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讀後感作文

  喜歡的段落就寫點閱讀感受,有助於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篇二

  現代人仍能從灰飛煙滅中感受到強烈的力與美,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共鳴的感情中正夾雜著水中望月、霧裡看花的疏遠與隔膜。這個時代一多半的男人擇偶時會選擇薛寶釵,至於癲狂情痴的怡紅公子,失去他顯赫的門第,他在一多半女人的眼裡簡直就是一文不值。現代人的眼淚肯定越來越少,比過去至少少一條黃河的水份。不知道這意味著情感的荒蕪乾旱還是精神上的愉悅幸福。人們在情感上變得聰明多變,也更加矇昧狡猾。他們經常處於言不由衷、情感與理智相悖離的狀態,胸懷理想但並不聽從理想的召喚。他們有七情六慾,但往往跟情感背道而馳。如果說古典情感時代個人情愛的悲劇來自家族和社會,幾無可調,但畢竟是在前進著。作品力所能及地完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古典情感史劃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句號。

  篇三

  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的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珍藏在我記憶中最美麗的片段。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既是他的一段難忘的回憶,也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吧!

  在寒假假期中,我不少書,我唯獨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我知道,《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部曲的第一步***第二部,第三部分別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讀完《童年》,我體會到了作者兒時悲慘的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因為在作者三歲時,父親就病故了,而母親只能帶他回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他殘酷的剝削僱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使得他破產直至變得貧窮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的趕出了家門,不得不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的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我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過那樣的苦難,沒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

  《童年》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啟發: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