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得隨筆

  幼師在教小朋友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怡昕寶寶是從外面的幼兒園轉進來的插班生,她一直很膽小。

  記得剛來幼兒園時,寶寶總是哭,有時候乾脆直接拉著媽媽的手不放開,說不想呆在幼兒園,任憑老師怎麼勸也不聽。

  後來,寶寶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了,來幼兒園不哭不鬧了,會乖乖地坐著,可是還是不說話。

  有一次,我上語言課,請孩子們回答問題,怡昕也舉起了手,我就藉此機會想鍛鍊下她的膽量。沒想到她很流利地回答了我的問題,聲音也很洪亮,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她,寶寶很高興地坐下了。此後就經常可以看到寶寶舉手回答問題了,對於她的進步,我很欣慰。

  今天早上,我在和其他小朋友遊戲時,寶寶還和我說早上好呢,衝我大聲地笑了,這個笑容我是不會忘記的。

  現在寶寶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了,再也不會說不想上幼兒園了,聽她媽媽說她還會催促媽媽早點來幼兒園呢,說來晚了會關門的。

  好一個乖巧的寶寶啊。

  希望怡昕寶寶越來越膽大,每天都開心。

  篇二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自我調控是開展教學活動必備的教育藝術,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自我調控恰到好處,就能維持、推動教學過程的進展,出現融洽和諧、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就幼兒教師而言,我認為應掌握如下幾方面的自我調控。

  一、教態的調控

  當教師一走進教室,他的體態語言就開始表情達意了。有經驗的教師是非常重視用“體態語言”來調控教學活動的。

  1. 微笑時教師最基本的教學表情

  情感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運用情感,以情感人。當教師滿面春風、神采奕奕地來到幼兒中間,教師的情緒輻射就會使孩子產生愉悅歡喜之感,對教師油然而生的親切、親近之感使教師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主動權,融洽和諧的教學情景和氣氛縮短看師生間的距離

  當然,微笑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教師來到幼兒園前,微笑中要帶有熱情,以獲得幼兒信任;提問時,微笑中要顯得深沉,以引起幼兒的思考;一旦幼兒回答問題受挫時,微笑中要顯得溫柔親切,以減輕他失誤的沮喪;而對幼兒的質疑,微笑中要表達出讚許和鼓勵……只要教師心中有“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信念,就能微笑地面對每一個孩子,讓春風徐徐吹入幼兒純潔美好的心扉。

  2.教師應用豐富的表情來幫助自我調控

  教師的臉是幼兒的一本“活教材”,要讓幼兒從這本“教材”上讀到許多指令、感受到許多溫暖,以此調節幼兒的學習興趣。如:當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的表情可以“冷”一點,以示教師的莊重和威嚴;有時教師也可以“熱”一點,即興發揮,以示教師的風趣和熱情……凡此種種,不一贅述。所以教師既要懂得“生氣”“不滿”的藝術,也要會“風趣”“機智”,懂得靈活的技巧,以增加教學調節的力度。

  3.教師應時時用眼神來進行調控

  眼神能傳遞豐富的意蘊,其交往作用往往連語言也無法企及。教學中教師的眼神要具有敏銳的透視性,以廣角度的掃描捕捉反饋資訊。同時,教師的眼神又要明確表現出自己的意願,要帶有信任、期待、激勵,以營造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氛圍;就是用眼神批評孩子,也要融入豐富的感情,使幼兒容易接受。其實幼兒非常留心教師眼睛中透出的資訊,因此教師的眼神既不能散漫、目中無人,也不能執著於一點、居高臨下,要永遠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同時擴大目視範圍,並使目光具有針對性,既把全體幼兒置於自己的眼下,使他們都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注,也要針對不同的情況投以不同的目光,做到因人、因情況而有別。

  4.教師應適當用“動作語言”來進行調控

  動作語言是幼兒教師特殊的職業語言。當幼兒哭著來到幼兒園時,教師要會蹲下,拉著幼兒的手,甚至抱起幼兒,以使幼兒獲得安全感;當幼兒大膽正確地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略帶誇張地伸出大拇指,甚至親他一下,以使幼兒體驗成功;當幼兒遭遇困難時,教師要走上前彎下腰,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幼兒就會鼓起勇氣……這些動作語言的調控,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更是教師職業的需要。

  二、教學內容的調控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其教學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在準備階段把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資訊之間的差異和背景縮小到最低限度;在實施階段,又以自我調控來彌補這種差異和背景。

  篇三

  一次美術活動《畫出我眼裡的秋天》,為了讓孩子畫出秋天的特徵,我帶領孩子們來到戶外,觀察小草、樹木的變化後,孩子們回到活動室,認真地畫起來。趁孩子們畫畫的時候,我便用搜集的材料裝飾活動室,讓教室裡充滿秋天的氣息。

  我正低頭忙著貼上一棵蘋果樹,小康畫完了,來到我跟前說:“老師看,我畫完了。”由於我正忙著,沒顧上抬頭就說:“很好,掛上吧!”可是他並沒有掛上,而是一邊走一邊說:“看都沒看見,還說好呢?”聽了他的話,我趕緊抬起頭,把他叫了回來,拿過他的畫說:“對不起,”我便認真地看他的畫。然後說:“剛才老師沒認真的對待你的畫,是老師的不對,你畫的非常好。”聽了我的話,他高興地拿著他的畫,把它掛到活動牆上。

  事後我想了很久,我為了上好每一節課,都認真地備課、蒐集材料,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且希望孩子們認真的參加我設計的活動,讓他們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果孩子們不認真地對待我的勞動成果,不認真地完成我的任務,我會是什麼感受,會難過、會傷心。反過來,我用敷衍的態度對待他們的勞動成果,他們也會很不高興。長此以往,他們形成了習慣,認為老師沒看就說很好,我們就可以不用認真的畫了。這樣對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影響很大。給他們養成了不認真的學習態度。因此,以後不管再忙,我都會認真的對待孩子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