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冊地理城市化教學設計

  城市化指農業人口不斷轉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地理城市化教學設計

>

  高一地理城市化教學反思

  一、注重整體的把握。我作了詳細的教學設計和詳細的教學案例分析,後來把案例的每一環節仔細斟酌並刪減,一些過多的細節,層次太多的設計都刪了。經過這一過程,我發現我在面對具體問題的設計時思路寬了,我深切的領悟到了每一塊教學內容可以有很多種上課方法,面對不同的學生,即使是同一問題也可以有很多種問法,或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問題設計的層次也可以不一樣。對我來說沒有哪個教學內容的設計敢說是最好的,即使當時是最好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就不一定了,即使對這個班的同學是最好的,但到了那個班就不一定了,有了這些想法,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不再過多的糾纏於細節,比原來更注重整體的把握,這對我這個平時備課過分追求細節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對別人來說可能很簡單的道理,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很大轉折的開始。

  二、注重教案分析的實際意義。原先我以為教學案例的分析評價只是理論性的,沒有多少實踐意義,後來,我通過多次思考把教學設計的每一步進行分析時,我發現我的教學設計因為有了理論的支撐,也就有了科學規範,也對我以後教學設計的目的性有了很大的幫助,至少每次教學設計時我都會不自覺的問一句,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麼?有沒有實際效果?能提高學生的什麼能力?慢慢的我開始真正明白教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原來就是平時教學的一種思考結果,並不是多麼遙不可及的東西。那些經過自己反覆思考的教學方法其實是寶貴經驗,可以把它昇華成理論併成為一種固定的方法,以免後面備課時走很多的彎路。我想如果堅持這樣做我的教學設計會慢慢的走上成熟,教學理論也會慢慢形成。

  三、注重學生的參與。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引用了一些身邊的例子,如有同學說他們的爺爺奶奶,到了城裡生活不習慣,生活觀念與城裡人很不一樣;也有同學說原來他們家有不少農田景觀的,但現在基本沒有了,連他們家的房子也要拆遷了;還有同學說到他們家旁邊的河流比較黑,就是因為他們家後面的印染廠,說到這個時很多同學跟在後面響應,都對城市化對環境的影響深有感觸。對他們的想法我給予了肯定,同時為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我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結合實際寫一些關於城市化方面的小論文,為城市化的積極發展發揮力量。他們很樂意,四個班級有六十三個人投了稿,看看他們的論文,雖然有些比較稚嫩,但他們表現出來的對周邊環境的擔憂,對城市化影響的關注很是讓人感動,一些文筆好的同學論文水平也很高,措詞也很激烈,我選擇了幾十篇論文參加地理小博士論文比賽,他們很是興奮。同學們的積極參與給了我很大鼓勵,平時多加積累,把自己平時的點滴感想記錄下來,相信這是一個值得堅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