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詩歌鑑賞閱讀帶答案

  文言文,有著獨特的語言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語文學習中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但由於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初中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難。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詩歌閱讀:小重山***含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古代詩歌閱讀:小重山***含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小重山【注】 嶽 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注】此詩作於秦檜任宰相時。朝廷為求和,解除岳飛兵權。

  8.首句描寫了怎樣的圖景?有什麼作用?***5分***

  9.你認為“欲將心事付瑤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請結合詩詞略作分析。***6分***

  古代詩歌閱讀:小重山***含答案***

  8.首句以動襯靜描寫了一幅靜謐的深秋夜景圖。***2分***首句起興,渲染一種淒涼的氛圍,為下文抒情做鋪墊。***3分***

  9.***1***心念中原,收復失地的報國之情 ***2***遭人陷害,賦閒在家的無奈之情

  ***3***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苦悶之情 ***4***對奸臣當道,苟且偷安的憤恨之情

  ***5***知己甚少,無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任意答出三點即可,每點2分***

  小重山【詩詞賞析】

  上片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開頭三句寫秋夜夢迴,意境含蓄而深沉。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作者夢見自己正率部轉戰千里,向闊別的故土勝利挺進。眼看驅逐敵寇、光復河山的理想即將實現,令作者感到十分興奮和激動。可惜好夢不長,終於被不停鳴叫的蟋蟀聲驚醒。醒來的時候,正是半夜三更。接著三句寫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作者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披衣起床,繞著臺階來回踱步,抬頭一望,只見朦朧的月色正照在窗簾之上。這裡借景物的描寫烘托內心的孤寂,用平靜的語氣敘述不平靜的思想活動,顯得曲折深婉,寄寓著壯志難酬的憂憤。

  下片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換頭三句,慨嘆歲月如流,家鄉長久淪陷,歸期遙遙無望。作者自二十歲從軍,出生入死,與金兵浴血奮戰,決心“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五嶽祠盟記》***,為國家建立豐功偉業。可是十多年已經過去,頭髮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園,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每當他想到這裡,怎能不義憤填膺、憂心如焚呢?所謂“阻歸程”,實際並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遙遠,難以歸去,而是暗喻著對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因為當時正是秦檜弄權,氣焰十分囂張時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現手法,彈出弦外之音,讓讀者去體會。結拍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據《呂氏春秋·本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鍾子期能從琴聲中體會出他的心事。後來“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秦檜上臺後,迎合趙構的旨意,對堅持抗金的主戰派進行無情的打擊和迫害,將他的親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實現其賣國求榮的罪惡目的。這三句表達了作者抱負難以實現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統治下南宋的黑暗現實。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分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者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餘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表達,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繆鉞所撰《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