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集讀後感-老舍讀後感5篇

  老舍是一個極富有幽默感的人,他的文章有時很幽默,有時有有點憂傷。大家讀了之後會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編來看看老舍散文集讀後感吧!

  老舍散文集讀後感1

  令我崇敬的作家有許多許多,但最令我敬佩不已的大作家就要數老舍了。老舍出生於滿族的一個城市的貧窮家庭。他不愧為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老舍散文集》裡的作品善於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深受大家的喜愛。我覺得老舍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它生動的語言,充分地體現了北京的地方色彩,也充分地傳達了北京勞動人民的悲憤和辛酸,嚮往與希望。

  讀了老舍散文集,我受益匪淺。老舍幽默的風采深深吸引著我。他的作品所描寫的內容都是那麼的真實,那麼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但他的幽默裡我讀出了傷心和眼淚,黑暗的舊社會裡又讓人看到了階級友愛的溫暖和光明。讀了老舍的作品,我感覺自己對作文有了濃厚的興趣。作文要留心觀察,細心品味,而不是憑空胡思亂造。

  讀了《老舍散文集》之後,我越發的敬佩老舍先生。他在那樣艱苦環境中,能寫出這麼多優美的文章,不得不令人讚賞。而我生活在黨的陽光下,無憂無慮,應該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學好本領將來為祖國的更加強大而做出貢獻。

  老舍散文集讀後感2

  讀老舍先生的散文,真是一種享受。它能帶來一種輕鬆愉悅的感受,宛如清風拂面,彷彿偷來的悠閒自在,猶如小孔中看世界,心中竊喜不斷。那美妙的景色,悠閒的生活,樂觀的人生態度,濃厚的情感表達,無不讓人深深沉醉其中,使人真正明白生活的真諦,宛如置身天堂。

  “天堂”,多少人嚮往的地方,因為那裡有自己的渴望與追求。可當人們輕易地擁有並坐享其成時,卻發覺“天堂”給予自己的並不是所想要的幸福,而是一種無聊、空虛的美好掩飾。這時“天堂”的實質便是地獄。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生活的意義,多在於付出,而不在於一味索取。

  人生仿若一張魚網,並非一撒一收間就可收穫鮮魚,而需心境平和地找準時機,勤於勞作。好似水般淡泊的人,以勤勉為本,不管時間如何周而復始,心中仍是平靜。

  老舍先生曾寫道“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如此有益身心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想起那穿行花草間的老者,遊目騁懷,做生活的主人,不禁沉吟“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正是這閒逸之情,用其花養其心德,看透人世凡俗。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般襯托生命的真諦。

  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不就是生活的真諦嗎?

  百年後物是人非,一切都在不知中變遷。松柏翠竹,冬日寒雪,皎皎月色,絢爛星辰,何曾有思?寰宇內沒有永恆的生命,沒有永恆的星宿,沒有永恆的回憶,有的只是永恆的變遷。

  孩提時無憂無慮,青年時逍遙自在,壯年時謹慎小心,直至半百後痛定思痛。驀然回首間生活已近盡頭,才幡然悔悟……

  什麼是理想的“天堂”?它是一個過程,一個在追求我們夢想中苦與樂的過程,它是一種心境,一種在平庸生活中以悠然心態去客觀看待人世盛衰、花開花落、潮起潮退的心境。

  蒼穹有霧霞虹影陪伴,自然有繽紛四季陪伴,過往有晨鐘暮鼓陪伴,而我們只有它來作伴。

  人生在勤,只為了更為美好的未來!

  老舍散文集讀後感3

  書似一盞明燈,照亮人生前進的道路;書又似一座小橋,連通了心與靈的兩岸;書更似一葉帆,推進著一艘優揚的小船不斷前進。

  讀書,人生變得更加精彩。

  宜乎大眾的作家的作品,情感細膩,語句朗朗上口,生活是美好的,他俗不乏默,情不失活動力,這就是脫穎而出的文法。

  讀過不少老舍的散文,甚是喜歡。風景的《又是一年芳草綠》、《大明湖之春》讓人們感到祖國的美麗,讓人進入勝地,麻木的《耍猴》讓人氣憤,人們太愚昧無知了,諷刺的《鬼與狐》讓人發笑,但笑完之後,又要沉思起來。在這些故事中,可能是因為他的筆力觸及深刻,字裡行間,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險惡的可悲,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緣故吧,散文中有隱匿著某種獨特的神祕,不斷滲進入心,讓人讀後覺得其中有血有淚,有哭有鬧,愛恨兩境界。

