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字和一個口袋打一成語的答案

  成語以其結構的凝固性,意義的完整性,聲律的和諧性,被公認為是民族語言的珍品。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緩兵之計

  解釋

  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後再想辦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1]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原來張特用緩兵之計,哄退吳兵,遂拆城中房屋,於破城處修補完備。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今又來求成,莫非緩兵之計,欲俟楚救耶?”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七十二回:話大決意要殺陶三,監生恐鬧出事來,原為緩兵之計。

  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六章:“到底打不打?是不是袁世凱的緩兵之計?”

  典故

  三國時期,孔明與司馬懿在祁山作戰。蜀軍消滅了魏軍大將郭淮、孫禮,佔領了武都、陽平。張郃、戴陵等率軍前去救援,被孔明打敗。雙方對峙了半月。孔明見司馬懿不敢出戰,用撤軍的緩兵之計,誘使司馬懿驅兵追趕,司馬懿中計大敗。

  成語接龍

  緩兵之計 → 計無所出 → 出生入死 → 死聲咷氣 → 氣吞山河 → 河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圓鑿 → 鑿壁偷光 → 光采奪目 → 目中無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如冠玉 → 玉石不分 → 分秒必爭 → 爭權奪利 → 利慾薰心 →心口如一 → 一步登天 → 天壤之別 → 別有洞天

  造句

  1、這是敵人的緩兵之計,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2、這種調和只不過是敵人的緩兵之計。

  3、我軍主動撤退,只不過是一種緩兵之計。

  4、敵人要求談判,是緩兵之計,我們可不能麻痺大意。

  5、敵軍使用緩兵之計,我軍洞燭其奸,最後使其陰謀破產。

  6、檢察長胸有成竹地分析說:"別看這個人這麼快地退回部分贓款,其實僅僅是緩兵之計,幕後還有許多勾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