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少年勵志故事

  青少年都喜歡看關於青少年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相遇少年時

  是梳著長長劉海的少年時候,聽人提他,只當是天邊的人,不問底細。某日好奇,路過,推一推他的木窗,瞅他。他穿白底子上印著淡藍細紋的的確良短袖衫,伏在桌上,低頭翻書。風從書頁間穿過,戴著眼鏡的那人,在窗裡,在書裡,像一隻泊岸的船,與我是隔著海的。

  到底照過面,一週總有三四次。聽他說話,聲音像午夜的電波。眾女孩繞他左右,紅衣綠裙像一群妖嬈的蜜蜂,目光架著目光,將他狠命地往高處抬。自己扭扭頭,不與眾人同路。

  過了一個冬天,又過了一個春天,槐花就開了。黝黑嶙峋的枝幹上,槐樹的葉一寸寸地厚起來,像一片正漲潮的海。白的槐花起先是有點淡綠甚至鵝黃的,含著苞,緊緊地收著。像小綠襖襟上的淺色盤扣,羞澀而矜持,鎖著春色。

  我在花下走,那是每天必經的路口。良辰,美景。他就那樣地來了,在我身後。是放晚學,等著眾人散盡,一個人迎著掛在樹腰上的夕陽回家。聽見鏗鏘的腳步聲,一扭頭,他已走進了我的影子裡。金色的夕陽下,兩個人的影子一前一後疊在一起,像一片洇開的墨。年少,未及言語。人已驚心動魄。多想快快變成一朵小槐花,捂著胸口,躲到樹叢裡去,待他走遠了,再攀上枝頭,遠遠地看他。

  他走近了,近到似乎我抬一抬睫毛,都會撞上他的肩膀。於是心潮翻滾,像暗夜裡一片傾斜的海。悄悄回頭看他,也是一身的夕陽披下來,西裝上的扣子反射著溫暖的暮光,隨著他輕捷的步子,爍爍地動著。那一刻,彷彿一個青春的寶匣徐徐開啟,珠光一縷縷射出來,灼著人的眼。想要伸手,卻誠惶誠恐,只有兀自心動著。他是認識我的,我知道。槐花下,他看著我淡淡地笑,我也笑笑,後低頭。

  他說:“回家?”

  我說:“是。你也回家?”

  ……

  我說:“這花開得太盛了!真捨不得它再開下去了!”

  明天還能遇見嗎?怕。可是,也盼。

  雨後的晨,上學趕早,心裡著急那一樹的槐花。那時新讀了《紅樓夢》不久,裡裡外外,浸染的都是黛玉的憂傷。一夜的雨,殘花拂了一地,又濺了幾點泥,眼前一片傷心地。

  人世間一定有奇巧難解的緣分,不然,那落英繽紛的時節,怎會重新與他相遇?

  那樣的清晨,過雨的落花將空氣氤氳出一片芬芳的涼意,像是我手中正捧的一首唐詩,正沉吟恍惚間,冷不丁,他從插圖裡走出來。

  過了小橋,穿了竹林,徑直來了。似乎意外,卻又覺得就是這樣的下文,冥冥中,早就寫好了的。

  我說,“花都落了一地了!”

  然後,難過得不能言語。那是多年前的一個少女的憂傷啊!隱隱知道,命運裡有些是無可把握的,就像眼前的槐花。縱然純潔,也終究難免凋零,終究要付之清風、隨了流水的。

  他伸手接住一朵正在飄落的溼槐花,送到鼻子前,深情地嗅。輕輕問,你寫詩,我可以看你的詩歌嗎?原來,私下裡,他是在別人面前悄悄打聽著我的!在我扭頭的孤清姿態面前,他的目光穿過眾人,在我的背影上有過探詢……

  是的,我當然願意,在紙上靜靜地流瀉我的憂傷,而他,就是那唯一的讀者。我的心底有那麼一串串的謎,我只願命運安排他來告訴我謎底。如果愛情是一場苦劫,那麼就由他給我的心劃一道淺淺的口子,再由他給我縫上。痛也緣他,歡也緣他。

