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技術生產實習總結

  隨著數控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數控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目前現有的數控加工和數控技術人才遠遠無法滿足製造業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實踐能力方面。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加入WTO以後,國際製造業逐漸向中國轉移,加之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機械、建材、家電、辦公裝置等行業發展很快,特別是汽車工業和電子資訊產業的高速增長,帶動了中國模具市場容量的迅速擴大。“十五”期間,珠三角地區無疑是中國模具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以三資企業為主體的廣東省模具市場,其產銷約佔全國的四成以上。企業的迅猛發展,急需大量具有專業技能的技工人才。作為中職學校,培養既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又有符合企業要求的專業技能型的人才,是我們的責任所在。為了更好地瞭解企業的需求,同時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技術,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在廣東堡雲達模具中心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生產實習,通過這次實習,自己對模具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認識,現總結如下。

  一、企業介紹

  廣東堡雲達汽車配件用品有限公司是中澳合資企業,於200x年6月在廣東南海科技工業園汽配區創立,是一家集研究開發、生產製造為一體的專業汽車配件用品的高科技公司,主導產品有汽車模具、非金屬製品模具、汽車零部件、五金塑膠製品等,具有生產中國一汽“紅旗”轎車前後保險槓能力;並已生產“賓士”轎車前後擋泥板和發動機擋泥板;及海南“馬自達”轎車內後視鏡等數十種配套產品。公司佔地面積100畝,已建成模具製作中心、衝壓車間、注塑車間、裝配車間等規劃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及一幢綜合辦公大樓,一幢產品研發中心大樓,擁有國際先進的進口數控加工中心、全自動檢測儀器,引進了美國哈挺加工中心、數控機床,英國LK公司三座標測量儀、數控衝床、成型機,國內名牌注塑機、衝壓機、油壓機、數控快走絲、數控慢走絲、電火花機、數控銑床、鑽床、磨床、車床、刨床等高精度生產裝置,以及模具製作專業工具等高精度的生產裝置。公司彙集了一批汽車製造及相關行業的高階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按照現代公司管理制度模式運作,並建立了一整套符合ISO9001要求的質量管理保障體系,已與日系汽車製造廠家有關配套產品供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並與世界各大洲廠商建立了廣泛業務聯絡和銷售渠道。

  二、實習過程及內容

  在實習的二個月中,我先參觀了模具中心的各個車間,瞭解了該公司的模具生產流程,在普通車床、銑床、加工中心和設計科等幾個車間、部門參與了實際生產。

  1、普通車床、銑床實習

  我所做的工作是開始於切銷銑床的工作,而當中的銑床又有分比較基本跟比較複雜的。

  而我大部分是被指派做較簡單的工作,在工廠中也比較像是學徒及打雜工。較困難及技術性較高的工作並沒有機會碰到,一方面是廠方怕有危險,一方面是技術也不夠好到可以獨立操作,有的機臺價值好幾百萬,廠方也不願意冒這個險用個實習的人來嘗試。而一天當中會做到的工作大概是一開始到工廠後,看師傅指派什麼工作,大部分是延續前一天的進度,因為一個模具通常得花上好幾天來做,如果有新的東西,就先講解再看該怎麼做這個模具,切銷的圖形是什麼,有什麼要注意的,然後就是一整天的重複動作,到了快下班時就是清洗機臺及打掃環境。

  普車實習主要是加工各種帶有旋轉表面的零件,一般是車削外圓、端面、切槽、切斷、鑽中心孔、鑽孔、鏜孔、鉸孔和車削各種螺紋、內外圓錐面等。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刀具磨削技術。刀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加工產品質量的優劣和生產效率的高低,因此如何磨出一把好刀是加工的前提條件。由於實習時間較短,我的磨刀水平還很不到位,還要進一步加強。

  2、加工中心的實習

  堡雲達公司的模具中心,數控裝置主要是加工中心。加工中心是一種綜合機,由於各種成本較高,因此,企業對加工中心的操機人員和程式設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都要求較高。加工中心不象傳統機床,工藝安排一定要全面考慮,儘量減少裝夾次數,這樣不僅生產效率高,而且產品質量也高。在程式設計方面,企業裡基本上都使用軟體。由於人才流動大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在企業裡基本上是多中CAM軟體混合使用,如堡雲達模具中心就用UG和CIMATRON兩個軟體程式設計。總之,數控加工用到的知識比較廣泛,在企業從事數控加工的技術人員基本上都有較為豐富的工藝知識。

  3、 在設計部門的實習,也使我熟悉了企業進行模具設計的步驟。第一步:接受訂單,和客戶商討,確認製品圖和製品圖上的公差尺寸;第二步:構想階段,確定製品大致的結構,模架的大小、結構,方案確認;第三步:詳細三維設計、模架設計;第四步:干涉檢查;第五步:二維出圖;第六步:製作表格***包括標準件訂購表,加工材料訂購表等***;第七步:製作組裝圖;第八步:程式設計加工。

