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堂畫畫精美的素材

  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小學美術課堂畫畫主要用形象表達思想,以豐富情感和培育想象為基本特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正確理解美術教育及努力方向。

  









  正確理解美術教育

  什麼叫美術?美術就是美的藝術,美不等於畫畫,但畫畫也是美術。美術教育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追求人文性和情感。美術教育是幫助學生自然生成美好天性的最佳方式,也是自然形成生命質量、健全人格的最好途徑之一。人是遺傳、環境和教育的產物,不可能天生就具有藝術的欣賞和接受能力,常言道:“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人,都是有缺陷。”美術教育是通過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情境體驗、啟迪感悟等途徑實現“健全人格”的教育,使學生髮現美、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學會藝術化地生活,進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1.美術教育是審美教育,也是發展現象思維、激發創新意識的教育。美術教育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和實踐性,通過各種藝術活動鼓勵中小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親身感受藝術魅力,不斷豐富審美體驗,培養思維的主動性和獨創性。愛因斯坦的美學修養非常突出,他的“廣義相對論”揭示了宇宙的和諧美,比如時間和空間、物質於運動的關係、中子星成雙繞軸轉動等,世人把廣義相對論看做“偉大的藝術品”。

  他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實踐表明,美術教育具有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健體、以美健心的功能,有利於完善學生的激情、直覺、意志等智力因素,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感知、體驗、想象能力,有利於喚醒和啟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

  2.美術教育是傳承中華優秀藝術最重要的途徑和最有效的載體。從新石器時代至今,中華文明就傳承在了藝術的寶庫中。無論是響徹世界的敦煌文化還是創造奇蹟的長城文明,它們都熔鑄了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最持久的因素。通過美術教育,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薪火不斷、世代相傳,也是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

  美術教育發展的努力方向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對美育的認識。學校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共同提升為優先考量,重視美術教學。使美術教育不再是副科,而是健全人格、個性發展的基礎。學校更要合理安排學生課程,讓美術和文化課程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提高審美和智商中找到平衡的支點。學校的教育重心思想會直接影響家長和老師的觀點,使之正確認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學生從教師方面看,是教師教育實踐活動的作用物件,是被教育者、被組織者和被領導者;從其自身特點看,具有可塑性、依賴性和向師性。換句話說,老師和家長的觀點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

  2.保證經費投入,加強教學環境設施。“完善美術設施,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已經變成了老話題。一些中小型城市已經普遍擁有專業的美術裝置教室。很多時候,教學模式一成不變是缺乏材料導致的。不同的課程需要的材料不一樣。

  以一版五年級美術教材為例:第一課《參觀和旅行》,需要各種繪畫工具;第二課《妙用紙盒》需要用到硬紙板、易拉罐、塑料袋等廢品;《山水畫》、《雕蘿蔔》和陶藝課。往往這些材料必須由家長因課時安排而提供,有些材料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這就會讓老師和家長產生矛盾,學生因此受到影響。事實上,如果學生繪畫用的紙張、顏料、畫筆等工具材料均由學校按需要提供,那麼不僅便於教師指導,而且有利於學生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與繪畫技巧,避免家長在提供相應的、不同的材料時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