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會正能量故事

  開晨會的時候不妨講幾個有正能量的故事給自己的員工補充正能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自卑的歌唱家

  羅伯特梅里爾是美國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他演唱了很多著名歌曲,有很多位美國總統聽過他唱歌。

  羅伯特在鄉下長大,小時候有點口吃,同學們經常嘲笑他,因此那時的他很自卑,害怕和別人交流。上課時他害怕老師提問,所以總是躲避著老師。羅伯特十五歲時,世界經濟大蕭條,他只好輟學回家。不過,這讓羅伯特感覺很高興,因為他終於不用再忍受同學們的嘲笑了。回到家後,羅伯特跟著父親一起去送貨。

  羅伯特的母親是一位業餘歌手。羅伯特耳濡目染,對唱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經常在家裡唱歌,而且一唱歌,他的口吃就不治而愈了。母親見羅伯特這麼喜歡唱歌,就帶他去拜見一位很有名望的聲樂老師,老師答應教他聲樂。正是這位老師,改變了羅伯特的一生。

  母親和羅伯特並沒有把他學習聲樂的事情告訴父親,因為他們害怕父親會反對。不過後來父親知道了羅伯特學習聲樂的事情,也並沒有阻止他。

  羅伯特十八歲那年,有一次他在送貨的路上看到一個旅遊莊園要招收一名暑假工,給莊園的女生合唱隊當助手,羅伯特忍不住報名參加。在選拔時,他上臺唱了一首歌,贏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得到了這份工作。在演出之前,他非常緊張,但是他很快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出色地完成了第一次演出。當他第一次聽到觀眾熱烈的掌聲時,他激動得哭了出來,他知道他的這條路選對了。

  儘管羅伯特每次演出前都會緊張,但是他只要站在舞臺上,膽怯就會消失,這進一步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他最終成為美國最負盛名的男中音歌唱家。

  羅伯特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但是隻要努力克服,它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或許還能成為前進的動力喲!

  :要能忍受人才的傲慢

  1923年,美國福特公司有一臺大型發電機不能正常運轉了,公司裡的幾位工程技術人員百般努力都無濟於事,眼看要影響到整個生產計劃。福特心裡焦急萬分,沒辦法,他只得到一個小廠裡去請來一位很傲慢但據說對電機特別內行的德國籍科學家。

  這位科學家名叫斯特曼斯,他來到福特公司後只要了一架梯子和一根粉筆,然後爬上爬下在電機的各個地方靜聽空轉時的聲音。不久,斯特曼斯用粉筆在電機的左邊一個小長條地方劃了兩道槓槓,對福特說:“毛病出在這兒,多了16圈線圈,拆掉多餘的線圈就行了。”

  技工人員似信非信,但只能照他的話試試運氣。不料電機果真奇蹟般地正常運轉了。大家都對斯特曼斯表示感謝。斯特曼斯卻傲慢地說不要感謝,只要1萬美元的酬金,並對目瞪口呆的眾人說:“粉筆畫一條線不值一美元,但知道該在哪裡劃線的技術超過9999美元。”

  福特心裡清楚,斯特曼斯儘管傲慢,會使自己失面子,但卻是真正的人才,是企業走向發達的根本之所在。所以他不僅愉快地付了1萬美元酬金,而且表示願用高薪相聘。

  誰知斯特曼斯毫不為所動。他說他現在的公司曾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救過他,他不可能見利忘義背棄該公司。

  福特一聽,更覺得斯特曼斯講信用、重情義,如此人才實為企業所必需。於是,福特毫不猶豫地花巨資把斯特曼斯所在的公司整個買了下來。

  以福特之地位和財勢,竟願意“丟面子”忍受斯特曼斯的冷嘲熱諷,是因為福特清楚成大事者必以人為本,斯特曼斯便是他賺取更多錢財的無價之“青山”,所以他也敢於不惜工本留下斯特曼斯這塊“青山”。

  人的“身段”是一種“自我認同”,並非壞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自我限制”。在非常時刻,應該學會放下“身段”,否則會讓自己無路可走。

  :忍辱可以保住自己的“青山”

  西方中世紀的神權高於王權,最高權威是教皇,他凌駕於各國國王之上,具有無上的權力。在一系列的權力衝突中,教皇差不多總是當然的勝利者。

  107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與教皇格里高利爭權奪利,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亨利早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獲得更多的獨立性;教皇則想加強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權都剝奪殆盡。

  亨利首先發難,召集德國境內各教區的主教們開了一個宗教會議,宣佈廢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職位;而格里高利則針鋒相對,在羅馬的拉特蘭諾宮召開了一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宣佈驅逐亨利出教。“開除出教”是最令人害怕的一種懲罰,它等於宣佈剝奪了一個人的一切社會地位和社會關係,甚至生命。當時亨利四世在國內的基礎並不穩固,教皇的號召力非常之大,一時間德國內外反亨利的力量聲勢震天。特別是德國境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興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發起了挑戰。

  亨利面對危局,被迫妥協。1077年1月,亨利身穿破衣,只帶著兩個隨從,騎著毛驢,冒著嚴寒,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前往羅馬,向教皇請罪懺悔。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利沒有辦法,只好又前往卡諾莎去拜見教皇。到了卡諾莎後,教皇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入。為了保住皇帝寶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門前求饒。當時大雪紛紛,天寒地凍,身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脫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開門相迎,饒恕了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諾莎之行”。

  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贏得了勝利,但實際上,恰恰是他救了搖搖欲墜的亨利四世。他使得眾多追隨者大為失望,而亨利恢復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然後派兵把封建主各個擊破。並剝奪了他們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內部反抗勢力遂逐一告滅。

  在陣腳穩固之後,亨利立即發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殺手鐗”——開除教籍,但這回卻完全失策了。原來的支持者已被滅除,中間派在“卡諾莎之行”後已不敢信任教皇,紛紛投靠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強兵壓迫,所向披靡,格里高利棄城而逃,最後客死他鄉。

  人們一般認為“留得青山在”、“臥薪嚐膽”這一類的計策做起來很容易,只要決心一下,把自己“豁”出來就是了!實際上問題遠非這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