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風的初中作文

  海風吹來時會帶著特有的新鮮味道,起初的感覺會有些青澀,仔細回味卻是另一種清新的滋味,使我迫不及待的想留住它,就彷彿是深吸過了曼佗羅的花香,讓我眷戀不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1

  當海風拂過

  很多時候,我站在甲板的尖端,聽長江湧動的驚濤拍岸,看曲折逶迤的水路迴環,當山門頓開,江濤翻湧,就會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急促的,和卷著浪花的節奏。我在想,我的血脈算不算已融進了長江,一端牽扯著入海口的上海,一端牽扯著中上游的重慶。一個是讓我魂牽夢縈的家鄉,一個是載滿歲月的生長地。

  住在山城的孩子,卻想念著山那邊的大海,若不算是一個漂泊的遊子,那又應該喚作什麼呢?踏著平平仄仄的沿山石梯,卻被海的記憶填滿,這思念的源頭或許就是那縷割捨不斷念鄉情愫。

  弄堂皎月

  披一身青石板的弄堂長巷是家鄉的靈魂,宛若絲帶般的輕繞。

  寬的容下小車,窄處卻只能容一人側身,兩層的小樓擠擠挨挨地陪伴著長街,伸出的屋簷互摟著肩臂。家鄉臨海,雨水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比起江南小鎮的朦朧霏雨要爽朗許多。雨滴順著屋簷的凹槽滑落,在狹長的弄堂間跳著輕盈的踢踏,那青石板上的每一條縫隙都是它們走過的腳印。雨水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又見青石的街道向晚。

  最討人歡喜的不過皎月。當人家早已從晾衣竿上褪去衣衫,當城市都已熟睡,當弄堂裡的夜來香暗香浮動的時候,皎月就像一枚徽章,別在弄堂口處,叮噹的灑下碎碎的銀光,也在空空的晾衣竿間盪鞦韆,撫弄孩童的頭髮。

  如果今夜又見皎月,我想問,是不是弄堂口的那一彎?請給我講個家鄉的故事吧。

  拂面海風

  上海終究有一種特別的氣息,有一點清淡的味道,就像她的菜餚,卻有一點鹹鹹的感覺,就像她的海風。

  海風拂過,是一首詩。浸滿了海風的方頭巾就是一闋吶喊詞牌。風,在城市的大紙上,筆走雲龍,一路上意境紛飛。當海風撩撥起髮束,從指縫間淌過,當海風飄飛起裙袂,與人嬉玩的時候,就感覺和家鄉走得那麼近,近得足以牽扯彼此的衣襟,聆聽彼此的心聲。

  吳儂軟語

  當炊煙升騰而起,家鄉也以她特有的口音呼喚歸家的兒女。

  餘秋雨在他的作品中,否認把吳儂軟語與玩物喪志聯絡在一起,想必亦是如此。一方水土養育的一方人,吐著委轉的詞腔,嚼著獨有的海味兒,不是說自豪與清高,而是一種家的味道與眷戀,在脣齒間,留香。

  小時侯的記憶還很清晰,我在母親的臂彎裡,聽她輕輕地唱,大海呀,故鄉,大海呀,故鄉,海邊出生,海里成長。她臂彎的輕搖,想必是浪濤的起伏,也仿若嗅到一股鹹鹹的味道,遠遠的把我縈繞。如今回想起,不算蹊蹺,只是來自山的那邊,來自大海,來自上海,來自故鄉。

  想要馬上登上輪渡,張開雙臂,握著時起彼伏的脈搏,順著長江的血脈,在出海口的地方,撲在久別家鄉的暖懷中。

  篇2

  海風輕輕吹

  領略了關西地區獨特的風情,我們便連夜乘船來到下一站:位於四國的愛媛縣。揮別連日的陰雨,陽光終於向我們張開了它熱情的懷抱。與如此晴好的天氣相呼應的,自然少不了我們同學們陽光般明媚的活潑與朝氣。在驅車前往來島海峽大橋的一路上,大家都顯得格外興奮,有說有笑聒噪得向夏日枝頭的小麻雀。

  下了車,一行人便迎著海風“蜂擁而上”。當我終於站在瞭望臺上的時候,面對眼前的碧波萬頃,我突然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感動。還來不及感嘆大海的廣闊,來不及欣賞來島三連吊橋的雄偉,來不及仔細體味滑過耳畔那海風的熱烈與潤澤,我就深深為大自然寬廣的胸懷所感動,造物主的神奇在那一瞬間將我俘虜。該如何去描繪眼前那幅壯闊的畫面呢,蔚藍的大海與天相連,海水在天空明淨的襯托下顯出深沉的寬厚。在海風的輕輕吹拂下,水面不時泛起幾點漣漪,微波緩緩地盪漾開去,流露出女性的細膩溫柔。如果只有海天藍的漸變,畫面的色彩就不免顯得過於單調了,而此時,來島大橋恰如其分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缺。其高聳的白色吊塔與銀色吊索在陽光的燦爛下泛著耀眼的光澤,簡潔明快的設計中透著幹練有禮的紳士氣質。而橋身橫跨海峽的縱深感,又顯出一種極富力度的剛強,和海洋的沉靜柔美形成視覺上的互補、融合。放眼遠眺,天與海與橋,共同構成畫面那深邃的恢弘與大氣。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實踐出真知”。我們當然也不能僅僅滿足於視覺上的美感,要行動起來,親身體驗一番島波海道的壯闊美景。

