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中國地理上冊總複習內容

  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復習地理知識。這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一***

  世界的人口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突破60億大關。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經濟發達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增長率較低***或說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或說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佈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佈很不均勻,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不能用人口遷移的方法使世界各地人口平均分佈。--判斷***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①亞洲東部②亞洲南部③歐洲④北美洲東部, 分佈特點: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分佈原因:①地形:平原面積廣闊 ②氣候:溫暖溼潤 ③經濟:工農業發展早,經濟發達。人口稀疏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溼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自然環境惡劣。

  3、 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快慢是用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表示的,而其大小又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世界人口過多、增長過快,會帶來問題:①環境方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過度開墾、放牧等;②經濟方面:飢餓、貧困等;③社會方面:交通擁擠、就業困難、居住條件差、教育條件差、醫療衛生條件差等問題。

  4、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人口資源和環境資源是否都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併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系統保護良性迴圈。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談談你的看法?***不是。人口少、增長慢,會引起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等問題。所以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當前,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5、 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中國是人口控制的典範。中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另外:鄉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規模遷移帶來的問題: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的同時,還帶來許多問題:城市食品短缺、就業機會減少、犯罪率上升、環境汙染,交通擁擠等問題。

  ***二***

  海陸變遷

  1、 當熾熱的岩漿沿地裂口衝出地表,叫做火山噴發,岩層在運動中,引起地面的震動,叫做地震。 海峽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較窄的水道。

  2、 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海陸變遷:1.地球上海洋和陸地的分佈不是固定不變的,海陸是不斷變遷的。2.海陸變遷的原因:①地殼的變動。②海平面的升降。③人類活動。3.海陸變遷的例項:①喜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過去的海洋變成現在的陸地。②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遺蹟:過去的陸地變成現在的海洋。解析: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由於地殼的變動;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遺蹟是由於海平面的升降;荷蘭圍海造陸說明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3、 20世紀初德國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從非洲與南美洲的輪廓吻合得到啟發,而開始研究大陸漂移說的***。板塊構造學說所說的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餘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4、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解釋下列現象:

  ①地中海在不斷縮小,將會消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繼續碰撞。

  ②喜馬拉雅山在不斷增高——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繼續碰撞。

  ③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繼續張裂分離運動.

  ④東非大裂谷形成,不斷擴大將會形成海洋---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繼續張裂分離運動

  【例】 科考隊員在冰雪覆蓋的南極洲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煤田,請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為什麼?

  地下煤層是古代森林由於地殼運動埋藏於地下多年以後形成的。現在極其寒冷的南極洲沒有任何森林生存,卻有豐富的煤礦。只有一個可能,數年以前南極洲所處位置應是溫暖溼潤的溫帶或熱帶,後來由於大陸漂移到達現在這個位置。

  答案:因為在很久以前南極洲曾位於溫帶或熱帶,只是後來的大陸漂移才來到南極地區。

  5、 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的結果。大西洋是板塊張裂的結果。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以及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動最劇

  烈的地帶。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這裡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

  6、 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是阿根廷境內的尤耶亞科火山。世界上最高的死活山也在阿根廷境內。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全國已查明的火山達500多座,其中活火山超過170座。

  35、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三***

  世界的聚落

  1、 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settlement***。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 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彙集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並且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促進作用。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城市問題,如交通阻塞、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噪聲汙染、和生活垃圾汙染、就業困難等。所以城市要加強管理和保護,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注意人與自然的關係,以便創造出美好的城市環境。

  3、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著不同的建築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絡。

  4、 漫畫“苦難的母親***地球***”問題 A、圖上的母親代表地球,圖上的孩子代表急劇增長的人口。 B這幅圖說明目前人口的數量和增長有何特點?***目前人口的數量大,增長快*** 帶來了哪些問題?***糧食不足、就業困難、住房緊張、交通擁擠、醫療、教育等問題*** C作為地球母親的孩子,你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帶頭保護環境等***

  5、 在不同聚落之間出現的人口流動,農村遷移到城市原因?***城裡生活條件好,好找工作,教育醫療條件好***。給遷入地帶來了哪些問題?***帶來的問題有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犯罪率上升等。***

  ***四***

  氣溫和降水

  1、 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常用攝氏度***0C***表示。氣溫的差異是造成自然景觀和我們生存環境差異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最炎熱的大陸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洲。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

  前後。世界氣溫分佈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 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二是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降水有三種形式:即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4、 人們迄今所記錄到的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另一處是夏威夷群島卡維金尼山,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地球的雨極。

  5、氣候的重要因素***降水、氣溫***

  ***1*** 天氣和氣候

  天氣—時間短,天氣狀態—多變。氣候—多年天氣平均狀況—變化不大

  ***2*** 氣溫分佈規律***測定時間2時、8時、14時、20時/每天***分佈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等溫線大致與緯線相平行,同緯地區氣溫大致相同,海陸交界處氣溫變化大;海拔高處氣溫較周圍低。用1月、7月表示氣溫高低月。

  ***3*** 降水***降水型別:A 對流雨赤道地區輻射強多雨;B 地形雨迎風坡多;C 鋒面雨冷暖空氣交鋒,降雨範圍大。 分佈:赤道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內陸地區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4*** 能運用氣候資料***各月氣溫和降水錶格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溫和降水。

  ***5*** 迎風坡多雨,原因:暖溫氣流被迫抬升時,氣溫降低,飽和空氣,易形成降雨;背風坡少雨,因為空氣沿山坡下沉,氣溫升高,水氣蒸發,不容易形成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