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的土壤條件是什麼

  種植水稻的時候需要了解它的種植條件,那麼水稻種植需要什麼條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水稻種植的土壤條件,一起來看看。

  水稻種植的土壤條件

  1.一定深度而鬆軟的耕層:水稻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髮育是相互制約的,要獲得高產,就得使地下部分根系充分生長,有強大的吸肥、吸水能力,而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則與土壤的理化性狀耕層深度有關,一般20cm左右是獲得水稻豐產的基礎。

  2.保持一定水層:水稻是喜水作物,一定的水層環境既可保證水稻本身的需水要求,又可保持土層鬆軟狀態和穩定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土壤有了水層就可以抑制旱生性和溼生性雜草滋生。

  3.地面平整:由於水稻生育期常常改變水層深度,田面平整可以準確地控制水層深度,為每一水稻植株創造相同的土壤環境,使水稻生長整齊一致,一般田面高低差不超過3cm。

  水稻種植條件

  溫度 水稻為喜溫作物。生物學零度粳稻為10℃、秈稻12℃,早稻三時期以前,日平均氣溫低於12℃三天以上易感染綿腐病,出現爛秧、死苗,後季稻秧苗溫度高於40℃易受灼傷。日平均氣溫15~17℃以下時,分櫱停止,造成僵苗不發。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幼小孢子階段及減數分裂細線期***,最低溫度低於15~17℃,會造成穎花退化,不實粒增加和抽穗延遲。抽穗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5~32℃***雜交稻25~30℃***,當遇連續3天平均氣溫低於20℃ ***粳稻***或2~3天低於22℃***秈稻***,易形成空殼和癟谷,但氣溫在35~37℃以上***雜交稻32℃以上***造成結實率下降。灌漿結實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23~28℃之間,溫度低時物質運轉減慢,溫度高時呼吸消耗增加。溫度在13~15℃以下灌漿相當緩慢。粳稻比秈稻對低溫更有適應性,

  由於高溫條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強。其光合作用適宜溫度範圍較大,秈稻為25~35℃、粳稻為18~33℃,當秈稻低於20℃或高於40℃和粳稻低於15℃或高於38℃時,光合作用急劇減弱。稻根呼吸作用隨溫度升高至32℃時迅速加快,然後緩慢增加,至38℃時達最大值,接著減慢,而稻葉呼吸在20~44℃之間隨溫度升高呈直線增強。低溫***尤其霜凍***情況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減少,導致氣孔關閉和葉片枯萎。根呼吸對高溫危害的反應比葉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長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間,大田蒸騰係數在250~600之間,水稻蒸騰總量隨光、溫、水分、風、施肥狀況、品種光合效率、生育期長短及熟期而變化。單季中、晚稻在孕穗期、雙季早稻在開花期、雙季晚稻在拔節、孕穗期蒸騰量最高。當土壤溼度低於田間持水量57%時,水稻光合作用效率開始下降;當空氣相對溼度為50~60%時,稻葉光合作用最強。隨著溼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減弱。

  水稻需要水層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騰強度,促使葉片蔗糖、澱粉的積累和物質的運轉。淹灌深度以5~10釐米為宜,但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還原物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還應進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晒田。水稻幼苗期應採取淺水勤灌,有利紮根;分櫱期為促進分棵,以水調溫,水層保持在2~3釐米左右,分櫱後期排水促進根系發育;拔節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時期,宜灌深水***6~10釐米***;抽穗開花期根據天氣與土壤條件,可以輕脫水或保持一定水層,空氣相對溼度70~80%有利受精;灌漿期田面要有淺水,乳熟後期乾乾溼溼,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質調配和運轉。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與灌漿前期受旱減產最嚴重,返青期缺水,影響秧苗活棵和分櫱;減數分裂期缺水,穎花大量退化,出穗延遲、結實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響出穗,減產嚴重。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響產量。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期對淹水最敏感,長期淹水會導致死苗、幼穗腐爛和結實率降低。

  光照 水稻是喜陽作物,它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水稻單葉飽和光強一般在3~5萬勒克斯左右,而群體的光飽和點隨時面積指數增大而變高,一般最高分櫱期為6萬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達8萬勒克斯以上,但其光合作用隨照度的增加不如C4作物玉米明顯。據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 i976年對50個水稻品種在6萬勒克斯光強下測定,其光合率為34.5~62.1毫克·分米-2·時-1***平均約44.6毫克·分米-2·時-1***,同化量因品種、葉齡、含氮量、葉片厚度而異。在光飽和狀態下,水稻上部第一、二葉光合率和光飽和點明顯高於第三、四葉***見圖***。水稻穗的光飽和點為1~3萬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為2毫克·分米-2·時-1。葉鞘的光飽和點為2~4萬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為3毫克·分米-2·時-1 。

  水稻的種植方法

  1、平整大田 耕耙必須做到土層深、鬆、平、軟。為水稻根系創造一個水、肥、氣、 熱狀況良好的上層。 深耕必須根據土壤肥力,理化性狀和水分狀況等綜合考慮,一般深4一6寸為宜,耕 深增加還要增施有機肥料和速效肥料,精細整日,田面高低在半寸以內,以利淺水勤灌 和烤田,綠肥田地上部分不宜直接耕翻入土壤,而用作配製草塘泥,綠肥田耕翻時間既要 保證適時移栽,又要兼顧提高鮮草產量和質量。一般在移栽前10天左右耕翻,三麥***小 麥、大麥、元麥***,油菜田整田要盡力爭取耕翻晒垡,後季稻田,必須合理組織、畜力、 邊收邊施肥,邊耕耙,做到及時栽插。

