;每個人要聽從理性和良心呼喚;應該讓人有人的尊嚴。這些想法,最有可能出現在

  A. 智者運動時期 B. 文藝復興時期

  C. 宗教改革時期 D. 啟蒙運動時期

  25.一位思想家說:“啟蒙是人們擺脫自我受制狀態的出發點。自我受制是一種不受他人指點就無法進行理智思考的無能狀態。……請鼓起勇氣來!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該思想家是

  A. 蘇格拉底 B. 彼特拉克

  C. 馬丁•路德 D. 康德

  26.這場運動“讓人們反思神權政治和貴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導人們先是反對貴族等級制度,繼而質疑乃至反對君主專制制度,是歐洲***也包括美國***得以建立現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礎。”該運動

  A. 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B. 衝擊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

  C. 打破了民眾對羅馬天教庭的迷信 D. 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復甦

  27.馬文•佩裡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時的宇宙被描述成運動中的物質,受到充滿宇宙的無形的力的控制,無論是地面還是天空,這些力可用數學方式表現出。中世紀那幅封閉的僅限於地面並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圖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無限的受普遍法則制約的新宇宙,地球現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顆行星。”材料中的“普遍法則”指的是

  A. 達爾文的進化論 B.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C.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D. 普朗克的量子論

  28.“他的發現,為製造發電機提供了基本原理,從此,打開了電能寶庫的大門。”這裡的“他”是指

  A. 法拉第 B. 西門子 C. 馬可尼 D. 愛迪生

  29.英國學者皮爾森認為:“***他***將物競天擇說應用到了物種的變異上,並且掌握了足夠的證據說服了全球的科學家,因此他獲得了成功。”“他”的主要貢獻是

  A. 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B. 建立了量子力學理論

  C. 創立了相對論 D. 創立了生物進化論

  30.“美國曆史上的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發生於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它使美國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進步:電力和能源開發、材料和材料加工、通訊和資訊傳遞技術。”下列成就中屬於其表現的是

  A.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B.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C.愛迪生髮明電燈 D.西門子製造發電機

  二、判斷題:判斷正誤,並在相應的方框內填塗***本部分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31.北宋朱熹是心學集大成者,強調“知行合一”,其主張在南宋以後成為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32.右側是一幅文人畫。文人畫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表現文人個性,追求神韻意境。

  33.新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

  34.啟蒙運動比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更為徹底,更具有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

  35.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學,彌補了牛頓力學的不足。

  三、材料解析題: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本部分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36.儒家思想所蘊含的家國同構***情懷***既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性。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觀念和“家國同構”理論,對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釋,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倫理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同時也為漢代以後的中國社會提供了一種全民的倫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論與漢代忠孝倫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學家繼承傳統儒家入世思想,從責任感和使命感出發,形成了理學思想體系。這一思想使士大夫階層普遍參與討論個人、家庭、家族、國家和政治,從而建立了統治者認定和推行的道德倫理規範,使階級矛盾在某種意義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靈得到充實。 ——徐公喜、萬紅《宋明理學的層次模式》

  材料三 所謂家國同構,移家為國,移孝為忠,進而在家國之上,擴充套件為一種公天下的世界意識。這使中國人的世界觀或天下觀成為一種本於家國同時又大於家國或高於家國的世界意識,使得中國人的價值觀內蘊著一種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

  ——田海平《從家國天下到命運共同體》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國同構”等理論為後世提供的“倫理信仰”。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為提升儒學地位採取的主要措施。***3分***

  ***2***據材料二,指出理學家構建“理學思想體系”的出發點。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明理學家加強個人“道德倫理規範”的兩種主要途徑。***3分***

  ***3***據材料三,指出“家國同構”的新內涵。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新時代強調家國情懷的現實意義。***4分***

  37.有關“人”的價值觀是西方人文主義的核心內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智慧的人總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則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們試著去做,也是要失敗的。 ——蘇格拉底

