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聽課反思

v

  聽課的意義並不止於教師間相互交流學習,更在於聽者要反思課堂教學過程,經過反思整合課堂生成,那麼該怎麼寫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10月10日---14日我參加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優質課評選聽課活動,現將聽課情況彙報如下:

  本次講課的課題是透鏡和生活中的透鏡,共有23位教師講課。我有幸聽到了其中8位教師的課,感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首先各位教師都進行了精心準備,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課前準備充分。教師基本功紮實,語言流暢。實驗設計貼近生活,巧妙新穎,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市級學校的老師知識儲備厚重紮實,課件設計大氣,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令我感到震驚也自嘆不如的是黃墩中學的朱世山老師的課。這是一位來自山區的男教師。課前準備周密全面可謂是滴水不漏,課堂語言風趣幽默,師生交流溝通融洽和諧,所有的實驗都設計成學生探究實驗,循序漸進,環環相扣,而且實驗設計的簡單易操作,學生做起來輕鬆自如,師生交流頻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斷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最後下課時學生與老師依依不捨。朱老師的課堂激勵語言;朱老師的激情澎湃;朱老師的課堂結束語都是我今後努力與學習的榜樣。另外莒縣的兩位老師實驗器材規範大氣,語言標準流暢,課堂駕馭能力也很強。

  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他們的嚴謹,學習他們的激情,學習他們的風趣幽默,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爭取這樣的機會鍛鍊自己。

  篇二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只有向教改要效率,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要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物理的方法來解決,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領悟到物理的魅力,感受到物理的樂趣,進而感受生活物理之美。。現就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1.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2.教學過程要精緻

  從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物理知識的結構體系。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當今中 考命題的命題指導原則是,有利於高校對人才的選拔,確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這就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為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4. 要使教學向理論聯絡實際方向傾斜

  物理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絡緊密的學科,針對近年來題中出現大量聯絡實際的試題,聯絡實際日益成為考試題內容改革的一個明顯發展方向,教師,已開始加強知識實際應用的教學,使教學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

  篇三

  今天送課下鄉活動來到了伊通四中,我們非常榮幸聽了董老師講的關於第三章第三節——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內容,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也是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具體體現。通過這次的科研交流,也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下面我就從整個教學過程談談我們的體會。

  首先我認為董老師的匯入新課很值得我們學習,她讓同學們用凸透鏡對著窗戶,看在白紙上成的是什麼像。又讓他們用凸透鏡近距離看書上的文字,看又是什麼像。從而提出問題,為什麼同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不同,這樣就自然的進入新課的學習了。這樣的導課很貼近生活,學生也很容易接受,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匯入我今天下午用到了我的課堂上,效果真的非常好,成功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這次教研,我也掌握了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比如說可以通過畫圖來說明一些問題,在學生做實驗過程中得到錯誤結論時,不要把正確的結論強加給他,而是要指導她做實驗,自己推翻自己的錯誤結論,找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使他們收穫更多。

  通過這次學習,深刻體會到“探究式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做到以人為本,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健康成長。只要我們加強認識,積極探索,定能找到得心應手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實驗的原理。充分利用身邊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課程教學。從物理角度較明確地表述科學探究,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我們認為這次送課下鄉活動辦的非常好,真的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也非常珍惜,希望有機會領導能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 因為通過和同事們交流,學習了各位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彌補自己的不足,豐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增添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新課程理念強調培養學生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注重過程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在此理念下,物理教學應是物理活動的過程。教師要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和學的全過程,激發物理學習興趣,培養運用物理的意識與能力。

  下面結合物理教學的實踐,談談兩種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在借鑑了杜威的學習程式理論的基礎上首先提出的,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引導發現式,程式為創設情景──觀察探究──推理證明──總結練習;二是探究訓練式,程式為遇到問題──蒐集資料和建立假設──用事實和邏輯論證──形成探究能力。它們都是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調查、資訊收集與整理,表達等交流活動,經歷探究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重視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這與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物理課不應當是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習題的結合,而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究物理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聯絡的過程。任何物理教學內容都是科學探究過程與結果的統一,都是一個發現和提出問題直至問題解決的過程,只是在以前的教學中忽視了作為過程的科學探究方面,常常將科學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使科學的過程和結果分離開來,導致學生無效或低效地學習。因此,教師要創造一種探究學習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逐步體驗和認識到,學習物理就是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索周圍的物質世界,不斷髮展自己的認識和探究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過程。

  物理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是由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的一步或幾步組成。一般在內容上包括對物理現象的探究、物理規律的探究和物理方法的探究。物理探究活動在形式上一般包括:實驗型、討論型及調查型探究等。

  二、自主式

  把“自主學習”教學思想引入課堂中,就是啟用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潛能,加快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在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閱讀思考、發問討論、獨立練習,進行認真的研究與總結,逐步構建起一種新的教學理論。

  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作為一種學習模式,“自主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得知識,並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探索的導航者”。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及應用過程,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身處情景之中。在各種疑惑的引導下,主動地搜尋、分析、處理各種資訊,親身體驗發現新知的成功喜悅,開發潛能,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物理的習慣。幫助學生學會解釋實驗現象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的方法,促使形成“自主學習”物理課堂教學的模式。總起來說其基本的環節如下:

  1、情景匯入。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動的例項或學生的疑問增加教學的新鮮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入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物理情景之中。

  2、自主交流。在自主交流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於參與、勇於參與、主動參與。在這裡,教師是學生自主交流的合作者、引導者。

  3、自主質疑。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暴露心中的疑慮、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