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育讀初三的孩子

  就初三孩子而言,處在特殊的時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樣管教呢?或者說應該從哪些角度又採用什麼方法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b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父母教育讀初三的孩子的方法

  對待初三孩子應該採用特殊道理說服法。實話說,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聽懂所有的道理,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聽。因此,講道理應該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考慮。比如說你拿長大後找到好工作、好物件、好地位什麼的根本體會不到,反倒是你們班孩子都考走了,你卻落後了,跟人家有差距了,你怎麼辦?臉上好看不好看?等等類似直接卻針對的道理讓他們忽然驚醒。

  給他們進行形勢分析。眼看要中考了,你打算怎麼辦,假如說考不上高中,你是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重新復讀,接受新同學們的小看和鄙視,或者是獨自一個人輟學去打工。那種情況你願意接受嗎?這是最典型的的形勢分析,讓孩子感受到壓力。

  給孩子分析典型案例。這個案例是你們都知道的案例,某某的孩子,上學不好好學習,不聽家長話,結果現在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你如果不好好努力跟他應該是一樣的。孩子看到這樣的形式,會感到害怕。

  情感打動。說實話現在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感恩,認為父母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所以往往演變成不好的結果。情感打動是讓孩子可憐父母,體貼父母,感到父母的不容易,這個必須使用,具體用什麼方法,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琢磨吧。

  父母與讀初三孩子的溝通建議

  一、穩定孩子的情緒,做朋友般的聆聽者

  人在一生中,心理髮育要經歷兩次叛逆期,第一次出現在2-3歲,孩子主要表現為較為任性、不聽話、愛哭愛鬧;第二次則出現在12-16歲,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敏感、易怒、任性、獨立是這一階段的最突出表現。而初三年級的孩子正是處於青春期的中期,“叛逆現象”在這個階段表現的尤為明顯。這不是所謂的90後的獨特表現,不能盲目的怪這些孩子。在這方面,我深有體會。做學生的我曾經一直是個標準的三好學生,但是在初中階段也無可避免的出現了叛逆期表現,大約持續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家長卻對我束手無策……其實這個階段的出現是非常正常的,家長一定不能認為自己的孩子變壞了哦。

  處於青春期的初三孩子面對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同學間的激烈競爭、升學的巨大壓力和家長老師對自己的期望。不管是什麼學習成績的孩子來說,他們都是第一次面臨人生的選擇,並要付出第一次如此努力的付出。他們都會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和成長髮展等產生疑問。他們會思考一些東西,但是卻往往不成熟,看待問題較極端,尤其是當自己認為努力了,但又沒有看到進步,就往往在行為上表現出非常的煩躁,甚至會將自己親愛的爸爸媽媽當成發洩的物件。我聽過很多家長說,自從孩子上了初三以後,就會明顯感到孩子變了,變得異常的情緒化,馬上要參加中考了,家長們也因此感到十分困惑和著急。

  初三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岔路口,他們不僅面對可能左右自己發展的升學壓力,而且也面臨著影響自己身心發育的青春期困擾,每個孩子都特別希望親愛的爸爸媽媽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

  提醒各位家長,在給予孩子溫暖關注的同時,還要掌握關注的“度”。如果這個“度”處理的不合理,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因此家長要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關注。

  二、幫助孩子定位,做明智的引領者

  定位,主要是指平時孩子的定位和中考學校的選擇定位。

  每個孩子的學習水平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到了初三綜合複習和中考全面考察的階段,孩子們的差距會明顯的區分出來。此時,孩子們可能就會接受不了這種頻繁的考試和排名,他們往往會因為一次的考試不佳,否定了自我,認為中考無望……家長也是這樣的,您們往往比孩子要著急,同樣是孩子,都在一個學校學習,怎麼成績差別這麼大,天天和周圍的孩子家長對比。您一定不能對著成績處於下游的孩子說,“你看,那個誰每次考試都是一百分!你怎麼搞的啊,你哪點比他差啊”,孩子聽了一定崩潰了,心想,“我怎麼能和他比呢!”時間長了,家長和孩子都會出現“目標錯位”的情況。我真心的希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準確科學的定位,切忌拔苗助長。正如我一貫反對的是所有孩子都學奧數一樣,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特長是不一樣的,如果不適合還硬逼的話,那隻能是什麼也做不好,是得其反。

