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

  班級召開家長會主要是為了加強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聯絡,相互交流學生在校及在家的情況,以便老師能夠更有針對性的實施教育,家長能夠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與成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各位家長:你們好!

  很高興能在這裡見到你們。我是七***2***班的班主任,首先感謝大家從百忙之中抽空來開家長會,也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援。我相信,到場的家長都是重視孩子、關心孩子成長的,那怎麼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呢?這不僅僅需要學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的教育和影響。想一想,孩子從早到晚在學校的時間就8個小時,其餘的16個小時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就算在學校學會了文明禮貌;一回到家,如果家長都是髒話連天、沒有一點好的榜樣的話,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學會文明禮貌呢?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學生到學校來,學會遵守校規校紀不胡作非為,這好比住院的病人來治病,老師就是治療過程中的醫生,父母好比護士,醫生的主要任務是對症下藥,根據娃娃的具體問題進行教育,學生受到教育以後父母的照顧和監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不管娃娃在學校學了什麼,也不關心他是被批評了還是被表揚了,或者是學壞了,他就會覺得在學校表現得怎麼樣都無所謂,反正家長也不會關心他在學校的情況,於是孩子最後長成什麼樣子,連家長自己都不知道,這就非常可怕了。所以,我想說的第一點——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什麼樣子,你現在就要做出什麼榜樣來給他看,並且時常監督孩子及時改掉身上不好的習慣。我們要這樣想:就算我們不識字,在學習上我們幫不了他,但是最起碼看得到他和別人說話的態度,他做事情認不認真、積不積極,至少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人”,不要學壞吧!

  有的家長也許會想:我的娃娃小時候很聽話,所以現在可以放心不管他。這一點是非常錯誤的。人,是不斷成長的,特別像13、14歲的孩子,他們接受到的新鮮事物比我們多得多,比如:電腦網咖、遊戲室、檯球室、不健康的書刊等,你如果不管他,讓他隨意地接觸一些不良的事物或者不好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變了,等你發現的時候已經都來不及改正了。

  特別的,13歲至16歲,也就是這初中三年,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時期。小學時候,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老師怎麼要求他們就怎做。但到了初中,他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他們會因為自己學到的知識比父母多而不再那麼聽父母的話了,有什麼心事也不肯給家長和老師講;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有時候你會覺得孩子很犟,不聽大人的話;他們也會覺得家長不理解他,從而和家長的關係搞得很緊張。在這一個時期,我們把它叫做“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大,身心各方面都比較矛盾。做家長的要高度重視對這一關鍵期和危險期的監護和把關。在這一時期他們精力充沛,注意力難以集中;好奇心強,任何事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總想試一試,但在嘗試的時候又不能想到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往往就是他們闖禍了還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這一年齡的孩子都有很好的願望,都想學好,把成績搞上去,但他們的願望與自己的實際能力有很大的矛盾,也會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上初中了,他們獨立性增強了,總認為自己不再是孩子了,不想再依賴家長和老師,有事不願和父母、老師交流,處於一種半封閉狀態。其實,他們的情感很脆弱,很容易衝動,做事也很莽撞,意識不到事情的後果。總之,孩子在這一時期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很好奇,而且做事完全憑著衝動,辨別是非的能力很薄弱,但又很自信,自我約束能力在這段時間最低,總是自己管不住自己,嘴巴上說得好好的,可是一轉身就又犯錯了。我在這裡介紹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以後,希望家長有所瞭解,根據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教育,而不是用不對就打、做錯就罵的粗暴方式來管教孩子。