  材料二 既然教皇為了募款修築教堂這樣一件極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無數的靈魂。那麼他何以不為神聖的慈悲以及解救靈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將一切靈魂都解脫,使煉獄中不留一人呢? ——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

  材料三 社會秩序乃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了基礎的一項神聖權利。然而這項權利決不是出於自然,而是建立在約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體現,代表所有人的權利與自由。這是至高無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轉讓,不受限制,不準分割。——盧梭

  請回答:

  ***1***材料一體現了蘇格拉底的哪一思想主張?他認為一個“好人”的標準是什麼?***4分***

  ***2***材料二關於“教皇募款”的爭論引發了什麼運動?該運動的歷史影響是什麼?***3分***

  ***3***根據材料三,歸納盧梭的主要思想觀點。***2分***

  ***4***上述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共同關注的物件是什麼?***1分***

  四、問答題:根據設問,回答問題***本部分1題,10分***。

  38.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已有百年曆程,這一歷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五四運動後,李大釗的哪篇文章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1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對當時的中國革命產生的重大影響是什麼?***1分***

  ***2***20世紀中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哪次會議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分***到此時,毛澤東思想已形成哪兩個理論成果?***2分***

  ***3***20世紀晚期,鄧小平圍繞哪一根本問題展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造性探索?***1分***這一探索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2分***

  ***4***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曆程呈現怎樣的基本特點?***2分***

  參考答案

  1-20 CBACC ADDBA DCCBA BCCBA

  21-35 BAADD BBADC BABAB

  36.【答案】***1***倫理信仰:忠、孝;主要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3分***

  ***2***出發點:建立統治者認定和推行的道德倫理規範***構建官方意識形態***;主要途徑:格物致知;內心反省***致良知***。***3分***

  ***3***內涵:家國天下;世界意識;現實意義: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分***

  37.【答案】***1***思想主張:美德即知識;***2分***

  標準:有知識***智慧***、有美德***道德***。***2分***

  ***2***運動:宗教改革;***1分***

  影響: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或創立了路德教,為啟蒙運動的到來作了思想上的準備***。***2分***

  ***3***思想觀點:社會契約論、天賦人權。***2分***

  ***4***物件:人本身***人類的自我關懷******1分***

  38. 【答案】***1***《我的馬克思主義觀》.***1分***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1分***

  ***2***中共七大.***1分***

  工農割據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2分***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1分***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

  ***4***馬克思主義具有了中國民族的特徵、時代的特色和實踐的特點.***2分***

  高二歷史期中試卷上學期

  一、單選題

  1.西方學者認為,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Axial Age***,“人類意識”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後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當時的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現象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崇儒尚佛,兼收幷蓄

  C.諸子並立、百家爭鳴D.以法為教、焚書坑儒

  2.漢人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批評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別親疏,不殊貴賤……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這一流派是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3.比起秦代焚書坑儒,漢代獨尊儒術的成功之處在於

  A.以思想統一維護了政治的大一統 B.以溫和的手段解決意識形態問題

  C.大力開展以儒學經典為內容的教育 D.為君主專制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4.漢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災異,常會下詔書罪己:“天下治亂,在朕一人”認為災異責任全歸於自己一人之身。這從側面反映出

  A.漢代自然災害頻繁發生B.皇權神聖化的逐步加深

  C.君主權力受到有效制約D.陰陽五行學說影響廣泛

  5.右圖為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對該書法作品的藝術風格說法正確的是

  A.“筆畫圓弧,富有奇趣”

  B.“結體扁平,方勁古拙”

  C.“不真不草,流動奔放”

  D.“狀如龍蛇,鉤連不斷”

  6.蘇軾曾有這樣的感慨:“餘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可以看出,從“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造紙術的革新B.雕版印刷的普及

  C.活字印刷的推廣D.科舉取士的需要

  7.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家喻戶曉,其中的故事、場景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下列對四大名著的介紹有誤的是

  8.主張把自己的“心”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拒絕拜倒在聖賢的腳下,認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讀聖賢經書。這句話反映的是