  三、適當退步,做睿智可愛的監督者

  初三的學生,還是處於一個好玩的年齡,雖然他們的學習生活很累很緊張,但是他們有時候還是會有強烈的玩耍的慾望的。因此,我真心的建議,家長要適當的給孩子進行放鬆,滿足一下孩子的小慾望,實現一個孩子期待已久的小願望!學習固然重要,但適宜的玩耍以及交友,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也是不無裨益的。另外,適度的玩耍也是青春期的孩子較為有效的發洩途徑。玩是孩子的天性啊!

  但是對於孩子的玩,我們家長要有所控制。比如:有的男孩子喜歡打電腦遊戲,那您可以答應孩子,這周背過200個單詞的話,就讓孩子週末盡情的玩上一個小時!有的孩子喜歡打籃球踢足球,那就讓孩子和同學“撒撒野”,況且適當的身體鍛鍊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女孩子喜歡看漫畫書,那就家長主動買了,在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最為獎賞,送給她。孩子在面對家長主動答應的約定時,是非常非常開心和滿足的。

  在滿足孩子的某些願望的時候,最易施加一定的監督和要求了,家長可以在孩子特別開心的時候,提出一定的合理的小任務和小要求等。

  四、給予一定的私人空間,做個時尚的辣爸辣媽

  其實,不用說,家長一直都會對孩子的交友比較敏感,尤其現在孩子的發育早,成熟早,家長總會有所擔憂。於是乎,就有孩子常說的“史上最討厭的家長行為”就是家長總是翻孩子的東西,例如手機了,書包了,抽屜了等等。其實家長是好意的,這是對孩子的關愛的表現。但是孩子接受不了,他們會認為家長及其不信任孩子,或者他們本身就是有小祕密,不想讓家長知道。家長越是翻,孩子越是反抗。我瞭解的孩子是這樣的,其實他們並沒有祕密,或者有著不是祕密的小祕密,他們之所以這麼強烈的反抗家長此種行為,就是心理上單純的反抗,就是不想讓家長什麼都知道,自己像個透明人一樣。我碰到的一個學生,一個非常乖巧的小姑娘,有一天她媽媽看到電視上講的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立馬就要求翻看孩子的手機……令我驚訝的是,這個孩子毫不猶豫的把手機摔爛了,並且前提是她手機裡沒有任何祕密……看事物要從兩面性來看,雖然孩子的行為是很衝動,但是我認為他們其實真的只是想擁有自己的一點小空間,擁有家長的一絲信任……

  我真心的建議家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放手,給予他們一定的自我決斷權,給予他們一定的私人空間,讓他們在自己的小宇宙裡,構建自己的小夢想。

  父母教育讀初三的孩子的注意事項

  一、不要和其他孩子比

  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如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與鄰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沒考好,就對孩子說:“你看人家小王就是比你聰明,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長期抹煞孩子的成績,會產生不良影響,使孩子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逐漸變得自卑、壓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孩子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並失去信心。

  二、不要對孩子說誇張的話

  很多時候,家長都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誇張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長還會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錯誤,有的家長會誇大後果,這樣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後幹什麼事都畏首畏尾,變得膽小,而且更容易犯錯,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敢對家長說,也為以後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等行為埋下禍根,孩子長大後也容易犯錯。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面好鏡子。當孩子不聽話或調皮搗蛋時,家長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家長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教育好孩子必須先從自己做起。

  三、不要嚇唬孩子

  每當孩子調皮或犯錯誤時,很多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範”。也有的採取冷落的辦法,給孩子“冷臉”看。長期這樣恐嚇、冷落孩子,孩子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鬱、敏感、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衰弱、偏執、強迫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