  《書》,學習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雖然愛學,但卻不喜歡古文。讀書時,像老舍小時讀法不同,他讀書不按先後,書中愛看看,不愛就不,跳過幾頁,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學習方法,隨著時代的變化,這種方法便漸漸不用了,我們越來越愛讀書了。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裡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讓人感到悲。不知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歡。使人不解,但又讓人知前時的事,讓人心歡。趵突泉,水突突冒。水,淡淡,紅牆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裡也會有。一片落葉,水動了,一圈圈水波,隨著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筆下,只喜歡它流出的小溪。但隨著走,發現了,我也明白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趵突泉就是範例,再清的水,再綠的樹,只要,人們打起小地攤,那美,就不復存在了。地上有了雜物,無言可說,能幹什麼?雖亂,但久立四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讚嘆天然的美。《趵突泉的欣賞》讓我感到了祖國的美麗,感到當時社會的可惡,甚至把我帶入那些陳年舊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覺中,觸到了一顆溼潤的心。興許,老舍當時,也為祖國而嘆息,想  讓祖國走向光明吧!不然,他為何為國而悲呢?

  人世間當年有眾壞人打扮入黨,讓他寫出《鬼與狐》。

  隨頁飛,大明湖也乃濟南一絕,美麗動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雲。濟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麗的,是濟南一絕,都是美的。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醜,醜是醜,美是美,從不胡說。從美中看醜,醜中看美,但一定都是愛國的。無論是什麼,大明湖很美,但它發現了水泥沙石,田地讓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唉!嘆氣,人們心中的大明湖,在哪兒呢?大明湖之春,不在了,不在了!

  老舍筆下的散文,太悽太悽,心中不僅有悲了,無可奈何,誰?老舍說心悲嘆息。

  老舍文集《母雞》讀後感400字

  讀了《母雞》這篇課文,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母愛很偉大。

  老舍先寫對“母雞”的厭惡,在寫對“母雞”的崇敬,感情先後迥然不同。這種強烈的鮮明的對比,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產生了一種幽默可笑的感覺,是我們彷彿在欣賞一個風趣的相聲或小品。

  這篇文章寫出了母雞對雛雞的關心與照料;幹什麼事都處處想著雛雞,讓著雛雞;而且還教它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教它們擠在母雞的翅下、胸下......這都是雞母親愛他們,呵護它們的表現,這是母愛的自然流露。

  “當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時,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讀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像文中的母雞一樣,一做我愛吃的飯菜時,媽媽就在一旁看著我狼吞虎嚥地吃著,並且還說:“慢點吃,別噎著。”我抬起頭,嚼著菜,問道:“媽媽,您怎麼不吃啊。”而媽媽卻笑著說:“你吃吧,我不愛吃這菜。”每當我這樣問她的時候,媽媽總是這樣回答。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原要。

  感謝老舍,感謝老舍先生帶給我們的文章——《母雞》,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

  《小學生老舍讀本》讀後感_600字

  老舍是一個極富有幽默感的人,他有時將幽默當作一種武器,有時將幽默用作一種包容。如在《擠火車》中,用幽默來諷刺當時社會的一些醜陋行徑;而在《洋娃娃,四十分》中,其幽默卻體現著老舍的包容與厚愛。

  在《小學生老舍讀本》這本書中,我印像最深的是老舍的那篇《擠火車》,他通過主角王先生擠火車的生動細節描寫,來專門諷刺那些擠火車、搶燒雞勇往直前,敢於拼命,而聽到“日本”兩字就沒有喊打勇氣的人,來抨擊當時社會上的某些人,在小事上敢於打拼,在大義上面前卻嚴重缺鈣的陋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的期待,那就是做人就要做硬氣的人,做一個有氣節的人,做大義面前勇往直前的人。

  還有舒立寫的《洋娃娃,四十分》,也令我感觸最深的,這篇文章中描述了其父老舍經常送她洋娃娃,各種各樣應有盡有,使她在洋娃娃伴隨中快樂成長。一次,舒立在珠算測試中考了四十分,但老舍不但沒打沒罵,反而幽默的說自己小時候連四十分都考不到,待舒立長大後,才知父親數學一直很優秀,才如夢初醒。文中表達了老舍用幽默來讓女兒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才。我想,如今的父母,如果都能這樣該多好!那我們就可以盡情放飛心中的夢想。

  《小學生老舍讀本》裡還有許許多多,文中通過一景一物,一花一草的描寫,展現了老舍的人格,體現了民族氣節,我真是佩服之致。我以後要好好學習老舍文章的精髓,築好人生成長的基石……



看過的人還:

1.老舍散文讀後感500字3篇

2.老舍散文讀後感3篇

3.老舍散文集讀後感言3篇

4.老舍散文讀後感600字3篇

5.老舍散文讀後感400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