  A.孟子的“仁政”B.朱熹的“理學”

  C.王陽明的“心學”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

  9.李贄認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可見;若無私,則無心矣。”對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李贄

  A.顛覆程朱理學的人慾觀B.強調私慾是唯一的人性

  C.肯定人的私慾的正當性D.批判了大公無私的思想

  10.鴉片戰爭前,國人認為西學是“所格之物皆器數之末”;鴉片戰爭後,魏源等人主張“師夷長技”。這一變化表明

  A.有識之士對西學的態度漸趨務實B.師夷長技成為社會共識

  C.清王朝對列強的恐懼感逐漸增加D.儒學正統地位開始動搖

  11.1887年,清政府頒佈的《出洋遊歷章程規定:***官員***出洋遊歷時,應將各處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勢以及遠近裡數、水師、炮臺、水雷炮彈,詳細記載,以備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

  A.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圖B.向西方學習出現新變化

  C.出國考察經費較為緊張D.重視學習西方國防科技

  12.“此自然規律應用到當前形勢,使人們對國家存亡競爭之嚴重性更加認識。尤其中日戰爭的失敗,並聯想到中國民族正面臨存亡的危險關鍵,亡國滅種大禍,可能不免於降臨,使他們立刻警惕覺醒。”闡述此“自然規律”的著作是

  A.魏源的《海國圖志》B.梁啟超的《變法通議》

  C.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D.嚴復翻譯的《天演論》

  13.1912年,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說:“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體現了孫中山

  A.重申“排滿驅胡”革命誓言B.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立場

  C.宣示民族革命目標業已達成D.實現民族統一的政治追求

  14.1917年5月,陳獨秀說,若就“吾國之恢復帝政,垂辮纏足,罷學校,復科舉,一切布舊除新之事”。徵諸國民,難保“不為多數贊成”。材料可用來說明

  A.國人仍有濃厚的封建思想B.傳統文化孕育著巨大價值

  C.專制主義已為社會所淘汰D.民主政治是社會發展潮流

  15.下圖是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封面設計了一個地球圖案,從東西半球伸出兩隻手緊緊相握,代表了革命團結的力量,該寓意

  A.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與否定

  B.暗示《新青年》成為中共機關刊物

  C.象徵國共兩黨著手準備第一次合作

  D.表達出了“以俄為師”的思想傾向

  16.“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願作惡,人之所以作惡,做不正義的事是出於無知。”這是古希臘一位哲人強調知識對人的道德的作用,這位哲人是

  A.普羅泰格拉B.蘇格拉底C.但丁D.彼特拉克

  17.1490年,米開朗基羅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創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於《聖經》故事: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聖母瑪利亞抱著死去的兒子無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頌真實自然的人性 B.刻畫耶穌的英雄形象

  C.宣揚上帝的精神權威 D.呈現人間的母子親情

  18.有人質問某人:“這些是你的書嗎?你會撤銷你的主張嗎?”這人堅持:“我只接受《聖經》的權威和自己良心的約束,我不能撤回我寫的任何東西,因為我的良心是跟隨著《聖經》的,而昧著良心做事既不穩妥,也不正確。”這段對話最有可能是

  A.馬丁•路德與羅馬教廷的官員B.伽利略與異端裁判所的法官

  C.伏爾泰與法國貴族D.蘇格拉底與雅典的大陪審團

  19.19世紀中期,英國誕生的一項偉大理論,戳穿了“上帝創造萬物”的謊言,把越來越多的人從宗教神學的無知、愚昧和落後中解放出來。該理論是

  A.經典力學 B.相對論 C.進化論 D.量子論

  20.2006年,美國《時代》雜誌把年度人物的稱號送給了所有潛伏在網路的“你們”***you***,準確地說,應該指我們。根據最新統計,中國的上網人數每年多達數億人次,位居世界前列。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包括

  A.中國已經實行改革開放B.網路資訊豐富而且可靠

  C.網路技術的發展D.電腦的普及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

  21.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主體。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國文化發生過三次歷史性融合。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揮,這屬於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於東方文化的區域性交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典,開闢了傳統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並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融合的開始。

