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第四單元閨塾同步練習

  高考語文很多同學都想考高分,只有掌握好好語文知識才能在考試中取的好成績,為了幫助大家鞏固學習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基礎練習

  1.解釋下列詞語。

  ***1***素妝才罷*********2***這經文偌多******

  ***3***詩三百****** ***4***模字******

  ***5***春香還勞把筆*********6***女弟子則爭先不求聞達******

  2.熟讀課文,寫出下列句子的出處。

  ***1***《詩經》最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姜嫄產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詠雞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傷燕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漢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宜室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知足而為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桃李門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下列填空。

  ***1***湯顯祖,******代******家。字義仍,號******,又號若士,別署******,江西臨川人。

  ***2***湯顯祖的主要創作成就在戲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叫***《》***,和《邯鄲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叫******。

  ***3***《牡丹亭》一共******出,寫杜麗娘與******的愛情故事。其中不少情節取自話本***《》***。整個劇本流露出******的思想傾向和******的藝術手法。***4***解釋《詩經》的著作先秦一共有四部:戰國時代毛亨和魯人******、齊人******、燕人韓嬰都傳《詩》。惟有《毛詩》獨存。

  ***5***《詩經》,本名******,因漢朝列為儒家經典,故名。共305篇,因而又叫做******;因戰國毛亨為其作傳且惟一流傳,所以又用******代稱;後又因為韓愈《進學解》說“《詩》正而葩”,故又用******作代稱。

  綜合練習

  戲曲主要通過賓白和曲詞來塑造人物形象,結合賓白、曲詞,理解其在推動情節發展和刻畫人物性格上的作用。試對下列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對春香的人物分析:

  1.春香的作用一般認為有以下幾種:①渲染氣氛②過渡情節③突出主題④側面烘托⑤刻畫自身形象,請從以下的曲文中找出各起了什麼作用。

  A.***貼***昔氏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 ******

  B.***貼***先生少怪! ******

  C.***貼***怎樣聲兒?***末作鳩聲。貼學鳩聲諢介*** ******

  D.***貼***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內關著只斑鳩兒,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E.***貼背介***好個標老兒!待換去。 ******

  F.***貼笑介***溺尿去來。原來有座大花園,花明柳綠好耍子哩! ******

  G.***貼***荊條要做甚麼? ******

  H.***貼***景緻麼,有亭臺六七座,鞦韆一兩架;繞的流觴曲水,面著太湖山石。名花異草,委實華麗。******

  2.對春香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香作為杜麗娘的貼身丫環,是最瞭解杜麗娘的人物,因此在情節中春香的許多想法和說法不僅是她自己的感受,同時也是杜麗娘的感受。

  B.這一出裡可以看出,丫環春香個性鮮明,她直率地揭露陳最良的道學面貌,直接向傳統的經解挑戰,故意問君子為什麼要求淑女。

  C.當春香借出恭之際溜到花園去玩時,陳最良大怒,準備荊條責罰,而春香卻莫名其妙,說“荊條要做甚麼?”,可見其貪玩成性、冥頑不化。

  D.當春香被杜麗娘責罰時,仍然不服,加以還嘴,但當杜麗娘以夫人家法相威脅時,馬上說“再不敢了”,顯得非常的純真可愛。

  3.試把本劇中“春香”形象與《西廂記》中的“紅娘”形象加以對比,有什麼異同點。相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陳最良的人物分析:

  4.閱讀〔掉角色〕,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曲詞是陳最良在依註解書,內容多為牽強附會之說,集中體現了陳最良作為道學家的僵化思想。

  B.陳最良的依註解書,可以看出他對《詩經》的知識廣博,見解深刻,作者用這首曲詞集中塑造出了一代碩儒的形象。

  C.陳最良在論述《詩經》諸篇時,雖然舉例繁多,但其根本用意,都落在“有風有化,宜室宜家”這八個字上。

  D.從這首曲詞可以看出,陳最良處處以封建道德的規範來約束杜麗娘,他是作為杜麗娘的對立面出現的。

  5.細讀全折戲,判斷以下對陳最良這個人物的分析是否正確。

  A.從陳最良一上場所詠之詩句可以看出,他這個人刻板守舊,了無情趣。 *** ***B.當杜麗娘要為師母做鞋祝壽請樣兒時,陳最良卻讓她“做只‘不知足而為履’”,透露出十足的書呆子氣。 *** ***

  C.陳最良食古不化,是一個思想僵化的老秀才、老學究,如“咱和公相陪話去合”,又透露出圓滑世故的一面。 *** ***

  對杜麗娘的人物分析:

  6.比較下面的臺詞,看看杜麗娘與春香人物性格有什麼異同之處?

