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閱讀複習技巧

  英語閱讀一直是考研英語的一大得分點,很多失分得分都在這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考研英語長難句閱讀技巧

  如果單詞沒問題,那唯一的難點就只剩長難句,實際上考研閱讀的每個段落就三四個長難句。攻克長難句,笨方法就是找主謂賓這些,弄清楚“誰做了什麼,怎麼做的”。而實際上,英語的句式和中文有少許差異,這就是閱讀時的難點。但是要知道,長難句的句式也就那幾種。只要把考研英語往年閱讀真題裡的每個句式都搞懂,長難句的問題基本上可以迎刃而解。如果單詞和長難句都能搞定,就能保證文章能看懂,再按上面所說的“分塊閱讀法”做,閱讀自然不在話下。切記,讀長難句時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要貪快,特別是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一眼掃過一個長句是不可能看懂的。一開始練習閱讀的時候不要貪快,先慢慢按方法來,有了一定的正確率之後,再逐步加快速度。

  總之,閱讀的方法很重要,並不是說你把張劍的150篇、張錦芯的200篇等等全做一遍,最後就能拿高分。盲目地做題,可能的結果就是做的題很多,但每次都錯很多,沒有提高。初期我也有這樣的問題,後來經過反思發現要先攻克單詞,再用“分塊閱讀法”,最後能穩定到錯一個或全對的程度,這才是應該到達的目的。

  考研英語閱讀技巧

  核心思想就是“分塊閱讀”。一篇閱讀有5個問題,每個問題是按順序分佈的。比如說一篇閱讀有5段,第一問在第一段中找答案,第二問在第二段中找,以此類推,這就是所謂的“分塊閱讀法”,分塊閱讀的基礎就是——題目是按順序分塊設定的。至於如何在“塊”中發現答案,要找的就是“同義替換”,下文中會有詳細介紹。***當然諸如“這篇文章的題目應選什麼?”的問題除外,需要結合整篇文章作答,不過這類問題很少***

  因此閱讀的技巧和關鍵就在於“通過問題分解文章,縮小每次的閱讀內容,各個擊破”。切記不要一口氣讀完文章後將5個問題一齊作答,一來記不住文章的要點和細節,二來會中出題人的陷阱***干擾項其實就是在細節上做手腳***,如偷樑換柱等。

  閱讀的方法如下:

  ***1***掃一遍5個問題,對題幹資訊有個印象,看一眼就行了,不需要記住。然後按順序精讀,對含有題幹資訊的語句仔細閱讀。另外,留意作者的觀點態度。

  ***2***第一個問題,答案一般就在第一段。後面幾問同理,這樣整篇文章被分解成四五個部分,一部分最多三四個長句,對每個部分認真閱讀,目標清晰,很容易得到正解;同時,每個部分,廢話居多,真正的答案往往就其中一句話或其中一個關鍵短語,選對選項的關鍵在於找準同義替換***有種題型不能用找“同義替換”的方法,後面的補充說明裡有講***。

  ***3***正確的選項往往以同義替換的形式出現。這一點是成敗的關鍵,考研英語閱讀的每一個問題都是非常嚴謹的,其嚴謹在於:正確選項實質上就是原文中某句話的同義替換,而不是靠蒙和猜,正確選項一定能在原文中找到相應的依據。

  同義替換分2種。第1種是:正確選項中的某個短語和原文中的某個短語意思相同,如explore和probe都是“探索”,shared和collective都是“共同的”,purchase和forthesale都表示“交易、買賣”;第2種是:正確選項是對原文中某句話的概括,如:“discovery is described as seeing what everybody has seen and thinking what nobody has thought”概括起來就是“scientific work calls for a critical mind”***當然這裡critical的一詞多義要非常熟悉才行***;“Politicians have repeatedly“backloaded”public-sector pay deals, keeping the pay increases modest but adding to holidays and especially pensions that a real ready generous”概括起來就是“the income in the state sector is indirectly augmented”***第二個例子的意思是“國有部門雖然工資沒漲太多但是其福利獎金有所增加”,所以概括起來就是“間接地增加了國有部門收入”***。