  ——摘編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禪宗一支,是儒學演進到宋明理學真正的階梯。宋明理學的出現,說明中國學術思想發展到空前成熟的時期。它極大地深化了傳統的儒學,進一步鞏固和凸顯了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儒、釋***佛教***、道的界分變得不那樣重要了。它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學的新天地中得到了昇華,並進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進入了社會生活……王陽明的學說雖然沒有像朱熹那樣得到官方的認可,但在士林的影響卻是很大的,特別在晚明幾成籠罩之勢。

  ——摘編自劉夢溪《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總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從文化區域的角度,指出中國文化三次融合的物件有何不同。***3分***

  ***2***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以宋明理學為例,就中國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10分***

  22.啟蒙運動致力於改善人類的現世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閱讀材料:

  材料一若是把他們看成烏托邦分子或者集權主義者,這在哲學上是錯誤的,從歷史而言則是荒謬的。事實上,他們實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試圖以求實際、講原則的方式解決問題……啟蒙運動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種榜樣供當代知識分子奮力追趕,也展示了一種與壓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權和不合時宜的文化實踐做鬥爭的樣板。

  ——【美】斯蒂芬•埃裡克•布隆納《重申啟蒙:論一種積極參與的政治》

  材料二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如果現在有人問:“我們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個啟蒙了的時代?”那麼回答就是:“並不是,但確實是在一個啟蒙的時代。”

  ——摘編自【德】康德《什麼是啟蒙運動》

  材料三啟蒙哲人對批判的推崇反其對形而上學的正當批判明顯地表明,啟蒙運動不是理性的時代,而是一次理性主義的造反。這場造反表現為兩種相互關聯的方式,一方面反對把理性說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導的行動精神的論斷。另一方面否定那種認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祕現象,都可以通過研究而得到闡明的觀點。主張批判至上,絕不意味著理性萬能。這是一項要求有權質疑一切的政治主張,而不是要求宣稱一切都能被理性瞭解和駕馭。

  ——【美】彼得•蓋伊《啟蒙時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概括啟蒙思想家判斷問題的標準。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他們針對“壓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張。***3分***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個啟蒙了的時代”的原因,並解釋“但確實是在一個啟蒙的時代”的理由。***5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觀點。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該觀點的認識。***5分***

  23.馬克思說:“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實,那個時候的中國,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義充斥的天地裡,欲破啟錮閉,引入若干資本主義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另一種更好的宗旨。如果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託,它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因此,“中體西用”畢竟使中國人看到了另一個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個世界的部分,並移花接木地把這一部分引進到中國來,成為中西文化交衝匯融後兩者可能結合的一種特定形式。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二中學為體中的“體”,不是指身體或形狀,而是指國家的本體、主體、政體、基幹、準則、法紀,簡言之,“體”就是封建社會的政權。這個“體”,君臨一切,高於一切,凌駕於一切人和一切事之上。“中學”和“西學為用”,都是為了保護和尊崇這個“體”。所謂西學,大體上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二是指資本主義國家創造的精神文明,主要是自由、平等的思想觀念。

  ——摘編自邵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新議》

  材料三張之洞系統闡發的“中體西用”論具有興西學和保中學的兩重性,即在為維護封建舊學張本***指事先為事態的發展作好佈置***的同時,也為西學的傳播起了促進作用。

  ——摘編自劉健清、李振亞《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體西用”為什麼是當時“更好的宗旨”?分析其思想特徵。***5分***

  ***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中體”和“西學”的主要內容,分析其提出的根本動機。***4分***

  ***3***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體西用”思想的歷史作用。***5分***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啟蒙運動不是專注於抽象的理性,而是致力於批判的分析,藉助於觀察和想象,完全以經驗材料為依據,不懈地對傳統確定的事實提出質疑。這種做法被稱作批判方法,它源自於牛頓對科學解釋方法的概括……牛頓被視為啟蒙運動最重要的代言人。