  2、施足基肥 基肥不僅能改良土壤,促使土壤熟土層加厚,保肥保水,而且利於水稻 根系和分櫱生長。基肥要施足,肥料要腐熟,氮、磷、鉀的比例為2:1:2一4,一般用草塘 泥,農家肥等有機肥料作基肥,單季中、晚稻,要適當深施,前季稻和後季稻要適當淺施, 還要增施人畜肥和化肥等速效肥料,江蘇沿江地區大面積千斤以上高產田施肥總量需氮素 25一30斤,早稻基肥用量佔總施量的60一70%,晚稻基肥用量佔總施肥量的40一50%左 右,中稻則介於兩者之間。若用化肥作基肥,應在耕地時耕翻入土,以減少脫氮損失,延 長供肥時間,保證秧苗早生快發。缺磷的板漿白土和冷浸土,每畝增施過磷酸鈣30一60 斤。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必須保證獲得適宜的穗數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為原則,並根據 茬口、品種特性、氣候、土質、施肥水平和秧齡長短確定栽插密度,早稻分櫱期短、分櫱 期氣溫低,密度宜高一些,一般每畝4一5萬穴,基本苗30一35萬左右,後季稻有效分櫱 期極短,每畝4一5萬穴,基本苗35一40萬左右;單季晚稻分櫱期氣溫高,有效分櫱期時間 較長,每畝3萬穴左右,基本苗以20萬左右為宜,中稻介於早、晚稻之間,每畝3一4萬 穴,基本苗以25萬左右為宜;中稻晚栽每畝4萬穴,基本苗25一30萬苗;單季雜交水稻, 一般每畝2一2.5萬穴左右,每穴2苗左右,基本苗每畝5一7萬左右。施肥水平高的栽插 苗數可適當少些;反之,多些。

  4、適時移栽 掌握季節,適時移栽,增加大田生長期,常年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5℃以 上早秈稻即可移栽。如江蘇省沿江地區最早移栽始期約在5月上旬。後季稻的栽插期一般 應保證移栽本田後到幼穗分化還能抽出2片葉以上,再遲栽影響生殖生長。以江蘇省的雙 季稻為例,最遲栽插期不能遲於立秋。用兩段育秧栽期也不宜超過8月10日;中秈稻栽 插期不過6月15日;晚粳稻栽插期在6月20日前;中粳稻晚栽應在6月底7月初;單季 雜交水稻栽插期約在6月中旬。栽時要做到淺栽勻栽,栽插深度掌握在1寸左右,早稻氣 溫低,苗小淺一些,晚稻氣溫高,苗大深一些。淺插秧苗分櫱節位在1寸左右的土層內, 通氣良好,土溫較高,返青活棵快,分櫱早;栽插過深,分櫱節位在通氣不良,營養狀況 差、溫度低的土壤中,不僅返青活棵慢,分櫱遲,而且要在地下生節,生出“兩段根”或 “三段根”,影響分櫱發生。要實行淺栽,必須做到田平,水淺,採用“蟹鉗法”栽秧法。 每穴苗數要均勻,穴行距也要正確均一,並防止浮苗缺穴。

  5、淺水勤灌 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淺水勤灌,提高土壤溫度和通氣條件,促根長櫱, 每次灌水後,自然落幹,田面水層耗盡時再上第二次水,對於通氣不良,溫度不易上升的 冷性土,要爭取晴天排水落幹,通氣增溫,促進分櫱,對於大量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或低溫 患赤枯病的田要堅決排水烤田,排除硫化氫等有毒物質,以利通氣紮根;對於早春移栽的 雙季早稻,如遇低溫或晝夜溫差大時,應夜間短期上深水保溫。

  6、早施分櫱肥 分櫱肥要早施、足施。有效分櫱期越短,越要早施,如早稻和後季稻 有效分櫱期短,應掌握栽後就施,“一轟頭”的原則,以保證在栽後短期內莖櫱數達到預 期穗數,分櫱肥的用量應占追肥量的60一70%,一般施用硫酸銨每畝30斤左右或人畜糞 20一30擔,有效分櫱期長的中晚稻,分櫱肥可在栽後10天左右施用。施肥次數和用量要 根據苗情、地力而定,對於地力薄,基肥不足的弱苗要早施重施;肥田,基肥足的壯苗要 輕些,以便在有效分櫱期內總莖櫱數達到預期穗數,一般用量佔追肥量的50%左右,大約 每畝施用硫酸銨15一20斤。缺磷不發的僵苗,要配合施用磷鉀肥,保櫱肥以“捉黃塘” 為主。生產上把在有效分櫱期施用,用於分櫱增加的一次肥料稱為促櫱肥,而在無效分櫱 期施用,防止分櫱過分減少的一次肥料稱為保櫱肥。

  7、中耕除草 栽後10天左右,結合追肥進行中耕除草,耘稻要早,要棵棵耘到,才 能把草除淨,追肥中耕後待自然落幹再上水,以提高追肥中耕效果。 稗草,牛毛草和鴨舌草等雜草危害嚴重的田塊,栽後3一5天,秧苗返青,雜草萌發 時,可使用除草劑,如25%除草醚0.8一1斤拌細土30一40斤,於露水乾後撒施,施藥要 均勻,並保持一星期2寸左右的水層。

  8、防治病蟲 此期應當注意防治稻薊馬、稻縱卷葉螟、稻螟蟲、黃矮病等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