  講了那麼多孩子的特點,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和對待孩子呢?在我看來,孩子長大了,我們就要逐步用講道理、心平氣和地和他交流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凡事不要家長替孩子拿主意,要讓他們學著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拿主意、自己去做、還要自己承擔事情的後果。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做,但家長也要時時刻刻監督孩子的一言一行,在給他自由去做決定的同時,也要時刻提醒他,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絕對不能做。我們要相信孩子可以把事情做好,放心地讓他去做,但也要時刻給他提個醒,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教他怎麼做才會更好。還有一點,孩子長大了,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家長不要總是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不要總是用責怪、批評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我們要記住,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渴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所以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講話方式,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好好溝通,就算孩子犯錯了,也要詢問他犯錯的原因,讓他認識到自己究竟是哪裡不對,這樣才能起到教育的意義。總之,一個好孩子、一個好學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這就需要家長、老師和學校共同的努力。我作為班主任,也很希望家長隨時和我保持聯絡,這樣既可以讓我瞭解學生在家裡面的情況,家長也能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成長和變化,也只有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請各位家長意識到,學生的教育不僅僅靠學校,其實家庭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許多家長,往往到了初三,等到孩子完全變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再跑到學校求老師,或者埋怨學校教育不負責。殊不知,這樣的種子是在初一的時候就播下的,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老師,家長都沒有辦法了。所以,現在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從初一起要在各方面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認識。我認為:一個學生,初中畢業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對學生只提出初中畢業的要求,這個學生絕對畢不了業。家長對學生的要求鬆一尺,學生對自己的要求鬆一丈。各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心中都有數,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只能達到初中畢業的程度,請你對他提出讀完大學的要求。孩子的前途,不要給他安排,讓他自己去選擇、去奮鬥!我常常聽到一些家長說:“等我的孩子初中畢業,就給他找個工作”。這種家長的孩子,到了初三,就成了老師感到頭疼的物件。所以,在初一時,一定要給家長打這個預防針,對孩子要求嚴格一點對他的成長只有好沒有壞。

  最後,我建議家長建立平等的民主家庭,讓孩子在家裡可以說話、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家長十條教育建議也算是班主任講話的一個總結。

  一、經常給孩子制訂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感覺到能夠做到,樹立孩子自信心,從而有利於孩子發揮出潛能。

  二、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 三、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學生學會洗碗,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四、學著感恩,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學校,感謝自己能健康的生活。

  五、孩子面前做表率。孩子學習,你要支援、鼓勵;孩子不學習,你要帶動孩子來學習。

  六、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老師。

  七、訂下家庭學習規矩,如:回到家就要做作業、早上6:30準時起床,並把規矩嚴格執行,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息習慣。

  八、養成說到做到的習慣,監督孩子說到必須做到;養成不要拖拉的習慣,要做一件事就馬上去做,否則肯定做不好。

  九、要培養孩子多問為什麼,孩子有疑問的時候要耐心解答。

  十、要使孩子重視上學、重視校規,儘量避免孩子缺課、逃課、不穿校服的情況發生。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長:你們好!感謝你們參加我們七年級四班的家長會。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共同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關心我們學校的發展。同時對各位家長長期以來對學校、對七***四***班工作的大力支援和幫助,表示真誠的謝意。我代表學校所有老師和學生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一、家長會的意義

  在座的各位家長可能有同感,學生怕聯絡家長,家長不願意聽見班主任的電話,因為那多數情況下意味著學生出了問題,意味著家長來校後會遭遇難堪尷尬。所以上週我就和學生說過,家長會不是告狀會,也不是埋怨會。再說學生如果出現了問題,就應該積極地想辦法解決,才能更有利於學生今後的成長。家長會應該是老師同家長相互溝通的會,互相瞭解學生在另一半時間和空間裡的情況,使家長和老師都能更全面瞭解學生,應該是相互交換教育管理經驗的會,應該是共同商量如何把學生教育管理能成人、成才的會。學生行為是否規範、思想是否進步、成績是否提高等等有許多因素,家長會就是要通過教師與家長的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努力,把學生教育好,這才是我們大家今天坐在一起的目的。今天在座的各位肯定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但要關心、愛護,還要懂得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

  二、班級介紹本班共有60名學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34人。半個學期以來,整體看來,大部分學生思想、學習進步都很大,特別是通過學校開展班級評比,大家集體榮譽感都增強了,衛生紀律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也認真了,還有很多方面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可能也有家長會說自己不滿意學生的成績,那麼這裡我可以負責的說,絕大多數同學們學習熱情很高,不同程度上都在進步,上週剛進行完階段考試。在這兩個月來的努力下,同學們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多數家長昨天就已經知道了。可能也有家長會說自己不滿意學生的成績,那麼這裡我可以負責的說,絕大多數同學們學習熱情很高,不同程度上都在進步。同學們除了學習積極性高之外,平時熱愛勞動,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這裡決不是在說空話套話,每次勞動,多數同學都是不怕髒不怕累,爭著搶著幹; 有什麼想法,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多數學生願意和老師說。

