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學隨筆

  心理健康還是不健康,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那如何在心理這塊下功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經常談及“要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許多人會片面地認為,健康就是孩子不生病,身體發育正常就是身體健康。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孩子,我們才能稱之為健康的孩子。然而,正是因為大家都忽視了心理健康這一重要因素,導致孩子們因心理問題而出現了?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徽?5男形?硐幀K孀派緇峋?玫姆傷俜⒄梗?緇嶸系母髦鍾棧螬p各種不良風氣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健康地成長。作為家長﹑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照顧好孩子們﹑學生們的身體健康,還要時刻關注他們,讓他們的心理也健康地成長。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表現往往比較另類。如行為偏激,孤僻,敵對等。那是因為他們心靈上有缺失感,為了滿足得到這種缺失的需要,他們只好以“另類”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而為什麼學生們會有缺失感,會產生心理問題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複雜,要從源頭找起,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等。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尋找解決的方法。籠統來說,我認為,各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應盡力做到如下方面:

  1.社會上應多設立心理諮詢機構或開通***,多開展心理輔導活動,讓家長們能及時諮詢,得到幫助;

  2.家長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關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不尋常的表現要及時處理引導;

  3.學校也應開設心理諮詢室,定期對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要留意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學生個人方面也應保持開朗寬容,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光靠以上幾點還不能完全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減少學生不正常心理現象,還得從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而且不同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約翰·霍特的《孩子為何失敗》一書中寫道:“很多‘低能兒’不是先天造如此,而是後天造成的。過程通常是這樣的;首先,一個沒有按正常軌道發展的孩子被‘診斷’有缺陷;然後,這個孩子就像真的有缺陷一樣被關心和治療;後來,孩子自己也認為他是有缺陷的;最後,他跟專家們說的越來越像。我們由此可見,一個心理健全的孩子,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在身邊親人們的看法議論中,可逐漸轉變為一個有心理缺陷或心智不健全的人。這也更加地說明了家庭環境,社會態度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起了重要作用。

  曾經看過一個結業報告會的視訊,這不是一般學校的結業報告會,而是一個專門教育失足學生學校的結業報告會。其中一個讀初中的女孩讓我記憶深刻。她的故事是這樣的:從有記憶起,父母總是吵架,家庭氣氛不融洽。再後來,父母就離婚了。父親不要她,跟別的女人跑了;她跟著母親,生活不太寬裕。母親為了養家餬口,每天早出晚歸,因此很少有和女孩溝通談心的機會。慢慢的,本來就生性內向的女孩開始厭惡這種枯燥無味的生活,開始仇恨她的父母。女孩從厭學,逃學,到在外面結識了不良青年。後來,女孩離家出走了,跟著外面結識的不良青年到處遊蕩。女孩以為她自由了,可以做擺脫家庭陰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後來,女孩在不良青年的誘導下,開始墮落,吸食***。沒錢買***的時候女孩想起了她的媽媽,於是她就回家偷了家裡的錢跑了。女孩的母親到處都找不到她,母親以為她偷錢只是為了生活就沒太留意了。再後來,家裡的錢偷光了,沒辦法,女孩就開始在社會偷竊,搶劫。直至被警察抓住,被強行戒毒,進了這所教育感化學校……在她結業報告上我們可以看到,她之所以選擇墮落,選擇逃避家庭,是因為她仇恨她的父母,恨父母沒有給她一個完整的家庭,恨父母沒有關心在乎過她。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女孩正是因為從小家庭關愛缺失,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心靈受創,卻又無法與家人進行溝通、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情感,最終誤入歧途。一個正要怒放的花朵就這樣凋謝了,值得惋惜,引人深思。有人會說,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他們的父母不應該鬧矛盾,不應該離婚。我想說,錯了!父母的離婚並不是根源,根本的原因是父母離婚後對孩子的態度和關愛程度。我也接觸過很多父母離異的人,他們與其他父母和諧的人一樣生活著,沒有多大的差別。當問到他們對父母離異的看法時,他們很坦然地說,這是父母之間的事,如果他們分開對大家都好,那贊成,或許分開後會發現另外一個天地。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和女孩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絲毫沒有仇恨的心理。我能肯定一點原因是,在父母離異後,要對孩子解釋清楚,並且在行為和語言上要不斷地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明白父母是關心他的,在乎他的,他不是被遺棄,不是多餘的。如果可能,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讓孩子成功地度過人生中的轉折點。

  其實每個怪異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受傷的心靈。有時我們認為的小事,卻是影響了別人一生的大事。有人說,這麼講嚴重了吧!我說這並不嚴重。沒聽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嗎?就是因為被蛇咬了一次,造成了心理陰影,以後看了草繩等類似蛇樣的物體,就會不自覺地想起被蛇咬的不美好回憶,把像蛇的東西都認為是蛇。其實學生們也是一樣。若他們在家裡或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了不良的情緒。如果這些情緒處理不當,對他們的影響就不止是十年,甚至是一輩子。