  ——彼得•賴爾、艾倫•威爾遜《啟蒙運動百科全書》***序言***

  材料二我們的確成功地消除了許多我們的錯覺和偏見,但是由於必須由人的頭腦把這些結果聯絡起來並給予解釋,這些結論必然帶有人的特性。即使答案是完善的和最終的,它們也仍然會是如此,況且答案從來就不是完善的和最終的。

  ——喬治•薩頓《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指出牛頓對啟蒙運動的影響。***4分***

  ***2***牛頓在力學方面得出了哪些“結論”?以此為例說明在人類科學史上“答案從來就不是完善的和最終的”。***6分***

  2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須承認這樣的事實:我們黨在大多數工人代表蘇維埃中只佔少數……要向群眾說明:工人代表蘇維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議會制共和國,而要從下到上由全國的工人、僱農和農民代表蘇維埃組成的共和國。

  ——《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四月提綱***》***《列寧選集》第二卷***

  材料二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域長期存在,這是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事。這種奇事的發生,有其獨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發展,亦必有相當的條件。……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種並未經過民主革命影響的地方……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存在的必要條件。……紅色政權的長期存在且發展,除了上述條件之外,還須有一個要緊的條件,就是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材料三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的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列寧對當時俄國革命道路提出了什麼策略?***2分***

  ***2***據材料二,毛澤東對當時中國革命道路提出了什麼策略?有何依據?***3分***

  ***3***據材料三,鄧小平對當時中國建設道路提出了哪些主張?在當時有何積極作用?***3分***

  ***4***綜合上述材料,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2分***

  1-10 CABBC CDCCA 11-20 DDDAD BAACB

  21.***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內部的融合;第二次:東方文化內部的融合***與東方區域性地區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西方文化的融合***。 ***3分***

  ***2******10分***

  論點 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力”“生命力”***2分***

  論據 理學是儒學、佛教、道教三家思想融合的產物,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力“包容力”***3分***

  理學強調個人主觀意志力量,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生命力”***3分***

  論證 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分***

  22.***1***標準:理性。

  主張,民主;人民主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3分***

  ***2***不是啟蒙:封建專制的壓制,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縛。

  是啟蒙:啟蒙思想家們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發展人文主義;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時代。***5分***

  ***3***觀點:啟蒙運動不是理性的時代,而是一次理性主義的造反。

  認識:啟蒙思想家們否定理性是萬能的,認為理性並不能瞭解和駕馭一切。

  我們一方面要保持理性、勇氣,一方面要避免教條、僵化。***5分***

  23.***1***原因: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國人不易接受新思想;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深,國人尋求強國禦侮之道;策略中庸,便於國人接受,利於西學傳播。特徵:“中體”是根本,是“西用”的前提;中西文化的交融。***5分***

  ***2***內容:中體指封建政權的根基,西學是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觀念。動機: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4分***

  ***3***作用:促進西學傳播;有利於打破中西文化對立;促使思想解放,有利於近代化程序。但其固守封建制度,抑制了西學作用的最大化,不能推動社會的根本變革。***5分***

  24.***1***影響:以牛頓力學思想為代表的近代科學的興起促成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批判方法來自於牛頓對科學解釋方法的概括***牛頓對科學解釋方法給啟蒙運動以啟示***;牛頓被視為啟蒙運動最重要的代言人。***4分***

  ***2***“結論”:牛頓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

  說明:牛頓的經典力學只是反映巨集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繼承和發展了牛頓力學,將牛頓力學概括在相對論力學之中。***6分***

  25.***1***策略: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2分***

  ***2***策略:工農武裝割據。

  依據:國民革命運動的影響;紅軍的存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3分***

  ***3***主張:堅持改革開放,要大膽探索和嘗試;提出判斷政策正確與否的三個有利於標準。

  作用:為改革開放指明瞭方向。***3分***

  ***4***原則:論從史出***史證意識;基於原始史料***;將人物置於特定的歷史背景進行評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