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美術作品有哪些精美的作品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深刻理解藝術創作的內涵,讓學生進行美術創造性創作,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美術作品和中學美術教學審美培養。

  中學生美術作品










  中學美術教學審美理想的培養

  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這種感 受和感化,都受著審美理想的制約。青少年由於年齡和身心發展的侷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標準,不能分辨生 活裡什麼是美好的,什麼是醜惡的,什麼是應該歌頌的,什麼是應該批評的。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應。

  一切優秀的健康的藝術作品,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家正確的審美觀點。反 過來,它又使欣賞者得到審美愉悅,起著積極的審美教育作用。這種寓教於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藝術審 美活動的特徵,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美術課中,教師選擇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並通過與學生的 談話分析,或輔之以簡單的命題創作,都可以收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效果。

  中學美術教學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不以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鑑賞美的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 的審美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以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從事改造生活的 實踐。著名美術 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想像是繪畫上極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像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也 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們充滿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他們的豐富的想像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

  這 種藝術的審美創造活動,以他們逐漸形成的想像力為前提,又以在美術課中逐漸學到的技能技巧為必要途徑。 所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在中學美術課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學生們運用所學到的有關線條、色彩、比例、構 圖、透視、解剖、質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夠變無形的 想像為可視的形象,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

  美術不限於繪畫。隨著商品 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美術的觸角已伸向了商品經銷、印刷工藝、 建築裝飾 和服裝設計等廣泛的領域。培養未來勞動者素質的美術教育,理應在上述這方面發揮作用。

  新編美術教材中, 列入了諸如紙盒包裝,廣告招貼、標誌設計、壁掛設計、服裝設計、摺紙建築等內容,都是為了教給學生實用 美術的知識,並訓練其進行實際設計的初步技能。這些課題內容的教學並不要求學生成為將來的設計師***當然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目的在於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願望和追 求。

  以上述四個方面為內容的審美教育,應該貫穿美術教學的始終,要克服過去以技能訓練為目的的教學模式 ,使審美教育成為中學美術教育的一條主線,並用這條主線將視似獨立分散的各課題 聯絡起來,組成一部主旋 律強勁的美育樂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