  講講我自己的例子吧!記得我小學的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舉手發言讀詞語,我也很積極地舉手了。結果真的被老師點了起來讀。不知道是榮幸還是不幸,有個生字發音不準,結果同學們鬨堂大笑,我羞愧得臉都紅了,真想找個洞鑽進去。而老師一點都沒阻止其他同學對我的嘲笑,還懷疑我昨晚沒有預習課文,這麼簡單的詞語都讀錯。我當時被同學嘲笑已經感到很羞愧了,老師居然還懷疑自己沒做作業,我感到既無奈,又氣憤。無奈的是自己昨晚的努力沒有得到肯定,氣憤的是老師沒經過調查就隨隨便便地懷疑自己,很不公平。其他沒做作業的同學多得很,為什麼自己明明是做了作業,只是讀錯了個字就要受到這般嘲笑和懷疑。從那次開始,我就討厭那位老師,直至現在,我雖說不憎恨他,但對他也不帶什麼好感。從那次開始,我就不敢舉手發言了,即使是自己會回答的,也擔心站起來後出錯被別人嘲笑。現在我長大了,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認為的小事很有可能會成為別人的大事,會影響別人的一生。現在我也為人師表了,更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我的老師不是對我產生懷疑,而是耐心地教我讀會那個字,讓其他同學停止起鬨,會是怎麼個結果?我現在又會變得怎樣?但是不管如何,事情已經發生了,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好我現在的教育工作,耐心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因為我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次不經意的表揚或不經意的批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我也有過不愉快的經歷,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因此,我不希望我的學生也有這樣的經歷。我希望我的學生長大後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時,是愉快的,沒有遺憾的。

  作為老師,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多角度地看問題,要嘗試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才會讓學生信服。而且,在每處理一件事情時,應當瞭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下定論。對於已經造成心理陰影的學生,要多關心,多傾聽,瞭解造成心理陰影的原因,巧妙地對症下藥,幫助學生擺脫困境,成功度過每個轉折點。平時也多留意學生在校的變化,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要及時和家長聯絡溝通。作為老師,最基本的一點是自己本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形象,樹立榜樣。同時也要多注意知識技能的更新與增長。其實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善良的,每個學生都是好學向上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品學兼優。後來孩子之所以會和我們想象的產生差距,那是因為外界的家長老師們給他們下了定義,對他們品頭論足,忽略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每顆種子都能開出一朵好花,只要一點陽光,一點雨露!

  篇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隨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共同活動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常用有以下幾大類型:

  1、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小學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1***閱讀和聽故事;***2***多媒體教學;***3***藝術欣賞;***4***聯想活動,即:通過小學生的觀察聯想活動,來訓練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經驗。***5***認知改變,即教師通過暗示、說服和質疑等等方法,來改變小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6***參觀訪問。

  2、操作法 這種型別的教育方法主要通過小學生的言語和動作的操作活動來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體包括***1***遊戲活動;***2***勞動,如集體打掃環境衛生、種樹和出牆報等等,來培養合作精神和愛勞動的品質。***3***測驗,讓學生做智力、性格、態度和興趣等等各種心理測驗,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特點、長處和不足,以促進小學生自我的發展。***4***講演,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口才,培養機智,增進同伴間的相互瞭解。***5***繪畫,即通過繪畫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6***唱歌,即通過唱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小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

  3、集中討論法 集體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溝通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這類方法有多種,如小組討論、專題討論、辯論等等,均可用於心理教育課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讓小學生以一種類似遊戲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進而起到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展心理素質的作用。例如:一個學習不好的小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懼學習。教師可以讓他扮演這個學生,從而瞭解自己內心感受和問題的所在,再通過角色的轉換,扮演考試成功者,使他嘗試新的行為和獲得新的體驗。

  5、行為改變法 通過獎懲等強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種新的良好行為,或者消除某種不良行為。例如,我們利用正強化***精神或物質獎勵***來促進小學生舉手發言;或者我們通過負強化***如批評或懲罰***來削弱小學生課堂上的多動行為等等。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明確具體指出所要強化的行為和所要達到的標準。例如,把某學生上課時離開座位的次數從原有的每節#次,降為每節不超出%次。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強化物可分為原級強化物,如糖果、玩具、書籍等等;次級強化物,如分數、籌碼、符號、紅星等等;社會性強化,如微笑、讚許、摸頭、陪同遊戲等等。***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強化物,以適應他們不同的需要。強化的時間要及時,延誤時間越長,強化對行為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種類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關係。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認知法中包含有行為活動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認知和活動的成分,只不過兩類方法的側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據教育的特殊目標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點,選擇出最適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小學生心理髮展過程中,認知活動的成分與行為活動的成分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課程達到最佳的效果,應採用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