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脂肪肝偏方和食療法有哪些

  脂肪肝的產生是由於肝細胞質變和脂肪儲積過多導致的。哪些偏方能治療脂肪肝?治療脂肪肝的偏方有哪些?下面為大家介紹中醫治療脂肪肝偏方大全。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下脂肪肝的治療方法吧。

  中醫治療脂肪肝的偏方

  1、歸牡礪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祛痰化溼,活血消脂。主治脂肪肝。

  【偏方組成】當歸須60克,牡礪粉60克,白芥子50克,萊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烏80克,丹蔘50克,蒲黃60克,決明子150克,蘆薈30克,水蛭30克,澤瀉150克,麥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朮150克,陳皮50克。

  【用法用量】諸藥粉碎為末,過篩,水泛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前後,化驗血脂及肝臟B超檢查觀察對比。必要時以1/5量作煎劑,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療效。

  【加減】脅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祕結者,加大黃30克;乙肝病毒攜帶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2、楂澤瀉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偏方組成】生山楂、澤瀉各20~30克,丹蔘、生何首烏、草決明、黃精、虎杖各15~20克,白芍、醋柴胡各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1個月為1療程。

  【加減】若噁心者,加法半夏10克;若腹脹者,加炒萊菔子15克;若吐酸水者,減山楂劑量,加烏賊骨20克。

  3、米須麥芽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降脂利溼,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主治脂肪肝。

  【偏方組成】玉米鬚、麥芽、丹蔘、茯苓各30克,生山楂、何首烏、赤芍、當歸、白朮各15克,丹皮、青皮、陳皮、柴胡、黃芩、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20劑為1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50例,用藥2~5個療程,其中治癒27例,顯效13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

  4、參黃芪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偏方組成】黨蔘、黃芪各30克,茵陳35克,連翹25克,蒼朮、澤瀉、丹蔘、鬱金各20克,決明子、法半夏、黃芩、黃連各10克,川軍8克,生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

  【加減】若肝區脹痛者,加延胡索、香附各10克;若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何首烏各15克;若轉氨酶偏高者,茵陳加量至50克,桅子20克,垂盆草15克;若肝區光點密集,門靜脈增寬者,加紅花、桃仁各15克,莪術10克;若大便溏者,去大黃,加炒白朮、炒薏苡仁各15克

  【宜忌】服中藥期間,患者忌飲酒及肥厚之品,停服降脂西藥。

  【病例驗證】經用上藥2~4個療程治療脂肪肝患者78例,其中治癒56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3例。

  5、歸牡礪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祛痰化溼,活血消脂。主治脂肪肝。

  【偏方組成】當歸須60克,牡礪粉60克,白芥子50克,萊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烏80克,丹蔘50克,蒲黃60克,決明子150克,蘆薈30克,水蛭30克,澤瀉150克,麥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朮150克,陳皮50克。

  【用法用量】諸藥粉碎為末,過篩,水泛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前後,化驗血脂及肝臟B超檢查觀察對比。必要時以1/5量作煎劑,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療效。

  【加減】脅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祕結者,加大黃30克;乙肝病毒攜帶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脂肪肝的食療偏方

  1、黃豆白菜

  做法:黃豆60g,白菜乾45g,煎服。

  脂肪肝的飲食療法作用:黃豆中的皁草甙可與人體的脂肪結合,所含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並可防止肝臟內積存過多的脂肪。白菜有清熱利尿、消腫解毒及通便的作用。該方適用於脂肪肝、肝炎、糖尿病。

  2、芹菜炒香菇

  做法:芹菜400g,香菇50g,食鹽、醋、乾粉、醬油、味精等調料適量。

  脂肪肝的飲食療法作用:該方有補氣益胃、化痰理氣,有降壓、抗癌、降血糖、降血脂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適用於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

  3、首烏肝片

  做法:首烏液20ml***制首烏6g,開水20ml***,鮮豬肝250g,水發木耳25g,青菜葉少許,醋、食鹽、醬油各適量,油炒。

  脂肪肝的飲食療法作用:該方補肝腎、益精血,有明目、降血脂、降壓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主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神經衰弱和老年體虛便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