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怎麼養養蜥蜴的注意事項

  蜥蜴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那你知道要如何飼養蜥蜴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蜥蜴的飼養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蜥蜴的飼養方法

  市面出售的蜥蜴常見的有:東南亞翠綠蜥、麗紋龍蜥、水龍等,而目前國外流行蜥蜴寵物主要是飼養:綠鬣蜥、豹紋守宮、變色龍、平原巨蜥等,均由人工繁殖了好幾代的。

  國內寵物市場,人工繁殖的個體數量比較少,造成市面上大部分的蜥蜴都來自野外捕抓而來,因為野外品種可能帶有細菌;而且野外品種不適應人工環境,造成大量死亡或疾病,不禁令人惋惜,所以不建議大家購買野生品種。

  飼養蜥蜴的注意事項

  通風

  至少一邊的長度是體長的2。5倍。所用籠子應通風良好,避免籠內過於悶熱有害健康。通風問題常常被忽視。如果是用鐵絲網做的飼養箱,通風當然不成問題。即使是用那種有玻璃蓋子的玻璃缸也是可以的了,但是不能使用那種完全密封蓋頂的養魚用的玻璃缸。如果要用缸的話,最好用旁邊設有通風孔的缸;用前面有玻璃門,兩旁都有砂網的爬蟲飼養箱,那樣才會有良好的通風。

  加熱和照明

  用白熾燈既可以加熱又可以照明。將燈設定在箱的一個角上,可以在箱裡產生一種有溫度梯度變化的環境。在燈的正下方就

  相當於一個晒日光浴的地點,這樣蜥蜴可以在早上時在這裡把身體晒暖。一般情況下,箱中最冷的位置也要在35℃左右。一般來說,熱帶雨林的蜥蜴一天至少需要有10個小時的內部溫度要在38℃,這樣才能保證它可以進行正常的消化功能。最好不要把燈直接放到箱內,因為這樣蜥蜴容易爬在燈上,導致燙傷。

  紫外線

  讓蜥蜴能夠晒到紫外線是非常重要的。它們需要通過照射紫外線在面板裡合成維生素D3,而D3是促進鈣的吸收的。太陽光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實在不能照到日光,那麼就必須為它們準備紫外線燈***尤其是UVB燈***,不要隔著玻璃或是有機玻璃給你的蜥蜴照射紫外線,因為這些物質對紫外線的衰減很厲害。

  食物

  小型的蜥蜴可以餵食蟋蟀。如果能吞食,剛出生的小老鼠營養價值最高。另外還可餵食昆蟲、蚯蚓等。僅餵食昆蟲,容易發生鈣質與維生素攝取不足,應新增專用營養新增劑。

  從中型到大型的蜥蜴,如水龍、成年美洲鬣蜥、平原巨蜥等應配合蜥蜴的體形選擇各種大小的白鼠餵食。白鼠來源不足時,可餵食一般的肉類、肝臟、貓糧等食物,但最好新增專用營養劑。

  石龍子、美洲鬣蜥、水龍等兼食植物的的品種,可餵食蔬菜、水果等,並添加了專用營養劑。

  蜥蜴的外形特徵

  蜥蜴是爬行類***爬蟲類***中種類最多的族群,全世界已知超過4,000種,主要分佈於熱帶。體型差異很大,從數釐米大的加勒比壁虎,到近3~5米長的科莫多龍都有。

  有些被稱為蛇蜥的種類腳已經退化,只留下一些腳的痕跡構造。它們因為有眼瞼和耳朵,所以能與蛇區分。

  許多蜥蜴能變換它們的顏色以因應環境的變化或壓力,例如變色龍。

  蜥蜴亞目***Sauria***爬行類***爬蟲類***的統稱。與其近緣的蛇亞目***Serpentes***合計佔整個現存爬行類的95%。共分18科,3,000多個種。熱帶地區種類和數量最多。從北極到非洲南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皆有分佈。蜥蜴的身體外形及大小在爬行類中差異最大。體長從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體重最輕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於150公斤。身體多細長,具長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洩殖腔開口外,體表覆以鱗片,一對眼睛和一對耳孔。如無外耳孔,則鼓膜位於表面,有些種於頭和體鱗下真皮內有骨鱗。鱗的表面覆以一層角蛋白。某些蜥蜴具鱗器官,鱗片鋸齒狀邊緣突出剛毛,可能用司觸覺。許多蜥蜴,尤其是避役***變色龍***和安樂蜥,能改變體色,可從亮綠色變為深巧克力褐色,體上線、帶斑紋亦可忽隱忽現。變色機制為黑色素細胞中色素顆粒的移動,顆粒集中時色淺,分散時色深。有些蜥蜴頸部具可伸展的皮褶,頭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皺褶等。頭顱的前部由薄的軟骨和膜構成。眼瞼多可動,兩眼之間隔以薄層垂直的眶間隔,眶後骨與鱗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個顳孔。上顎能相對於顱的其他部分而運動,有方骨,口可大張便於吞食獵物。

  多數蜥蜴具四足,後肢肌肉有力,能迅速奔跑及迅速改變跑動方向,Cnemidophorus屬時速達24公里***15哩***。有幾科蜥蜴身體延長,四肢縮短,乃至無肢體。壁虎、鬣蜥屬***Uta***及Acanthodactylus屬的趾上多緣飾以增加其表面積並防止陷入沙中,壁虎能在垂直的玻璃板上爬行。避役每足5趾,藉面板構成的蹼分為內外兩組,在後肢外側3趾、內側2趾各成一組,前肢反之,適雄體具成對的交接器官──半陰莖。王蜥能跑過短距離的水面。

養蜥蜴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