  ***4***注意出題人設定干擾項時的慣用伎倆。干擾項無非以下幾種:

  ①偷樑換柱:原文中說“人物A做了事件B”,干擾項為可能為“人物C做了事件B”,而人物C其實在原文中另一處出現的。如果僅憑印象選擇,很容易出錯。

  ②前後混淆:如“人物A在文中第3段提出了某觀點”,干擾項可能為第1段裡的某個觀點,前後順序顛倒。原理上與偷樑換柱差不多。

  ③以偏概全:原文中說“事件A的必要條件是B、C、D”,干擾項可能為“如果B發生,則A一定發生”。

  ④過度引申:原文中說“A今天做了某件事”,干擾項可能為“A經常做這件事”

  ⑤無中生有:干擾項是YY出來的,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比過度引申更離譜

  ⑥曲解原文:原文中說“A很好”,干擾項可能為“A不好”,當然不會這麼直接

  結合原文,以原文為依據,排除干擾選項。切記憑感覺答題。

  總結起來,閱讀的技巧就是: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將文章分塊→讀懂每塊的長難句→以原文為依據→找準“同義替換”、排除“干擾項”

  考研英語閱讀的題目

  一、考研英語閱讀的題目型別

  我認為,根據考查的物件,可以分為兩大類:

  1、考查細節題型:

  ***1***可以根據題幹定位的,如題幹中含有“According to Paragraph4······”、“the XXX report suggests that······”、“What do we learn from XXX······”,通過題幹中的資訊可以在文章定位,這種題型是最適合分塊閱讀的。我也認真分析過近幾年的真題,從應試的角度來說,不管是正解還是干擾項,其跨度不會超過兩個段落,這一題的正解一般也不會出現在下一題的正解之後。對於這類題,假設正解在第二段,那麼3個干擾項至少有兩個在第二段或附近,我確實沒見過3個干擾項都散落在文章各個地方的情況。對這種可以定位的題型,根據我做真題的經驗,在附近找不到干擾項的話,可以直接當做無中生有處理。從出題人的角度來分析,他也不會把正解放太遠,當然這只是應試時如果時間不充裕的一個技巧,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還是可以去找一下。

  ***2***根據題幹無法定位的,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The author may agree that...”,說一下我的做法吧,首先我在讀文章之前後掃一遍問題,我會大致記下四個選項的意思***至少有個印象***,在分塊精讀的時候,會注意有沒有碰到,在這個過程中一般能排除一兩個干擾項。至於最後確定正解,在我做到該題時,根據上一題正解的位置,著重閱讀某個區域,以找到正解。

  2、考查主旨題型:

  如“The text intends to tell us that······”、“What's the best title?”,我的做法是把每段或每塊的內容歸納一下,結合每段的中心思想得出全文的中心思想。實際上在分塊精讀找正解排除錯解的過程中,對本塊的內容應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下面我會講到這點***。

  二、為什麼推薦分塊閱讀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大部分題目***特別是其正解***就是按順序分塊設定的***這是通過分析近幾年考研閱讀發現的***。換句話講,出題人是按順序出題的,分塊閱讀其實更是一個應試的技巧。正是因為這點,分塊閱讀才是可行的。對於考查細節的題型,我是沒遇見過第2題的解在第5段、第4題的解在第1段的這種情況。

