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聽課反思

  聽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和對教師的考核方式,無論是領導聽課還是教師之間的觀摩聽課,都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在教學中,經常進行同行之間的相互聽課、觀摩切磋,聽課結束之後還需要進行分析評議,即評課。這對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瞭解教學效果,研究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很好的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聽課,針對其中的兩節課進行分析與反思,兩節課授課年級不同,側重點不同,教學風格也不同,但在達成教學目標方面都非常成功,值得我學習。

  首先談一下第一節課,這節課是三年級教材中的《跳躍與遊戲》,首先是本課的整體設計都是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課堂常規很重要,在這一點上,老師把握得很好,匯入部分創設情境:以怎樣跳過小河溝設疑,激發學生的興趣,用泡沫欄架做障礙物,老師的循循善誘,安排了許多競賽,靈活多樣的跳法練習,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氣氛,留給學生一定的活動天地,並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得到啟示,得到鍛鍊,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第二節課,授課內容是《前滾翻》,老師年輕而又有活力,他上的這節課就和他的人一樣,非常有活力,充分體現了“自主、有效”四個字,匯入新穎而又目的性極強,老師讓學生自由學習,自由組合,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同時,老師的及時評價和鼓勵也是非常值得我學習,對於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儘量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而且教學中,老師也適當的參與,加深了師生的感情,融洽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音樂的運用,讓孩子不僅鍛鍊了身體,還陶冶了情操。通過這節課,我深深感受到要想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鍊和能力的提高,必須先採用多種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沿著學生身心變化這條主線來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教法實施中,第一位老師設定同學的練習由易到難,讓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並不斷收穫成功的喜悅,提高自信心。

  這次聽課結束後,我不禁又陷入思考:記的在教研活動上,區教研室鮑德明老師說過,何謂一節成功的體育課,那就是讓學生在體育練習中找到快樂,樂意出汗,喜歡上課,在練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是啊,體育課走在課改的前沿,對於“自主有效”課堂的建立,在體育課上看有可能會比較亂,但作為教師,一是要調控好課堂,二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不要把本該活潑的體育課上成死氣沉沉的方程式課堂,課堂上可以介入多種元素,物理的、藝術的、語言的等等。

  “課堂不要怕亂,我們要做到創新,就不怕有新情況出現,如果把孩子當成機器人,那我們的體育課也就走進死衚衕了,”鮑老師的話很中肯,也很實在:“一堂課包括很多因素,課的部分之間的銜接,授課內容以及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學生的練習密度、練習強度、主動參與性,課堂目標達成率,還有最重要一點,那就是安全,所有這些都要求老師能夠提前預設到。”可見,體育課對於老師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們爭取做一專多能的體育教師。

  篇二

  教育局組織我們兼職的體育老師觀摩了十幾節優秀體育老師的優質課。觀摩後獲益匪淺!

  每節課體育老師都充分運用了新課程理念,通過自身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安排得體,教學難度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課的結構合理,教學手段、方法多樣,措施與策略運用到位,尤其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的調動與教師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更為突出。

  下面就談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地方主要體現在本課的準備部分,比如活動頭部運動改為用頭寫自己的名字,活動腰部運動改為用屁股寫數字等。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無疑被充分的調動起來,營造了一個人人愛學,學中玩、玩中樂的課堂氣氛。

  其次,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課的教學設計上,老師改變了以往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始終把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學生經常帶著探索、好奇的心情進行學習和練習,教師始終把學生主動性,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高效地完成了每節課的教學要求與目標。

  在往返跑中,有位同學不慎摔倒,體育老師及時鼓勵他完成,並且讓同學們送出鼓勵的掌聲,既維護了同學的尊嚴,而且還培養了同學們勇敢拼搏的精神,達到了很好的社會適用目標。

  體育器材運用的合理、得當、有效。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體育資源也是體現一位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丁士俊、李忠老師的籃球課以籃球為載體,始終用籃球的各種活動與練習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而且運用的非常合理、得當、有效,可以說把這個球玩得活靈活現。