  ***旦***先生萬福,***貼***先生少怪!

  ***旦***以後不敢了。***貼***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時分,請先生上書。

  ***旦***這經文偌多?***貼***昔氏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

  ***旦***是衛夫人傳下“美女簪花”之格。***貼***待俺寫個奴婢學夫人。***旦***還早哩!

  相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對杜麗娘這個人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杜麗娘作為官宦小姐,充滿了嬌生慣養之氣,讓師傅陳最良焦急等待,用他的話來說,“卻也嬌養的凶”。

  B.杜麗娘表面上不敢頂撞老師,且幫老師責罰春香,實際上她也對老師的“依註解書”不滿,也向往花園的春光明媚。

  C.杜麗娘面對老師的嚴厲指責,不敢越雷池半步,並依照老師的意思,嚴厲地責罰春香私自到花園遊逛的行為,可見杜麗娘對老師所教的道理的信服和對老師的尊敬。

  D.杜麗娘自己也向往花園的明媚春光,也對老師的刻板反感,但卻當著老師的面又完全不敢言語,可見性格的兩面性。

  拓展練習

  讀下面兩首曲詞,完成後面的練習。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王實甫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頻寬三寸。

  1.對這首元曲語句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更那堪”,表面上寫女子不忍相對遙山遠水,實際寫女子不堪思念之苦。

  B.“對桃花醉臉醺醺”,寫女子面對桃花,自傷紅顏薄命,不禁面紅耳赤。

  C.“掩重門暮雨紛紛”,寫女子試圖與外界隔絕時,黃昏的點點雨聲又送來了悽清。

  D.“斷腸人憶斷腸人”,寫出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因為她經歷了相思的痛苦,也相信心上人心有同感。

  2.對這首元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元曲由室外寫到室內,由景物寫到人物,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B.此曲深得照應之妙,如“新啼痕壓舊啼痕”,既照應了前面的“又”字,又照應了“自別後”三字。

  C.“觸景生情”是全篇的靈魂,作者主要通過景物描寫醞釀氣氛,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D.在語言上,本篇的疊字運用得非常出色,突出了女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情懷。

  〔雙調〕沽美酒兼太平令·嘆世

  張養浩

  在官時只說閒,得閒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樣看,從前的試觀,那一個不遇災難?楚大夫行吟澤畔,伍將軍血汙衣冠,烏江岸消磨了好漢,咸陽市乾休了丞相。這幾個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莊逍遙散誕。

  3.對這首小令文句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開頭兩句分別寫出做官時和為民時的矛盾心理,做官時想過“無官一身輕”的閒適生活,做了百姓,又想當官。

  B.“那一個不遇災難”是總領後文的概括句,它以問句形式強調,肯定了自己的觀點:切不可做官。

  C.四個事例分別說的是自沉汩羅的屈原、頭懸國門的伍子胥、自刎烏江的項羽、腰斬咸陽的李斯,這四個歷史人物,有文有武,很具說服力。

  D.最後一句是告誡人們,也是告誡自己:還是學習東晉隱居南山的陶淵明,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4.對這首元曲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曲子以吐露矛盾心情始,以心情豁然開朗止,結構嚴謹,不蔓不枝。

  B.這首曲子在結尾引用“五柳先生”的典故與前面四個典故對比,進一步表明了作者的志向。

  C.本曲運用的四個對偶句流暢而又有變化,頭兩句用人名對,後兩句用地名對,還加進嵌字。

  D.“這幾個百般,要安,不安”與“那一個不遇災難”形成對比,強調了“切不可為官”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