  三、我的班級管理

  我帶班的宗旨是:“以生為本”。從這點出發,我帶班的基本理念是:第一,教學生學會做人,先做人,再讀書。這點,我在前面也已談到過。雖然我們大家非常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但是作為班主任,我不會只看重成績好的學生,在我的眼裡,一切學生都是平等的,既然大家放心地把子女交給我,我就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

  首先,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特別是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記得開學時,很多學生初次遠離家門,很不適應。我都是細心照顧,耐心開導。我記得我們班一姓劉的同學開學那幾天,總是嫌這不好,嫌那不好,在家時,每天晚上都有爸爸、媽媽給暖好被窩,準備好了洗腳水,可在這裡………..。每天我總是和她細心地開導說話,讓她明白,我們總有一天要離天爹媽,學會自立。現在,這位同學,還有其他許多寄宿生他們都不想回家了。有的學生談到座位,我們的基本原則是按小組排列,為了保護學生的眼睛,我們的座位每月流動一次。請家長放心,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人數不多,即使在後排也很清 楚。 第二,我儘量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鍛鍊的機會。我們舉行各種活動就是為了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我們的班幹部實行半期輪換制,由競選演講產生,這本身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第三,儘量讓學生髮揮他的特長。學生畢竟各有所長,新一代的人才也要求合格加特長。我們班級各項事務,各項活動就是為孩子們發揮他們特長搭建的平臺。

  四、和家長探討教育對策

  一、 強化家庭教育意識,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孩子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公民,孩子是我們晚年的繼承和希望,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是我們一生的幸福,錯誤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們自己的晚年的痛苦和辛酸,未來的社會是一個文明平等競爭的社會,若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就難於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自己。人生最大的煩惱莫過於兒女的不成器,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於孩子的有才有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有一個不成定論的公式,現在多付出一點,盡了自己的努力和職責,以後就會順心,否則,就會還債,還債有三個方面:一是升學,二是就業,三是婚姻,他們在社會上無法維持生存時,需要父母的不斷接濟和幫助,有的家庭父母現在只考慮自己的歡樂和輕鬆,不注重教育付出,只能是一代懲罰一代,惡性迴圈,然而有知識、有見地的家庭教育則是一代負責一代,一代孝敬一代,一代勝過一代,為國家社會培養了棟樑之才,自己也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的問題。

  作為家長,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礎和品質基礎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質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學校是接過這塊毛坯進行繼續加工的,從家庭,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這已是第四棒,在學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過程中,離不開正確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師資和學校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

  學校的教育形式是群體性的教化形式,它的德智其它教育都是群體性的教化,主要任務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體,一個老師負責幾十人的教化任務,所以學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把教化的物件,集中在一個學生身上,無論從教育的時間和精力上來講,還是從教育的物件情感上來說,家庭教育佔有特殊的優勢作用和地位,其潛在能量是巨大的,開拓的前景是廣闊的。

  孩子在同樣的年齡段裡,同時走進同一的學校,在同樣的班級裡就讀,授課的時間是相同的,教化環境是一致的,教則教規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則是區別很大的,這種大優大劣分化的原因。並不在於學校教育質量,而在於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強調學校教育質量,而不檢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長,一定是教育知識空白的家長。如果這樣比喻,老師好比醫生,父母好比護士,學生好比住院的病人,醫生的主要任務是下藥,父母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要全面而準確估計孩子的智力。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對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並做出切合實際的準確估計,這種評估不能過高,也不可過低,過高和過低都會導致家庭施教的不準確。錯誤和不準確的估計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緒。有的家長在沒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況下,單憑某一學科或某一單元的學習成績就盲目斷定孩子“笨”,還有的家長盲目過高估計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錯誤的作縱向比較,拿自己兒時的水平與當代孩子作比較,這種比法誤差也很大。那時你的童年只會玩彈弓、掏鳥窩,現在他們是會踢足球、上網咖,農村中有句古話叫“莊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已的好”這一習慣意識在當代人中還是十分明顯。所以在自己孩子嬰幼階段怎麼看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慧,有的還誤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做過一兩件讓自己吃驚的事就會念念不忘,但到了上學後比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學階段就灰心意冷,這就是對孩子智力估計失誤所造成的。作為智力好些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認識到家庭教育是一項艱苦而又細緻的長期教育工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材的培養沒有幾十年的精心培養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養不成人材的,靠僥倖心理也是斷然培養不好孩子的。

