鯇魚怎麼養飼養鯇魚的注意事項

  鯇魚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飼養鯇魚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飼養鯇魚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飼養鯇魚方法

  1.選擇適宜魚塘:魚種池面積以3500--4000平方米為佳,水深2m以上,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產量達500kg/667平方米以上的,每667平方米池塘還應配備0.5kw左右的增氧裝置。

  2.挑選優質魚種:優質夏花魚種有魚體豐滿,體色發亮,鱗片完整,頂水力強,離開水後鰓蓋不立即張開等現象。放養前,應將挑選的夏花魚種用3%--5%的食鹽水浸浴消毒。

  3.培育適口餌料:培育夏花鯇魚,養魚池塘應在魚苗下塘前,就培育好蕪萍或小浮萍。1齡鯇魚池也應在清塘後,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機肥4000--5000kg,用毛竹將水面隔成十字形的框,然後按每667平方米投蕪萍或小浮萍種16--25kg,將蕪萍投入框內。每隔2天施有機肥25--50kg,或用1kg碳酸氫銨加0.5kg過磷酸鈣對水稀釋後全池潑灑,每天早、中、晚各潑灑1次,以加速浮萍的繁殖。

  4.適時適量放養:根據各地的條件和養殖水平不同,放養的數量也不同。計劃單產500kg/667平方米以上,每667平方米水面一般放養鯇魚4000--5000尾,鯽魚為2000--3000尾,鯉魚500--600尾,青魚100尾,鰱魚2000--3000尾,鱅魚500尾。放養時,主養魚應提早放養,這樣不僅可緩和夏花鯇魚和配養魚之間爭奪餌料、空間的矛盾,而且還可進一步提高主養魚的規格,進而增強其爭餌能力。

  5.強化餌料投喂:夏花鯇魚下塘時,不必控制吃食量,應做到吃完就投,要求在配養魚下塘前鯇魚達10cm以上,且規格均勻一致。夏花鯇魚下塘時主要以枝角類和浮萍為食,小浮萍吃完前的2--3天,讓魚類轉食切細的嫩旱草或紫背浮萍、輪葉黑藻。7--8月份,適當控制投餌量,夜間不餵食,9月下旬應強化投餌,讓魚日夜吃食。

  6.加強水質管理:夏花下塘後20天內水質應該肥一些,每天潑灑草漿75kg,並每隔2天補註1次新水,每次10cm深;20天后水質可清淡一些,除經常補充新水外,還應排去部分老水,水質的透明度可維持在35cm左右,以促進鯇魚的食慾。9月中下旬開始逐步減少加水次數,同時追施化肥,每7--10天1次,每667平方米魚池每次可施尿素1.5--2.5kg,磷肥2.5--5kg。

  7.做好魚病防治:7月底和8月底各用20g/立方米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8月中旬和9月中旬用0.5g/立方米的晶體敵百蟲和0.2g/立方米的硫酸亞鐵全池潑灑。8月中旬和9月中旬之間用呋喃唑酮藥餌投喂2個療程,食臺也應經常清掃或用漂白粉進行消毒。

  飼養鯇魚應注意的問題

  根據養殖戶的經驗,現提出鯇魚飼養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 預防鯇魚泛塘主養鯇魚的池塘泛塘,容易引起鯇魚死亡,而且鯇魚個體越大,死亡率越高。經剖檢,可見死魚腸道內充有大量食物,是晚間攝食過多所致。鯇魚屬貪食性魚類,只要環境適宜,其食慾基本無節制。若鯇魚在傍晚前後攝取大量食物,待半夜水中溶氧低時,其體記憶體有大量食物,需消耗大量溶氧,故易因缺氧引起泛塘。如不及時搶救,就會在短時間內引起死亡。投喂青飼料時,大個鯇魚搶食能力強,吃得多,較小鯇魚難以接近食物,這就是鯇魚越大死亡率越高的原因。所以,一定要注意適當控制傍晚前後投飼量。

  二、 預防鯇魚厭食症鯇魚厭食症是指鯇魚沒有任何病症,突然間吃食減少或不吃食。鯇魚厭食症是由水質不良引起的,治療方法很簡單,即水深1m每667平方米水面潑灑10—20kg生石灰水一次,2—4天后鯇魚採食即可恢復正常,效果明顯。

