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好父母成就孩子一生,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稱職的父母,找到簡單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一、餐桌對話是最好的心靈教育

  從若干年前開始,許多中國家庭已經很少在一起吃晚飯了。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發展的壓力,使得一家人齊聚在餐桌前也變成一種奢望。似乎,社交生活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公務應酬比家庭晚餐更重要。

  有時候想想,有一天人生走到盡頭,回憶起生命中真正的快樂,是升了一級職,簽了一張單,賺了一筆錢……還是與家人、孩子在一起時那些溫情的細節、平凡卻溫馨的分分秒秒?

  前美駐華大使洪博培說過:“我最後的目標是做一個稱職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

  如果中國男人,什麼時候把家庭幸福也視為人生的一種成功,甚至最重要的成功,也許孩子的教育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莎莉·路易斯曾經在一本書中寫過:“相愛的人就是要在一起吃飯,吃很多很多頓飯。”

  細細想來,和孩子們在一起吃飯有許多細小的趣事。比如,吃飯的時候,我吃一口就把嘴湊到坐在她身旁的父親裸露的胳膊上,使勁哈氣。

  “你這是幹嗎?”爸爸問。

  “啊,好辣,我要把辣傳給你的胳膊。”我繼續哈氣。

  爸爸就用另一隻手扇著他的胳膊,嘴裡叫著:“好辣!好辣!”他順手拿起一支圓珠筆,在胳膊那處畫了一隻伸出來的舌頭,表示那兒辣得簡直受不了,舌頭在拼命喘氣。

  又有一次飯桌上有一道海帶絲,女兒夾了一筷海帶放進嘴裡,嚼完嚥下後突然對我大張開嘴,一邊問:“你從我嘴裡看到什麼了?”

  我納悶:“看到什麼了?還不是舌頭、牙齒、口腔。”

  她失望地閉上嘴,抱怨道:“這電影膠片真奇怪,居然放不出電影來。”

  這些對話都沒有什麼微言大義。我說“餐桌對話是最好的心靈教育”,但不意味著我們要在每場談話中都去貫徹“教育意義”。

  家庭對話是種心靈養護,重在氣氛。

  二、談話變成教導,再短也嫌長。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在談話中也有很失敗的情況。

  比如說,如果想讓孩子出國唸書,但是卻發現孩子不那麼喜歡學英語。作為父母,總是情不自禁的擔心她出國後的語言能力,所以總是有空就嘮叨:

  “你要看英語啊,你要看英語啊……”

  當有一天孩子激烈地回答我們:“本來是想該看英語了,可是被你這麼一說,就再也不想!”

  唉,有時媽媽們苦口婆心的教導之言真的像巫婆的咒語,總是讓情況往希望的反面走。事情就是這樣,人本能地抗拒別人強迫他做的事情,哪怕這件事原本是他想做的。

  家庭是溫馨鬆弛的場所,訓誡越少越好

  如果每句話都暗藏了一個教育的目的,總是試圖要傳遞灌輸點道理到孩子耳朵裡,這種談話一定令人望而生畏。

  那種不間斷的嘮叨,你這兒沒做好,你那兒犯了錯;不許這樣,不準那個;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這種不是談話,它是說教和訓誡。

  這種談話不光不能拉近心靈,增進了解,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令他厭煩、疲倦和麻木。

  訓導當中含有指責,人面對指責,第一本能是防衛,就像刺蝟豎起它們的刺。這時候孩子很難真正去理解指責中的含義。

  三、談話變成教導,再短也嫌長

  我們一定要記住的一點是,孩子在情感上的體驗與成人是一致的。如果連篇累牘的教育訓誡讓你不耐和反感,孩子也是同樣。

  愉快的相處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我們對教育二字的理解能夠更加寬泛和鬆弛,如果我們能夠相信孩子們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教育,如果我們能認為相比教育,陪伴更加重要,或者說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那該多好。

  沒有心靈的貼近,又如何施加教育的影響力?