  總體來說,每位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緊湊,有序,不拘泥形式但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學生達到了“寓中樂,樂中學”的目標。這些天的聽課為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提供了借鑑,大大開拓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對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篇三

  一、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是教學的前瞻性行為,避免經驗主義。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於自己的經驗和現成教案,甚至有部分教師的教案與實際教學不相符,所謂“教案歸教案,教學歸教學”,其隨意性之大得驚人,這種現象在有一定教學經歷的教師中居多,這是值得我們很好地反思和關注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說明了萬事萬物的不斷變化***微觀上***,我們應以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憑經驗往往會忽視我們不斷變化的教學物件,正如教育學家羅傑斯說的,應該把學生看成是“人”,而不是“較大的白鼠”***行為主義觀點***與“較慢的計算機”***認知心理學觀點***。經驗誠可貴,而反思價更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們應積極關注“主體”的發展變化,過去有句行話叫做“備課要備學生”,這句話既是經驗的總結,也說明了課前反思的一個道理。

  二、課中反思

  過去的體育教學往往忽視課中反思,比較重視教師的應急能力,所謂:“隨機應變”就行了,在新課標下人們發現,課中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它的真正意義遠遠大於隨機應變。教學中進行反思,就是及時主動地審視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實監控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時發現問題,修正教學策略,並以聯絡的發展變化的視角來觀察與解決當前的問題,也是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與處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重慶市中小學體育課改實驗賽課》的一次課上,當課進行到整理放鬆階段時,音樂突然放不起,這時觀眾臺上的氣氛也緊張起來,但這位教師稍作思考後,就自己放聲唱起來,學生也受到感染,師生共鳴,唱練合一,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在場的評委與同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一案例說明了不僅僅是一種應變能力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一種反思行為,是對進行中的課的不斷審視與思考的結果,同時也讓我們發現了歌聲在體育練習中的感召力,體育教師所要具備的音樂素質的意義,以及學科整合的影子。當然,課中不斷審視分析課的發展變化,反思與修正教學行為,也會提高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

  體育教學不像學科教學那樣學生對號入座,而是在較大的空間範圍內進行的,以學生的身體活動練習為主,同一節課班級眾多,資源少,擾動因素多,差異表現於外,以及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的矛盾,等等因素處之不當,課堂教學就可能受到影響,或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從教學管理、組織、策略、學生的身心等全面審視課堂,課堂既要生動活潑,又要有序進行,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作出判斷與應急處理,以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同時把課前的準備與課中的思考結合起來,修正與完善教學方案,讓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也是我們課中反思目的所在。

  三、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體育教學長期以來也強調課後小結,課後小結雖是反思的一種形式,但是課後反思與課後小結相比,在外延上要豐富得多,從概念的邏輯關係上講,課後反思與小結的關係應是一種“真包含關係”,小結侷限於本課的回顧與總結,而課後反思卻是從課前—課中—課後,實施全過程的審視、分析與總結,它體現了認識的全過程。一是審視分析教學計劃,課的設計,總結課前與課中的得與失,它們對教學活動的影響;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態度,審視自己的行為態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標要求,以及適應學生等,這對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態度,提高教學水平,培養教師良好的教學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分析總結課前與課中的反思行為與後果,讓這兩個反思得到總結,達到較高的認識程度。因此,課後反思活動是一個再認識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認識的最高階段”,即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這個階段的反思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是我們的經驗理論化的過程。

  總而言之,教學反思符合人的認識規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探究與發現,它為教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再創造”的可能,是教學創新的基礎,教師成長的開始。從不同角度與方式回顧、分析和審視自己和教學行為,教師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然而教師只有把反思行為變成一種自覺與衝動,一種行為習慣,才能不斷髮展自我,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減少“教學遺憾”。但是,要讓我們所有的體育教師把教學反思行為變成一“自覺與衝動”的行動,可能還有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