  於是,我們便開始了伴著海風,騎自行車穿越來島大橋的愜意之旅。

  像風一樣飛向遠方,滑翔於這筆直伸向前方的海上通道的我只有這一個感受。腳下的踏板彷彿也在風力的作用下自發地轉動起來,瀝青橋面細微顆粒的凹凸與輪胎的花紋完美契合,充滿了彈性和質感。專用的自行車道使我們完全不必顧慮身旁呼嘯而過的汽車,盡情地享受海風、陽光,連空氣都佈滿了自由的氣息。橋下的海浪踴躍地翻滾著,一次次向沙灘上的巨石發起衝擊,發出“隆隆”的聲響。

  目光所到之處是一片蔚藍。瀨戶內海的溫潤滋養出一個個綠樹蔥蘢的小島,如星星一般點綴在廣闊的碧波上。島上沒有村落人煙,保留了那最原始的自然生態。近島的海水在光的色散下由綠變青,由青又轉向淺藍,最後變成深藍,融入汪洋大海。逐層遞進,煞是好看。

  下橋的車道盤山而建。由大橋上俯衝下來,無需踩踏板,隨著迴環的路徑環繞著“S”形一路下滑,迎著海風無比愜意。山腳下有一個玫瑰園,臨海的小木屋面朝大海,靜靜地享受著海風的輕拂和陽光的滋潤,滿園的玫瑰青澀地安臥著,等待著春暖花開。

  悠閒,慵懶,我彷彿看到了地中海的歐洲風情在這片海岸上悄悄蘊育。

  篇3

  聆聽海風

  每當下午,海浪一波波湧起的時候,就是海邊的孤兒院裡的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跳著跑著結伴去戲水。

  但每次,都有一個小女孩,在老師的攙扶下,小心翼翼地來到海灘,靜靜的坐著,她一身素白的衣服著實吸引了我,她就像一個天使,安靜的天使。但……她為什麼不和別的孩子一樣的去玩耍呢?“她看不見……”孤兒院裡的老師這麼告訴我,“但她喜歡大海,她說海風能帶走一切憂傷,讓她遺忘所有的不快。10歲的孩子,確實不應該承受這麼多……”

  我似乎聽明白了她的話,又不免轉過頭去,看著那個坐在沙灘上轉動著明亮的眼珠的她,一臉平靜,飄逸的長髮在海洋的映襯下顯得更為美麗。

  “既然看不見,又為什麼……”“因為喜歡大海,雖然看不見但能吹到海風,聽到海浪,對於她而言,就是一種奢侈!”

  我走過去,與她相對著坐下,我握住了她的手,她的頭微微上揚。“喜歡海?”“嗯,因為海風很好聽,像媽媽的聲音!”她仍舊眨著那雙明亮的眼睛,我的心,不免一酸,開始流淚,為這個女孩而流淚,即使看不見,也要去聆聽海風,僅僅因為媽媽嗎?

  於是,在海南的沙灘上,在里約熱內盧的沙灘上,在新喀里多尼亞的沙灘上,在所有的沙灘上,我都席地而坐,閉上眼,聆聽海風,這聲音卻像那個小女孩的聲音,海風同樣拂過我的臉龐,然而我的眼前出現的只有那個小女孩落寞的背影,在海洋的映襯下,似乎成了海洋上空的那一隻海鷗,與海洋化為一體,眼眸裡流露的,是無限的悲傷,不論再努力,也看不見什麼……所以在眼睛裡總是缺了些什麼,卻了些神采,缺了些活力,但總是比一般人的清澈。就像修女說的,這也是神的恩賜,因為看不見,才賜予她一雙清澈的眼睛。

  多年過去了,那個落寞的身影總是揮之不去,我又來到了那片海灘。算來,她現在也應該十五六歲了。但在那片海灘上,我卻沒有看到那個席地而坐的背影。“他走了,三年前的那場海嘯把他帶走了,她終於能和海洋合二為一了……”我的眼被淚水模糊。走了,那樣美麗的生命,沒有了!那個多年以來帶給我信念和勇氣的人,走了!

  我係地坐在那個熟悉的海灘上,望著那海洋,眼中盡是無限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