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種植方法

  羊肚菌。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品價值。那麼羊肚菌怎麼去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第一,如果你想要種植羊肚菌,必須瞭解羊肚菌的生態條件。首先是土壤,羊肚菌生長的土壤的ph值在6.5-7.5左右,在中性或者微鹼性的土壤中,土壤為黑土,等。然後就是空氣因素,一般在落葉中,有足夠的的空氣,其次對溫度和溼度也有較高的要求,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容易生長,要求溫差較大,溫度為20度左右,溼度為70%左右。然後就是光照了,弱光有利於羊肚菌的生長。在瞭解羊肚菌的生態情況之後,就能很好的種植了。

  第二,在瞭解生長條件之後,就要了解羊肚菌的種植需要什麼配料了,在你身邊的資源,有什麼就用什麼,有木屑,麩皮,磷肥,石膏,腐殖土等,玉米芯,草木灰,等,按比例搭配,為75%,20%,1%,1%,4%左右,料水比為1:1.4 。

  第三,然後瞭解栽培方法,在料拌好,裝在塑料裡,首先,室外脫袋栽培,選擇在光照不強地方,在寬,深20-25cm,長度不限,在整好之後,可以少澆點水,然後再用石灰水殺害蟲。,

  第四,室外生料栽培,在半陰半陽的地方,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相同的坑,在坑底先澆水,在上面任鋪一配料,把菌鋪在上面,約為4-5cm,然後在在上面,鋪第二層,在用同樣的方法播種,然後再用腐殖土覆蓋,厚度為3-5cm,在加以保溫,保溼,,適當撒上點水。

  第五,在室內脫水裝栽培,在菇房消毒後,每一層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膜,然後就鋪3cm厚腐殖土,然後逐個排列,大概排列40個,排列完後,噴水,加土,然後保持土壤溫度,和空氣溼度。

  羊肚菌種植技巧

  一、生態條件:

  ***一***溫、溼度:羊肚菌屬低溫高溼型真菌,每年春季3—5月雨後多發生,秋季8—9月也偶有發生,但數量很少。羊肚菌生長期長,除需較低氣溫外,還要較大溫差,這可刺激菌絲體分化。其菌絲生長溫度為21—24℃;首核形成溫度為16—21℃;子實體形成與發育溫度為4.4 —16℃,溼度為65%—85%左右。為此,栽培時間儘量放在11月一12月。

  ***二***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於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髮育,強烈的直射光則有不良的影響 。?

  ***三***土壤:土壤PH要求在6.5—7.5左右,中性或微鹼性有利於羊肚菌生長。羊肚菌常生長在石灰岩或白堊土壤中。在腐殖土,黑、黃色壤土、沙質混合土均能生長。

  ***四***空氣:在暗處及過厚的落葉層中,羊肚菌很少發生,即或發生質量也較差。足夠的氧 氣對羊肚菌的正常生長髮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栽培技術:

  ***一***栽培料配方

  ①木屑75%、麩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②棉籽殼75%、麩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殼15%、麩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

  以上三種培養料,可任選一種。料水比為1∶1.3,含水量保持在60%。

  ***二***栽培方法

  1、熟料脫袋栽培:將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約500—600克,然後高壓或常壓滅菌。滅菌後接種,置22—25℃下培養,待菌絲滿袋後再延長培養5—6天,使菌絲充分生長,即可栽培。

  ***1***室內脫裝栽培。菇房消毒後,先在每層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膜,然後鋪3cm厚的 腐殖土,拍平後再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個,排完菌棒後輕噴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蓋2cm厚的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溼潤,空氣溼度85%—95%,一般一個多月,氣溫在4.4—16℃就可出子實體。

  ***2***室外脫袋栽培:室內培養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選擇光照為3陽7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m,深20—25cm,長度不限,整好畦後噴或輕澆水一次,用10%石灰水殺滅害蟲和雜菌。脫袋排菌棒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只是底層可不鋪塑料薄膜,但 要注意畦內溫度變化,防止陽光直射。?

  2、室外生料栽培:在室外選擇3陽7陰或半陰半陽、土質疏鬆潮溼、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澆溼,將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稱好,用水拌 勻,在底層鋪一層料,壓平後約4—5cm,每平方米用菌種***12×28cm***2袋,掰成核桃 大小菌塊,均勻撒 在料上,然後用薄層細腐殖土覆蓋。再在其上鋪第二層料,厚仍為4—5cm,壓平後 再以同法播種。播完後用疏鬆腐殖土覆蓋、厚度為3—5cm,再蓋一層闊葉樹葉,以保溫保溼 。蓋完後適當灑些水,為防止人或牲畜踐踏及強光直射,在樹葉上搭蓋一些樹枝。

  ***三***栽後管理

  因羊肚菌是一類喜溼的菌類,在它整個生長期保持溼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 是早春,雨水較多,溼度較大,加之溫度合適,則菌絲體生長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實體生 長良好。如果在生長期,尤其早春遇乾旱,適時澆水保溼是必要的。早春在幾周之內有4—1 6℃的溫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如低於4℃的寒冷或超出16℃的溫度,都會影響子實體的形成及發育,故在這時候要創造菌核形成及子實體生長髮育的良好條件,是十分必要的。總之,在早春 對羊肚菌保持一定溫及適宜的溼度是獲得栽培成功的關鍵。

  ***四***採摘及保藏

  子實體出土後7—10天,便生長成熟,一般顏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菌蓋表 面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即可採收。採收後應清理泥土及時晒乾或烘乾,裝塑料袋密封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