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標讀後感

  那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最近我們學校組織學習了新課程標準,讀完這本書後,收穫頗多,下面就如何進行新課程作文教學,本人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些淺顯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之樂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先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才能如花香引來蜜蜂一樣。那如何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遨遊書海,採珠拾貝呢?

  1、課內引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家庭對他們的引導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要立足課內,帶動課外。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小學語文教材為指導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種有利的因素。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學校開設了讀報課,我經常以讀報課讀報為切***,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讀報是一項花費少、受益大、教育意義深的課外閱讀活動。根據要求,學生多數已訂閱一報一刊,如《中國兒童報》、《中國少年報》、《拼音報》、《小學生學習報》、《未來作家報》等,這些報刊版面新穎,內容豐富,具有實用性、趣味性和時效性,學生可從報中獲取大量的社會知識和各種資訊,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積極的閱讀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

  2、故事引趣。小學生最愛聽有趣動人的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並茂、娓娓渲講,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令人感動的情感世界裡。正當孩子們期待大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欲知後事,請自讀全文。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引導他們去閱讀相關的書籍。

  3、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激發興趣。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穫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蒐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餘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4、開展讀書活動。當學生有了一定量的課外閱讀之後,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了。例:①閱讀欣賞課,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賞,與同學交流;②閱讀表演課,學生自由組合成一個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寓言、童話,結合學生的閱讀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讀書活動是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徵的孩子喜歡的一種形式。

  二、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之會讀

  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穫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

  1、課內外結合,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教師要以課內帶課外,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促進課上的學習。在課內閱讀中教給學生讀書“六字訣”,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1***讀。讀內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劃。給優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加點劃線。***4***摘。摘抄好詞佳句。***5***想。讀後思考所得所感。***6***記。背誦精彩片斷、優美範文。

  2、同時又歸納了以下幾種主要的課外閱讀方法:***1***抄讀法。每讀一篇優美短小的文章,先把它抄錄下來,然後反覆誦讀;或者一邊抄一邊讀,抄好了校對時又讀幾遍。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在抄讀中博覽群書,能幫助記憶和加深理解,打好語言文字基礎,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意思。***2***精讀法。在一段時間內,選擇幾篇從思想內容到內容表現都比較完美的作品,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把它們讀熟讀透。從字詞句、篇章結構、思想內容、表現手法,到讀音、標點符號,都要弄懂弄透,細細品味。精讀,重在質量,汲取知識的精髓。***3***瀏覽法,又叫略讀法。我們需要讀的書很多,可是時間和精力又很有限,為了儘可能地擴大知識面,廣開眼界,對於一些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的文章,必須採取走馬觀花的瀏覽方法。有的文章,是屬資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內容就行;有的文章,雖然重要,但目前對於自己還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記下一個綱目和出處即可。瀏覽,重在廣博,知其大意,拓寬知識面。***4***跳讀法。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有選擇地讀,與自己需要有關的重點讀,無關的則跳過去不讀。跳讀,重在“為我所用”,又保證讀的數量。此外,還有快速讀法、做卡片讀法等。課外閱讀,做到精讀和博覽相結合,學生就會獲得廣博的知識和技能,為寫作奠定紮實的基礎。

  三、推薦好課外讀物,使之有選擇地讀

  小學生鑑別能力、免疫能力較差,而課外讀物又是良莠並存,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內容健康、體裁多樣、語言生動活潑、深淺適度的讀物。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選擇讀物要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相關。對小學生來說,最好結合教材,指導選擇課外讀物。比如結合夏明翰、江姐等英雄人物的課文,推薦閱讀有關革命回憶錄、故事和革命題材小說《紅巖》等;結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之戰》等課文就推薦閱讀有關的歷史故事書《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又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導學生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選》《世界優秀童話故事》等,學了《王獻之練字》就可指導學生看《中國古代勤學故事》叢書等。

  2、選擇讀物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

  3、推薦的書籍思想內容要正確健康,符合教育方針和時代的需要。

  四、組織各種活動,檢查閱讀效果

  為了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總結閱讀的收穫,促進學生認真而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必須重視課外閱讀效果的檢查。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望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穫明顯,得到教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百科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於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遠方,我們老師和家長帶學生到達不了的地方,書可以帶他們到達。如果我們想把學生教育好,讓他們能學到真正的學問,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首先我們需要並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幫助他們從學習熱愛讀書和怎樣讀書開始。

  篇二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讀後感 湖北省恩施鶴峰縣實驗小學 周從英

  我讀了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的由徐燕主編的《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找出了和以往的語文課標的異同,明確瞭解了教學的側重,為自己的教學指明瞭方向。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文化空間。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生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轉變方式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轉變了,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的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的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時間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人寫得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