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

  讀書節目或文化綜藝早已存在,但隨著以搞笑為主的娛樂綜藝大規模佔據熒屏,加上閱讀環境和載體的變化,此類節目一度處於尷尬的邊緣化境地。但近日,無論《見字如面》還是《朗讀者》,它們帶來的轟動效應讓冷清已久的文化類綜藝再度闖入觀眾視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綜藝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朗讀者綜藝觀後感篇1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策劃,《朗讀者》終於與觀眾見面,身為製作人的董卿顯得很興奮,前晚接受記者的微信採訪時,一上來就帶著製作團隊高聲歡呼,表達喜悅之情。

  董卿稱自己從事傳媒行業已經有22年,“是時候做一檔自己真正喜愛的節目。做《朗讀者》一方面是因為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另一方面再加上我個人的興趣愛好吧,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同時對人也很感興趣”。時代背景和個人興趣同步共鳴,《朗讀者》由此誕生,“像是尋找吻合度的產物,因為《朗讀者》就是把文字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節目中,嘉賓在朗讀篇章之前,還會講述自己的故事。“先講故事,後朗讀,是希望大家在對這個人物有了一個更加全面和豐富的瞭解之後,對他的朗讀能夠更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有更深刻的理解。”董卿如是說。

  對於朗讀嘉賓的選擇,董卿表示標準就是有影響力、有知名度,也希望對方有獨特的人生經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或者有值得弘揚的特別品質。董卿坦言,最初考慮的是全明星陣容,“但是後來發現,其實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說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在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有意想不到的經歷和感悟,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星素結合”呈現的效果令製作團隊非常滿意,“像第一期裡的鮮花山谷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普通夫妻還能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生活,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朗讀者》目前已經完成前幾期的錄製,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都震撼了全場。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作家劉震雲也參加了節目錄制,帶有口音的他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董卿解釋:“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節目的核心,真情實感才是節目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先後成為爆款,是否意味著文化類節目即將迎來春天?董卿覺得時機尚不成熟,但自己參與的兩檔節目走紅起碼是個“風向標”,她表示:“文化類節目其實很難做,需要更精心的設計。我們現在是盡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記憶。首播之後的反饋和好評如潮,給了我們更多的信心。”

  朗讀者綜藝觀後感篇2

  《朗讀者》自2月18日起每週六、週日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綜藝頻道聯合播出。首周兩期節目後,各方好評不斷。豆瓣評分9.4,首播當晚更是持續佔據微博熱搜榜單前列,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也紛紛成為熱搜名人。

  國家一級導演、董卿的好友婁乃鳴在看過節目之後說:“用兩個字來形容第一觀感就是‘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裡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評價節目稱:“滿電視都是明星玩遊戲,央視的《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節目播出後,再次引發微博和朋友圈的熱烈轉發。嘉賓的人生感悟也令眾多觀眾感慨萬千:“我等《朗讀者》等了整整一年,《朗讀者》,重點落在了‘者’上,以人為本,解釋的還是人。片頭看得我熱淚盈眶,讀到了優美的語錄,讀到了精彩的人生,看到了河山大好,看到了愛”;“在《朗讀者》你可以遇見多年前的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己,和未來希望的自己。在文字中放飛想象,在朗誦中感悟人生”。

  朗讀者綜藝觀後感篇3

  《朗讀者》每期設定一個主題,由五六位嘉賓分別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朗讀能表達自己情感的文字,董卿負責串聯。節目近幾期主題為“遇見”“陪伴”“眼淚”“第一次”,嘉賓則包括楊利偉、劉震雲、濮存昕、斯琴高娃、蔣雯麗、許淵衝、柳傳志等,將於18日起每週六日在央視一套、三套晚間播出。

  董卿說,《朗讀者》的朗讀文字包羅永珍,有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的自創情詩;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大眾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的個人感受。

  “《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將完成統一。”董卿說。

  她認為,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資訊、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據介紹,相比於文字,《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絡不同時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