  4、通過在企業的實習,對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

  三、關於實習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1、通過和企業有關人員的談話、調查以及自己的親身感受,我認為目前培養的數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 對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如缺乏工藝意識,工藝知識欠缺,數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論上;

  ***2*** 對本專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精,針對性不強,如數控加工專業,不能很熟練地、正確地操作典型數控裝置,要進行舉一反三就更加困難;

  ***3*** 對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掌握不夠,如對三維軟體的應用不夠熟練,程式設計水平較低,缺乏高速切削技術概念。

  ***4*** 實踐教學中缺乏對數控裝置的檢修、除錯、故障分析能力和數控加工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的培養。

  2、中職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應該是培養大量合格的數控技術藍領,即在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領域從事數控加工、程式設計、操作及裝置管理維修的中級應用型技能人才。此類數控藍領佔企業數控技術崗位的70%,是企業數控人才需求最大的部分。

  範文二

  在xx網管專案部任職數控員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年多,回顧這半年來的工作歷程,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有利於在以後的工作中揚長避短,更好的做好技術工作。

  過去的半年裡,很感謝公司及專案部的支援,在管網專案部中擔任技術員職務,施工中,在專案部很多同事的關心幫助下,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質檢與管理,使我工作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當然成績只代表過去,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加倍努力,爭取做的更好。

  在工程中,技術含量較高,這就要求作為技術人員對待工作不能人浮於事,做好人,要以踏實、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不懂的東西要善於學習,已懂的東西更要精益求精,因為技術在不斷進步更新,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輔以求精務實。

  腳踏實地的作風,方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一切工程施工,技術和質檢工作貫穿始終,在工作經驗的積累中,逐步培養自己的預見性,方能起到技術先行的作風,建築職業不同於其他行業,它需要不斷在現場檢查、監督,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工作都在現場比較惡劣的環境下進行,這要求我不斷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工作中我不怕苦不怕累,放下管理人員清高的姿態,從工程的實幹中不斷豐富自己所學才能,使自己的現場綜合處理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身為公司的一員,有機會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習和鍛鍊,我感到無比的自豪,這種環境和外部的條件給了我一種自信和榮耀,但更多的是對我的今後工作的鞭策,就要求我在工作中時刻要以企業的形象來約束自己,我所有的言行要符合特級企業的標準,逐步培養自身的個人素質和修養,才能無愧於領導的信任和培養.

  我通過半年來的工作,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時還多看書,認真學習好規範規程及有關檔案資料,掌握好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強工作責任感,及時做好個人的各項工作。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與學習當中,我將不斷的總結與反省,不斷地鞭策自己並充實能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業務水平,以適應時代和企業的發展,與公司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我按照領導確定的工作思路,以微笑服務為己任,以顧客滿意為宗旨,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紮紮實實地做好基層營業工作。

  範文三

  今年即將過去了,作為車間數控技術人員的我,在車間領導和同志們關心和支援下,通過努力工作,為企業做出了應有貢獻。在過去一年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標準應求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現將一年來工作做以下個人鑑定:

  一、過去一年的工作中,在很多前輩的關心幫助下,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質檢與管理,使我工作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當然成績已經成為過去,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加倍努力,爭取做的更好;以前從書本上學到“科學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

  技術含量較高,這就要求我對待工作不能人浮於事,做老好人,而要以踏實、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不懂的東西要善於學習,已懂的東西更要精益求精,因為技術在不斷進步更新,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輔以求精務實,腳踏實地的作風,方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一切工作過程中,技術和質檢工作貫穿始終,在工作經驗的積累中,逐步培養自己的預見性。

  二、在平時工作中,首先做好日常工作,我與車間其他技術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堅持經常和其他技術員進行工作交流,充分發揚民主,杜絕獨斷專行,統一思想統一步驟,從而圓滿完成車間各項生產任務。

  三、每月將車間生產情況進行一次總結,及時將總結上交到技術處;將車間主材消耗進行總結,及時上交計劃處。做好統計技術分析工作,將車間生產中出現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採取糾正措施,寫出糾正措施報告。

  四、由於五長絲車間長期紡木槳,導絲輪廢絲多,可紡性差,我經常和原液車間技術員溝通,反映車間可紡性情況,並與職能處室技術員多聯絡溝通,希望能夠改變槳粕配比來提高可紡性,今年企業採取了使用多種槳粕混用辦法,大大提高了可紡性。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與學習當中,我將不斷的總結與反省,不斷地鞭策自己並充實能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業務水平,以適應時代和公司的發展,與公司共同進步、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