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溶栓的適應症

  靜脈炎和靜脈曲張的病症和治療方法一定要分清楚,因為只有認識了病因,選對了方法才更有助於疾病的治療。那麼你知道靜脈溶栓有哪些適應症嗎?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1. 發病6小時內***最好3小時內***。

  2. 腦CT已排除顱內出血,且無早期大面積腦梗死影像學改變。

  3. 年齡在18歲以上,80歲以下。

  4. 血壓在180/100mmHg以下。

  5. 病人本人及家屬理解與合作。

  靜脈溶栓的禁忌證

  1.既往有顱內出血,包括可疑蛛網膜下腔出血;近3個月有頭顱外傷史;近3周內有胃腸或泌尿系統出血;近2周內進行過大的外科手術;近1周內有在不易壓迫止血部位的動脈穿刺。

  2.近3個月內有腦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陳舊小腔隙梗死而未遺留神經功能體徵。3.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糖尿病患者。

  4.體檢發現有活動性出血或外傷***如骨折***的證據。

  5.已口服抗凝藥,且國際標準化比值>15; 48h內接受過肝素治療***APTT超出正常範圍***。

  6.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9/L,血糖<2.7mmol/L。

  7.血壓:>180/100mmHg。

  8,妊娠。

  9.不合作。

  會引起靜脈輸液的情況

  1、未正確掌握靜脈輸液的適應症或禁忌症。靜脈輸液前,應認清靜脈輸液的適應症與禁忌症。其適應症為:輸入藥物,治療疾病;補充營養,供給熱能;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維持酸鹼平衡;增加血容量,維持血壓;利消腫。其禁忌症為:不能經靜脈途徑給藥的藥物或輸注的液體。靜脈留置針適用於需長期輸液者,靜脈留置針材料柔軟,不會對所留置的血管造成傷害;保護血管,減少病人因反覆受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損傷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為搶救提供有效的治療通道。違反上述技術常規,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認定為醫療事故。

  2、輸液前準備不充分。靜脈輸液前應做好輸液前的準備工作。如患者輸液前應排尿,避免輸淮中上衛生間;準備好輸液溶液***遵醫囑備藥液***、注射盤、瓶套、開瓶器、小墊枕、止血帶、膠布或輸液貼、輸液架,必要時備小夾板、繃帶、約束帶等一般用品,以及輸液器、紗布、備用針頭,必要時備留置針與靜脈帽等無菌物品。未做好上述準備工作,倉忙輸液造成不良後果的,可以認定為醫療事故。

  3、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靜脈輸液前應做好輸液前核對工作。認真核對藥物***藥名、濃度、劑量和有效期***,檢查藥瓶有無破裂,藥液是否混濁、沉澱或絮狀物等。還應將用物攜帶床邊,核對床號、姓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未認真執行“三查七對”,輸錯病人;未仔細檢查藥品與液體質量,輸入不合格液體,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可以認定為醫療事故。

  4、未遵循長期輸液或給昏迷者、小兒輸液的特殊技術要求。對上述患者,需根據病情、輸液量、年齡及合作情況選擇靜脈。需長期輸液者,注意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一般從遠端小靜脈開始,並有計劃地使用,必要時使用靜脈留置針。昏迷者、小兒不合作的病人可選擇頭皮靜脈輸入,四肢輸液時可用夾板固定等適當約束。病人有周圍迴圈衰竭,四肢靜脈不易穿刺者,可採用頸外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穿刺輸液。未遵循上述操作常規,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認定為醫療事故。

  5、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注射前,要求用2%碘酐和70%乙醇或僅用3%絡合碘消毒瓶塞,根據醫囑加入藥物,並且消毒注射部位的面板。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併發感染,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可以認定為醫療事故。需24小時連續輸液者,每天更換輸液瓶和輸液器。否則,造成院內感染等嚴重後果的,可以認定為醫療事故。

  6、不遵守操作規範,導致空氣栓塞。靜脈輸液前,要將輸液管內氣體一次排盡,不能留有空氣。輸液前應檢查輸液器各連線部是否銜接緊密,不易滑脫;並要排盡輸液管及針頭內空氣;藥液滴盡前及時更換溶液瓶;加壓輸液時,不得離開病人;輸完後及時拔針或封管。未嚴格執行上述技術操作規範,導致空氣栓塞,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認定為醫療事故。

  >>>下一頁更多精彩“靜脈輸液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