  當然所謂的分塊不是絕對的按順序來、沒有一點交叉。對於一些有難度的題目,各塊之間的界限可能比較模糊,但交叉的情況不多。

  三、分塊閱讀應該達到什麼效果

  這一點必須要說清楚,以免大家誤解了我所說的分塊閱讀。

  分塊閱讀,更準確的說是分塊精讀,分塊的作用在於縮小精讀的範圍,節省不必要的時間;精讀的作用在於一方面對細節清楚,以應付考查細節的題目,一方面讀懂文意,便於遇到“選標題”的題目時能在分塊閱讀的基礎上快速總結歸納文章。我認為,分塊閱讀並不是問題之後,照著選項去掃一遍“塊”裡的文章,去找有沒有明顯的同義替換,而是應該先大致記下題乾的資訊,然後一句話一句話地精讀“塊”裡的文章***為什麼要精讀下面會講***,找到題目資訊的出處後,再著重閱讀出處附近的內容。這和通讀全文的本質區別在於,分塊閱讀讀完一塊就可以得出相應題目的答案,每讀完一塊問題就少了一個,而且正確率比通讀全文高。至於一位朋友提到的“下面的內容理解了對上面內容的理解也有幫助”,我的見解是:首先,前幾問一般是就事論事,一般不涉及文章主旨,所以根據所讀的“塊”得出答案很多時候是可行的;其次,確實有可能在讀前面幾塊時***特別是第一塊時***,不知道文章想講什麼,影響對問題的理解,如,文章第一個問題是“XXX's story is mentioned to...”,這樣的問題,需要適當結合下文***當時我做的時候直接讀完前兩段就得出答案,讀下文的時候再驗證了一下是對的***。但是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題目通常是分塊設定的,所以題目的答案一般就在所讀的這一塊裡,不要捨近求遠。如果當時確實無法確定,可以做個記號,等讀了下文後,結合下文作答。

  下面講為什麼要讀懂塊內的每句話,因為對於有難度的題目,考查的是你對文意的理解,例如以下2種情況:

  ***1***選項對應的“同義替換”多為“同義替換”的第2中情況。這種情況下,難點在於確認選項和原文中的兩個句子是否同義,這兩個句子可能一個抽象一個具體,一個深奧一個易懂,但其所表達的中文意思是相同的。這不像找同義短語那麼簡單。這就需要你讀懂“塊”內每句話的意思。

  ***2***如“What can we infer from······”之類的需要做出推斷的題目。也需要你讀懂“塊”內每句話的意思,這種題的正解不以同義替換的形式出現***找“同義替換”法失效***,而是由原文推出的一個比較合理的結論。然而從正面看一個推斷合不合理比較困難,所以這種題採用“順選法”和“排除法”相結合,可能“排除法”用處更大。至於這類題目的干擾項,大部分能在文中找駁斥的依據,少數***最多一個***是無中生有。干擾項的型別就是原帖中提到的那幾種。

  當然,分塊閱讀只一個大的思路,這個思路是建立在題目是按順序分塊設定的這個基礎上的,當然具體的操作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四、分塊閱讀是否會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

  所以我才說要讀懂每句話、每段話的大致意思,這樣才不會使各塊孤立開來,同時,中學語文也教過,怎樣把多個段落的主要思想概括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算是採用通篇閱讀法,要概括全文主旨,也必須先知道每段的大意。所以,用馬克思哲學的話來講,分塊閱讀是從部分到整體的一個過程。關鍵在於讀懂!

  五、分塊閱讀是看一道題再讀相應的內容嗎,之前用整體讀一遍嗎?

  首先,我不建議之前整體讀一遍,原因在於,一方面比較耗時,讀一遍下來至少需要兩三分鐘;另一方面,前面也說過,前幾問一般是就事論事,一般不涉及文章主旨,所以根據按照順序讀下來,一般是能得出答案的。再者,前文已經說過,分塊閱讀要達到讀懂每段話的效果,本身也是逐步地讀完全文。

  說一下我的做法。

  ***1***大致記下第一題的題幹資訊***不是選項資訊***;

  ***2***開始閱讀第一段,知道每句話的大致意思;

  ***3***在第一段或第二段中找到題幹資訊的出處;

  ***4***著重閱讀出處附近的內容;

  ***5***看選項***剛才讀的內容也不多,再怎麼也有點印象吧***;

  ***6***根據選項和“塊”內的內容以原文為依據選擇正解排除錯解***範圍其實已經很小了,如果有困難的話,建議先慢一點保證正確率,再逐步提速,不要貪快,慢慢來嘛,一開始慢一點沒事***;

  ***7***後面幾題同理,如果有考查主旨的題型,參見前面考查主旨題型的方法。

  ***8***如果對一些選項沒把握而時間還夠的話,可以再通讀一遍全文***如果你分塊閱讀時讀得很仔細的最後通讀起來應該比較快***,查漏補缺,當然有些干擾項本來就是無中生有,找不到依據也沒辦法。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