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各地有哪些養生習俗

  霜降節氣意味著秋冬換季的開始,那麼霜降各地養生習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霜降各地養生習俗:

  1 對於南北方各地而言,霜降時節是糧食開始入倉入窖收藏的時期。由於南北方各地情況不同,所以儲藏方式也不盡一樣。山東一帶多將晒好的糧食裝進盤好的糧囤。像紅薯,有兩種儲藏方式,一種是打地窖存放,一種是切成片,趁天晴晾成地瓜幹,然後入囤。

  2 我國南方地區,霜降時節大都處在三秋大忙時刻,搶收雙季晚稻、晚玉米、甘薯等,有的地區則忙於茶葉的培土壅根、棉花采摘等。俗話說“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籮”,說的就是霜降後抓緊收割雙季水稻之事,莫貽誤農時。

  3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

  4 霜降節氣是欣賞楓葉的好時機。老南京素有“春牛首秋棲霞”的說法,詩云“霜葉紅於二月花”,霜降過後,楓葉中含有的花青素使得它由黃轉紅。再過幾天,山上的楓葉就紅透了,到時候別忘了去觀賞漫山遍野的紅楓。

  5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

  6 霜降吃柿子會走“鴻運”的習俗,與朱元璋有關,據說他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困,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一年霜降節,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在一個小村莊裡看到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朱元璋正因柿子才得以活命。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於霜降當天領兵路過那個小村莊,封那棵柿子樹為“凌霜侯”。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後,就逐漸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習俗。

  7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我們北方常說的“貼秋膘”。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

  8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裡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霜降養生方法:

  在霜降節氣中,人們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腹瀉等消化道疾病,同時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大家要注意添衣保暖,預防感冒。霜降節氣後,中醫專家提醒廣大女性朋友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不要再穿船鞋,可以穿上靴子了。

  “霜降”後一般是進補的好時候,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以保暖潤燥健脾養胃為主,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雪裡蕻。少吃冷硬食物,忌強刺激、暴飲暴食,還要注意胃的保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藥、藕、荸薺,都是這個時節適宜吃的食物。此外,還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棗、芝麻、核桃等食物,也很有保健效果。

  此外,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眠養生的早起,能夠使人提前覺醒,精力充沛,從而避免秋乏的發生。週末可以去戶外爬爬山,登高望遠,有助於保持樂觀情緒,神志安寧。但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

  霜降各地養生習俗有很多,像吃柿子、登高遠眺、吃牛肉等,都蘊含著一定的養生道理,你不妨在霜降這天試試這些習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