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新疆的導遊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來遊玩,導遊要給遊客詳細介紹新疆的特色景點。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蹟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

  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遊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佔全國旅遊資源型別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餘處,居全國首位,在這廣闊大地上,冰川雪嶺與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觀蘊含在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著眾多的雪域冰川、疊嶂雄峰、飛泉瀑布、珍奇異獸。

  這裡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於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窪地,既有一洩千里的河流、萬頃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境,神祕莫測的沙漠奇觀。儲存完好的原始動植物種群,更顯出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新疆的土地富饒而美麗、廣袤而神奇;這裡的人民,熱情好客、既豪爽、熱情,又純樸、友好;這裡是詩人的王國、畫家的寶庫,史學家的天堂,旅遊者的樂園!

  篇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遠離海洋,四周高山環抱,境內冰峰聳立,沙漠浩瀚,草原遼闊,綠洲點布。

  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蹟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遊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佔全國旅遊資源型別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餘處,居全國首位,在這廣闊大地上,冰川雪嶺與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觀蘊含在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著眾多的雪域冰川、疊嶂雄峰、飛泉瀑布、珍奇異獸。這裡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於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窪地,既有一洩千里的河流、萬頃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境,神祕莫測的沙漠奇觀。儲存完好的原始動植物種群,更顯出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新疆最佳旅遊時間為春秋季。新疆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0.9攝氏度,年均天然降水量165.6毫米。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西漢政權與西域各邦建立了聯絡。公元前60年,西漢政權在烏壘***今輪臺縣境內***設立西域都護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漢朝版圖。清乾隆後期改稱西域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設在烏魯木齊市***蒙古語意為優美的牧場***。

  篇三

  新疆,佔我國總面積六分之一的這片七彩的土地,是國內外遊客渴望一遊的祕境,這不僅因為她以歌舞之鄉、瓜果之鄉、寶石之鄉、地毯之鄉的沒譽明揚全國;也不僅因為她地處亞歐腹心,古代絲綢之路的要衝,東西方文化的薈萃之所,古蹟遍地,文物眾多,“地下博物館”的盛名譽滿天下;而且還因為她以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錫伯、蒙古等眾多民族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奇風異俗;以荒漠綠洲、戈壁草原、雪峰湖泊、冰川河流等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等構成得天獨厚、神奇無比的旅遊文化資源優勢。所有這些,對人們產生了莫大的美麗。 新疆是神奇、馨香、繁茂、靈秀、甜蜜、迷人的土地,是觀光攬勝、文化考察的另人神往的理想去處,怎能不使來過的人畢生難忘,希望再來,怎能不使沒有來過的人不產生到此一遊的願望!

  維吾爾族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共有5百95萬7千人,約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人口的二分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維吾爾族有自已的語言,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維吾爾族人民普遍信仰伊斯蘭教。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婚俗: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幹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食俗: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麵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麵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蔔***胡蘿蔔***醬等。

  節慶: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維吾爾語言

  現代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民族的共同語言,它是古代維吾爾各部落和其它民族語言共同融合、長期演變、形成發展而來的。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現代維吾爾語標準語以伊犁—烏魯木齊語音為標準音。它與同語族的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等親屬語言既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

  ①母音音位有ε、α、φ、o、y、u、i、e8個,前6個母音,是母音舌位和諧的主體。

  以舌位和諧為基礎的脣狀和諧已趨於鬆弛。母音和諧表現在兩個方面:詞幹內部母音之間的和諧;詞幹與附加成分之間的母音和諧。母音弱化是現代維吾爾語區別於其它突厥語的重要標誌。

  ② 子音音位有b、p、w、m、f、z、s、d、t、n、l、r、〓、〓、〓、j、g、k、〓、x、q、h24個。子音有同化和弱化兩種現象。?塞音和塞擦音分為清***送氣***和濁***不送氣***兩套;兩個母音之間的清塞子音有濁化現象。

  ③詞幹中的母音和子音有接字尾附加成分時,有音位脫落的現象。由於音節脫落,形成詞的減縮形式。

  ④兩個音節以上的詞,維吾爾語像其他突厥語言一樣,重音一般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當詞幹後接字尾附加成分時,重音後移,一般仍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語法主要手段:①按語言特徵,維吾爾語屬粘著型語言。一個詞根可以加幾個字尾表達不同的語法意義,一般是構詞附加成分在前,構形附加成分在後。