  1、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我們做家長的最關心的是學生的分數。考試之後,我接到很多家長的電話,問我孩子得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幾?記得有一個家長問我,當我告訴她孩子在班上第八時,她當時很著急,說:“怎麼排到那後面去了?她怎麼退得這樣?”我當時說:“好在你的孩子沒在我身邊,要是她聽到這話,不知該有多傷心了!”我也是做家長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名列第一。然而,每個班第一名的寶座只有一個,我們班60個人,能人人都坐在這個寶座上嗎?我們為什麼不問問孩子在哪些地方有收穫?為什麼不問問孩子有哪些進步?初中生和小學生不同,他們有明顯的自尊,他們最不願意按學習成績排名次,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已經很明確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有多大?,心裡也在著急,他們無所適從,如果我們不去幫助他們,只會讓他們更加傷心,甚至最終認為自己確實不行。所以,我不在教室把學習成績按名次,而是將成績以紙條的方式,貼上在課桌上,讓你們也知道孩子哪些學科需要加強。如果按名次排出來,一方面不尊重所有的學生, 另一方面也讓好成績的學生產生了驕傲的資本。我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都看重孩子學習的過程,多拿孩子的前後相比。多鼓勵孩子,多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加強對話。孩子回到家隨便問問:今天學校有什麼新鮮事?你附近坐的是誰?喜不喜歡他?你的語文老師講課有什麼特色?等等。尋常的交談會引起孩子的興趣,產生親近感。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雖然年齡小,可他們有思想,有頭腦,我們成年人不妨蹲下來和他們對話。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第四個層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與自我尊重兩方面,前者希求別人的重視,後者希求個人有價值。所以,作為老師、家長,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人格,尊重他們的生命。每個孩子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已經盡了力,流了汗,我們做家長的就不必太苛求。

  2、對孩子多進行鼓勵性教育

  有時候家長和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刻骨銘心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實驗,隨意指出幾名學生,對他們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很有天賦,非常聰明。後來這些孩子果真越來越聰明瞭。其實,是因為老 師相信了羅森塔爾的話,經常鼓勵誇獎這些孩子。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可見,正面的鼓勵賞識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徑。。

  3、請不要實行棍棒教育。

  往往只是因為一時衝動,可是您是否知道:經常捱打的孩子,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說謊、懦弱、孤獨、固執、粗暴、怪僻、喜怒無常

  五、對子女愛的誤區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子決不等於教子,在愛與教的問題上,它留給我們的思考至少有以下幾點。

  1、愛子要理智,“愛自己的孩子連母雞都會”,關鍵在於怎麼愛。有些家長寧可虧著自己,一日三餐吃不好,也要讓孩子吃飽吃好;寧可自己的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也要讓孩子穿得體體面面、漂漂亮亮。這種“忍辱負重”的愛,除了能表達父母的慈心善意之外,實在不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任何好處。

  2、教子比愛子更重要。愛子乃人之常情,但僅有愛是不夠的。父母之愛的力量或許無法估量,但缺少教育的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一種“害”。天下父母一定要深諳教子比愛子更重要的真諦。要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才是真正的愛子。

  3、要讓孩子學會愛。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子女愛父母更是理所應當。父母不僅要關愛孩子,而且要設法讓孩子學會愛。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要保持節制,而且要努力獲得報答,使孩子在報答的過程中,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們成為具有同情心、愛心、良心等優良心理品格 的現代人。

  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有的父母見到孩子學習鬆懈,成績一時不夠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時常抱怨、斥責,甚至對孩子進行懲罰。這樣做是十分錯誤的。殊不知,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個過程的。按照蘇聯傑出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學說,建立一種習慣就是建立新的動力定型,這種定型的建立往往是從破壞以往的定型為前提的,而這種過程並非一 時可以完成。何況這些剛剛走出小學的大門,稚氣未脫的初一學生,當然更是如此。急於求成,恨鐵不成鋼,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事實上並不可能。因而,必須煉而求成或鍊鐵成鋼,方可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