  記得小時候,媽媽為了能全天候地照應我們姐弟三個,付出了巨大代價:放棄車輛排程員的工作,當了一名加油員。原因是車輛排程員必須坐班,而加油員只需隨叫隨到。

  本來她可以更體面地坐在辦公室裡工作,也不用在深更半夜被要求加油的汽車喇叭喚醒,但是她需要照顧三個孩子,需要有更多自由時間待在家裡從事一份名為“母親”的工作。

  我要說,那的確是一份重荷,她為此犧牲甚多。

  我受媽媽影響至深。

  從小她就對我們說一切事情:她家庭的歷史、自身的遭際、外公外婆舅舅們的故事、她身居各行各業的女朋友們、家裡的經濟狀況、家庭計劃、她對我們的希望……在我長大的過程中,她全身心參與到我的成長中來,也把我帶入她的生活。

  我的童年縈繞著冬天的爐火、氤氳的人氣、媽媽講故事的聲音、逐漸降臨的抵擋不住的睡意……許多夜晚,我就在對這睡意的抗拒中沉沉睡去。

  直到現在,漫長的交談依然是我和媽媽之間交往的模式。不通過交談人們的心靈如何才能靠近呢?沒有心靈的貼近又如何去施加教育的影響力呢?我們只能被我們所愛的人影響。

  媽媽從來沒有刻意地要教育我,但是,在家裡講的每一件事對一個孩子其實都構成教育的機會。

  正如著名語言教育家瑪格麗特·米克所言:“談話,構成我們童年最早的記憶……”

  “從孩提時代聽過的談話中,我們繼承了講述自己感覺的方法,繼承了我們認為舉足輕重的價值觀念,繼承了我們所信仰的真理。”

  教育孩子的技巧

  1、專心致志是一種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綜觀全域性,以巨集觀的眼光考慮大事,也能通曉利害的關鍵所在,胸懷寬廣,不囿於蠅頭小事。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埋頭於手中的事,而不為無所緊要的事情所困擾、打斷,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豁達。

  2、 教會孩子用事實說話

  成見是阻礙人們形成正確認識的大敵。準確的判斷來源於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以證據和事實說話,客觀地、中肯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絕對不能心有成見。

  3、瞭解孩子需求,不盲目追求虛名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長教育孩子時要真正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再給予。千萬不要盲目追求虛名,看到別人給孩子什麼就給自己的孩子什麼,很可能那並不是他所需要的。

  4、挖掘孩子的天分

  當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時,要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實上,每一個人,至少有七種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數學邏輯、語言、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以及兩種型別的個人理解力。

  即我們理解別人以及處理自己的夢想、恐懼和煩惱的能力。或許孩子不喜歡寫作,卻可能在設計上很有天賦或者有能言善辯的口才。

  5、善待孩子的自尊

  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看得過於弱小,因為沒有哪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是弱小的。在成人的心中他們或許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和成人無所區別。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強。

  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教育孩子辯證看待事物  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陽,那麼他看到的也是太陽,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麼他看到的也是黑暗。教育孩子看待人生和社會,一定要有辯證的思維、科學的態度,不能追求完美無缺,不能求全責備。

  二、培養自信心更重要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三、將自卑的孩子引向自信  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錯誤的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較低造成的。當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其身心發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時,他們往往就會開始墮落,甚至感到絕望。  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指責,讓孩子在實踐中品嚐到成功的快樂,並從成功中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領的,自己並不比別人差。

  09尊重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體現在身體上和智力上,也體現在心理上。一棵小樹苗,只澆水施肥而不見陽光就難以長成參天的大樹。尊重對於孩子,就好比陽光對於小樹苗一樣。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無法長成父母期望中的參天大樹的。

  四、幫助孩子超越自我

  心的高度影響跳的高度,教育孩子時要培養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設限的高度。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礙、恐懼,達到自己心的高度。

1.家長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2.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3.教育孩子的幾招妙招有哪些

4.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5.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