  三、 預防鯇魚出血病出血病是由鯇魚皰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魚病,具有流行廣泛,危害性大、發病率高的特點,主要危害鯇魚魚苗。這種魚病在水溫27℃以上時流行最甚。根據病魚所表現症狀及病理變化可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1.紅肌肉型:病魚表面無明顯特徵或有輕微出血點,但肌肉明顯充血,全身肌肉呈紅色,同時鰓瓣嚴嚴重失血、出現白鰓。此病一般以體長7—10cm的鯇魚種常發。

  2.紅鰭紅鰓蓋型:病魚的鰓蓋、鰭基、頭頂、口腔、眼眶等處明顯充血,有時鱗下也有出血現象,肌肉充血不明顯,呈區域性點狀充血,此型別常在較大鯇魚種中出現。

  3.腸炎型:其特點是體表及肌肉的充血均不明顯,但腸道明顯充血,腸道部分或全部呈鮮紅色,腸繫膜、脂肪、鰾壁有時有點狀充血、大小鯇魚種都可發病。三種類型有時可同時發生,出血病主要危害鯇魚苗種,且具有病程短、危害性大等特點。

  預防出血病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堅持在放養魚種前注射鯇魚出血病疫苗,能有效預防鯇魚出血病的發生。

  2. 放養時應選擇大規格魚種,以單尾重150—250g為宜。

  3. 保持池水和飼料的清潔,每半月用1mg/l***升***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0.5mg/l***升***硫酸銅、氯化銅液全池潑灑一次。

  4. 經常巡塘。發現病魚應在飼料中拌食治療出血病的魚藥***如魚復寧***,同時全池潑灑長效水體消毒劑,可收到較好的療效。

  提高一齡鯇魚成活率方法

  一、一齡鯇魚死亡的原因分析

  1、一齡鯇魚具貪食性。搶食凶、攝食量大、生長快,極易形成“泡頭”優勢,同時又與其消化吸收能力相矛盾。因此過分飽食經常使“泡頭”發生消化不良、引起發病死亡。

  2、水溫高、養殖環境惡化。一齡鯇魚飼養期間正值盛夏季節,水溫一般在30℃以上,此時水體不僅肥度高,“過肥水”溶氧低,而且投喂飼料極易變質,使養殖環境惡化,造成魚病滋生。

  3、飼養管理放鬆、措施失當。一是水草投放過多,優質天然飼料如蕪萍、浮萍、水蚤等缺乏或使用不當,造成營養不良,體質虛弱,降低了魚體的免疫機能和抗病能力;二是沒有注意勤換水和及時分塘,魚種密度太高,水體老化,水質得不到改善。

  二、提高一齡鯇魚成活率的關鍵措施

  1、池塘清整。挖除過多淤泥***留10~15釐米***,用生石灰徹底清塘,用量75~100千克/畝。

  2、合理放養。一是選擇水體枝角類繁殖高峰放養鯇魚夏花。一般放肥200~300千克/畝,7~10天枝角類即達高峰;二是少量搭養鯉魚夏花,主要起攝食殘餌、腐敗的底棲生物及限食作用。一般1000尾鯇魚夏花搭養鯉魚夏花200~300尾。

  3、保證優質天然餌料供應。餌料主要以枝角類、蕪萍、浮萍等為主,同時要適當使用精料。

  4、改投喂方式,避免“泡頭”形成。一是適當增加餌料臺的數量,要求5000尾魚種至少設一個;二是投食要均勻,避免忽多忽少;三是魚病旺發季節適當限食。

  5、保證水質清新。一是適時沖水,每次5~10釐米,特別在高溫季節1~2天要衝水一次;二是及時將死魚及未食完的殘草及雜物撈出來。

  6、適時拉網,把“泡頭”篩選出來,專池或成魚池養殖。

  7、注意魚病防治。一是採用鯇魚出血病組織漿滅活疫苗浸泡或注射;二是魚病旺發季節每隔10~15天用每畝20~30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三是每隔半月用大蒜頭搗爛按100尾魚種配蒜頭1000克拌餌料投喂,每次連喂3~4天,分別防治鯇魚出血、爛鰓和腸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