  ② 實詞分靜詞和動詞兩類。實詞以附加成分為構詞和構形的主要語法手段。靜詞包括名詞、形容詞、數詞、副詞、代詞等。名詞有數、人稱和格的範疇。形容詞有比較級的變化。代詞一般都有格的變化。數詞在作名詞使用時,有數、人稱、格的變化。動詞有語態、能動、否定、疑問、式、時和人稱等語法範疇。有詞幹、人稱形式和非人稱形式等三種形式。詞幹形式有語態和肯定、否定兩種語法範疇,人稱形式與非人稱形式在詞根或詞幹的基礎上構成。

  ③ 詞與詞之間在句法上的組合關係,大致有四種類型:一致關係、支配關係、附加關係和並列關係。語序一般是: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前,定語在中心詞前。句子按照語氣的不同,可分為陳述、疑問、祈求和感嘆四類;按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簡單句和複合句兩類。根據各地維吾爾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彙等特徵,維吾爾語一般分為三個方言區: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羅布方言。中心方言分佈區域最大,東起哈密,西至伊犁,南抵啼什,使用人口約佔總人口的80%。和田方布在莎車以東的和田地區所轄各縣,以及且末、若羌等縣所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19%。羅布方言分佈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以東的尉犁縣大部分地區和若羌縣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佔0.4%。方言的差別主要是語音和詞彙。中心方言***尤其是南部喀什話***與和田方言差別不大,與羅布方言差別顯著。

  維吾爾族文字

  維吾爾族曾經使用過突厥文、回鶻文和察合臺文。突厥文是指古代突厥、回鶻、黠戛斯等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拼音文字。突厥文約由38—40個符號組成,其中4個符號代表母音,其餘符號代表子音。通常是由右向左書寫,詞與詞之間一般用兩點隔開。迄今發現的重要的突厥文碑銘有《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回鶻英武威遠毗伽可汗碑》、《九姓回鶻可汗碑》等。回鶻文亦稱“回紇文”,是古代回鶻人創造和使用的一種文字。它主要是在回鶻西遷新疆後使用。從九世紀末到十五世紀,回鶻文在中亞、新疆等地廣泛使用。蒙古人也曾使用過回鶻文,古代蒙古文便是在回鶻文基礎上創制的。回鶻文約有19個 23個字母,字母寫法不定型。其中5個字母表示母音,2個字母表示半母音,其餘表示子音。早期回鶻文由右向左橫寫,後來改為由上向下直寫。字型分印刷體和書寫體。書寫體又分楷書和草書兩種,楷書用以書寫經典,草書用以書寫一般文書。古代回鶻文文獻留存在現在的有很多,除了著名的《福樂智慧》、《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真理入門》等外,還有明代的《高昌館來文》和用回鶻文翻譯的《金光明經》、《大唐三藏法師傳》、《兩王子的故事》、《五卷書》、《伊索寓言》等,以及近幾十年來在甘肅敦煌和新疆哈密、吐魯番等地發現的大批宗教經典、碑刻、雕板印刷品和契約等。

  察合臺文是十三世紀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操突厥語的民族使用的文字。它是採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突厥民族語言的音素文字,因通行於察合臺汗國而得名。這種文字採用了28個阿拉伯字母和其他一些輔助符號,並從波斯文中借用了4個字母。行文由右往左橫寫。字母分單寫、詞首、詞中、詞末4種形式。現存文獻資料十分豐富,包括文史哲、政法、醫藥、天文、地理等方面內容,對研究維吾爾、烏孜別克等突厥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有重要價值。中國維吾爾族現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行的維吾爾文是在晚期察合臺文的基礎上參照其它突厥語民族的文字改進而成的。1937年對察合臺文進行改革,制定出以32個阿拉伯字母組成的字母表。遂使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位,言文趨於一致。1954年再次改革,制訂了正字法。這套字母共有30個,其中4個圓脣母音由2個字母表示。1965年開始推行過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有33個字母,其中母音字母8個,子音字母25個。1976年開始正式使用,其後兩種文字並用。1982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決定全面使用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而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則只作為一種拼音符號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