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和孫子故事

  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更是強烈突出這個重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簡介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從前有一個眼晴不好、耳朵不聽使、吃飯吃不好的老人,兒子和兒媳婦都嫌棄他,有一次老人把瓦盆打碎了,兒媳婦就給了老人一個木盆。有一天,他的小孫子把木塊揀起來,拿來做了一個木盆給父母用,兒子和兒媳婦都很尷尬,知道自己做錯了,覺得很慚愧。

  全文

  從前有個很老很老的老人,眼睛花,耳朵也背,雙膝還不住地發抖。每當他坐在餐桌前吃飯時,湯匙也握不穩,常常把菜湯撒在桌布上,湯還會從嘴邊流出來。兒子和媳婦都嫌棄他,老人只好躲到灶後的角落裡吃飯。他們給他一隻瓦盆,把飯菜盛到裡面給他吃,而且每頓飯都不給老人吃飽。老人很傷心,常常眼淚汪汪地看著桌子。

  有一天,老人的手顫抖得連那隻瓦盆都端不穩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兒媳婦沒完沒了地訓斥他,老人一聲不吭,只是不住地嘆氣。他們於是花了幾分錢買來一隻木碗給老人吃飯用。

  後來有一天,老人的兒子和媳婦正坐在那兒吃飯,四歲的小孫子在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一起。

  “你這是幹什麼呢?”父親問。

  “我要做一隻木碗,等我長大了,讓爸爸媽媽用它吃飯。”

  聽到這話,兒子和媳婦對視了一會兒,最後哭了起來。他們立刻將老人請到桌邊,讓他從此和他們一起吃飯,即使老人潑了點什麼,他們也不再說什麼了。

  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格林童話》,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祖父和孫子》這個故事。裡面講的是從前有一個眼晴不好、耳朵不聽使、吃飯吃不好的老人,兒子和兒媳婦都嫌棄他,有一次老人把瓦盆打碎了,兒媳婦就給了老人一個木盆。有一天,他的小孫子把木塊揀起來,拿來做了一個木盆給父母用,兒子和兒媳婦都很尷尬,知道自己做錯了,覺得很慚愧。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個老人非常可憐,人都有同情心的,可憐的人我們應該更關心他們,而不應該嫌棄他。眼睛不好使,耳朵不聽使喚,吃飯時把菜湯撒在桌布上,這些現象人老了自然會有的,這時候我們年輕人更應該幫助他們,而不是讓他們到一邊去。當我讀到“兒媳婦沒好氣地訓斥了老人一頓”時,我彷彿看到了老人那無奈的樣子,我覺得親人之間應該互相體諒,不應該打打罵罵的,何況那是老人家呢,我們不是都說尊老愛幼嗎。

  現在,一些年輕人都找藉口說工作忙,把老人送到老人院裡,其實老人表面是很樂意的,心裡是很難過的。老人為我們忙活了大半輩子,現在到享福的時候了,卻把他們送到老人院裡了。老人是很想全家人團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地過日子,哪怕是在一起吃一頓飯也很開心的,這些你們都知道嗎?所以,我們年輕人應該多關心一下老人,多瞭解老人的心情,多與他們談心,這樣老人們開心,我們也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