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應該怎麼學才能學得好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化學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化學的方法

  一、吃透課本,聯絡實際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為此,同學們必須善於閱讀課本,做到課前預讀、課後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一些圖表、資料及選學內容。中學化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絡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應儘量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二、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每一次分組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

  三、注意記憶,準備“兩本”

  化學有其“特殊的語言系統,”對化學用語及其他知識點,好學易忘,我們要注意運用一些有效的記憶方法如:韻語記憶、諧音記憶、歌訣記憶等方法把要求記住的內容,輕鬆記住,如學習元素化合價的時候,我們用歌訣幫助記憶:

  鉀鈉氫銀正一價,氟氯溴碘負一價。鈣鎂鋅鋇正二價,通常氧是負二價。銅正一正二鋁正三,鐵正二正三碳二四。矽四氮磷負三五等等,這樣對於多種元素的化合價就可以很熟練的應用了。

  再者,在學習化學之前準備好兩個筆記本,一個“錯題本”專記自己在練習、作業、考試中的錯題,分析出錯的原因,記下正確和好的解法。另一個“好題本”對於一些好題,好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解題規律記下來,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好化學的技巧

  1、注重雙基知識,突出重點。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全面掌握基礎知識,不能留有明顯的知識、技能缺陷和漏洞,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在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不能腳踏實地,好高騖遠,認為不會考課本上的內容或者課本上的內容太簡單了,因此在對課本基礎知識還沒有能真正搞懂吃透的情況下,一味地追求偏題、難題,搞題海戰術,實際上這是得不償失的。

  在強調“雙基”的同時突出重點,其中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學習時,一定要花力氣通過記憶、強化訓練等方法來熟練掌握好常見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只有這樣才能為繼續學習化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重視化學實驗,培養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教師講授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上好實驗課,是學好化學的關鍵。

  首先,課堂上要認真觀察老師所做的每個演示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象。化學實驗是很生動、很直觀的,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學生若只圖看熱鬧,光看現象,不動腦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無助於學習的提高,所以,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實驗前,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是什麼?範圍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觀察時還要仔細、全面。

  其次,要上好學生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時,自己要親自動手,

  親自做實驗,不要袖手旁觀。認真做好實驗內容裡所安排的每一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對基本操作要反覆進行練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耐心細緻地觀察,認真思考,多問、多想,從而來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獨立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3、關注生活,理論聯絡實際。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時時處處都與化學緊密相關。如:鋼鐵生鏽、食物的腐爛、水的汙染、人的呼吸是緩慢氧化,雪碧是碳酸飲料……要學好化學,必須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身邊的化學。

  學習化學,不能只滿足於課本上的知識,還必須注意優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注重化學、技術、社會的相互聯絡,聚焦於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化學科技前沿。將化學理論與社會生活實際、環保知識、時事政策、能源和有關經濟方面聯絡起來,讓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用所學化學知識和技能解釋一些化學現象或解決一些化學問題,從而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學會關注生活、關心社會。  初中化學內容豐富,知識覆蓋面廣,資訊容量大,而且缺少簡單的規律。因此,常常學了後面的,忘記前面的。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不斷地進行整理、歸納,把新學習的知識和原來學過的知識聯絡起來,注意它們的共同之處和區別以及相互之間的轉變,使知識形成網路結構,更加系統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真正學好化學。

  初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對比

  一、關於物質分類

  初中化學

  一般將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淨物→又將純淨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再將化合物分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再把無機化合物分為酸、鹼、鹽、氧化物等。然後按照酸、鹼、鹽、氧化物這樣的分類,對各類物質的性質進行通性研究。

  高中化學

  對於化合物,從另一個角度***看該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能否電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將所有化合物一分為二,即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在很多情況下都需要判斷一種化合物是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有利於對其進行性質研究。

  二、關於反應型別

  初中化學

  將化學反應按其反應形式,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複分解反應4種基本反應型別。但這4種基本反應型別並不能概括所有化學反應,如

  Fe2O3+3CO==2Fe+2CO2則並不屬於上述四種反應型別。

  高中化學

  根據化學反應過程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化,將所有化學反應一分為二,即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不再有“漏網之魚”。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會大量接觸氧化還原反應,所以熟練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相當重要。

  三、關於物質計量

  初中化學

  利用“物質的相對質量之比等於物質的實際質量之比”這一性質,結合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物質之間的質量計算。

  高中化學

  因為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微觀上是按照一定的“數目比”進行的,故引入“物質的量”這一新的物理量,簡化了物質之間的運算關係。進入高中學習,化學運算相比初中化學更簡潔,不再是令人頭疼的事情。

  四、關於濃度表示

  初中化學

  通常用溶質的質量分數來表示溶液的濃度,質量分數越大,溶液越濃,反之則越稀。其實,對於溶質和溶劑都相同的溶液來說,這種比較是可以的,而對於溶質不同的溶液來說,這種比較是不科學的,因為“分子”是有大小的,“質量大”並不一定代表“數量多”,僅根據溶質在溶液中所佔的質量比例來判斷溶液的濃度是欠妥的。

  高中化學

  學習了“物質的量”之後,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物質之間的反應是按照一定的“數目比”在進行的,在進行研究的時候更應該關注的是不同物質之間的“數量”關係,而不是“質量”關係。比如,我們問,a班和b班哪個班級學生多?雖然我們並未明確這個“多”是數量多還是質量多,但幾乎不約而同地會去關注這兩個班級學生的數目而不是這兩個班級學生的體重。所以,高中化學中,引入了“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新的表示物質濃度的物理量,更直觀地反映一定體積的溶液中,溶質個體的“數目”多少,“數目”越多,濃度越大。無論是同種溶質的溶液,還是不同溶質的溶液,均可以通過比較其“物質的量濃度”來比較哪一個真的更“濃”。

1.高考化學的備考策略有哪些

2.化學如何學習 化學有效學習方法

3.化學學習方法與技巧介紹

4.高中化學的學習如何

5.化學一點都不會應該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