  相遇少年時,是繞過了歲月裡的暗礁險灘、峰迴路轉,於無涯荒野把一個對的人早早從人海里撈起,認定。一個少女的憂傷,從此以分行文字的形式,被那個人溫暖地接在手心裡了。

  如今,每逢槐花似雪,我會拉上一個人,看花去。不只是因為,我們曾經相遇花開時。還因為,他承載了,我一輩子的悲喜。

  :誰解少年愁

  有時候,只是詩情畫意的憂傷

  今年的雨天分外多,那個週末,窗外又是淅淅瀝瀝的小雨。時鐘已經走到上午10點,女兒的房門還沒開啟。我忍不住,推門而進。發現窗是大開著的,而女兒側坐在窗臺上,溼潤的雨絲已經打在她臉上了。我可以看見她的側臉,清澈的眼神裡,有著幾許憂愁。

  我下意識地問:“怎麼了?”

  她神思依然恍惚,嘴裡喃喃地道:“不知為什麼,我好憂傷哦。”

  自從養育女兒開始,我已經學會了慢處理。我也上前,靠窗而站,溼潤的空氣撲面而來,雨絲斜斜地在天地間飛舞,織成了一幅接天連地的素紗。

  這樣的景色,美則美矣,卻真的引人憂傷。我想起那則科普知識:陽光裡含有令人愉悅的因子,所以沒有陽光的雨天,總會引起許多人的愁思。

  我將心中所思告知女兒。她不耐煩地打斷我:“娘,你可真是,老是用那種科學的東西來解釋種種現象,真煩。”

  我一愣,瞬間便明白了,此時此刻,憂傷的情懷對於鮮花般的女孩來說,是一種詩情畫意,是一種無需人分享的美麗寂寥,是她內心對外界的一些感受。不再是童年時那般的好奇與衝動,而是一種對人生的感知與探索。

  我輕輕地退出房間,在客廳裡打開了音響。整個屋子頓時環繞起了德國著名的長笛《午夜天鵝》,這首用低音長笛奏出的曲子,飽含著憂傷,卻渾厚如大地一般。

  女兒終於出來了,邊吃早餐邊說:“一會兒,我去圖書館借幾本書。”我問:“我也想去,要不要一起?”她點頭,邊吃邊說起了張恨水的小說。

  我笑:“要不去借幾本詩集看看,你這個年齡,恰好是可以將剛才的憂傷變成美麗詩句的最好時間段。”女兒撐著頭,沉思著:“我從來都沒有好好去讀過詩呢。”

  “在水一方,有位佳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佳人,也許是心中的愛人,也許是遙遠的理想,因為遙遠或者不可捉摸,而格外地引人惆悵。而青春期孩子特有的敏感與情愫,都會讓他們這種憂傷情緒比成年人多得多。

  這是一種美好的體驗,實在是無需我們做父母的著急,反而我們應該欣喜孩子終於成長,欣賞那些年輕的情懷。

  有時候,是不能證明

  自己的懷疑與茫然

  高一一開始,女兒由原來初中時的優秀學生變成了中等成績的學生。她的性格又安靜溫和,所以,無論是老師課堂上的點名提問,還是班級的各種活動,都與女兒無緣了。從一個不需要自己爭取便能得到老師同學關注的學生,到一個默默無聞被淹沒被遺忘的中等生,這中間的失落,其實是局外人難以真正理解的。女兒有數次與我和她爸說起過,我們完全沒有體會她想表達的那種失落情感,想要得到我們的安慰,反而是立刻列出各種方法讓她去施行,去獲得成就感。

  漸漸地,她不再跟我們說起班級裡發生的事。每次問她,她都用“不錯啦,還好”這樣很模糊的字眼來搪塞,而我雖然有點兒不安,卻也自我安慰地相信,她在學校裡真的沒事發生。

  直到某天,女兒興奮地告訴我,她做了一件令自己非常開心的事。

  我側耳傾聽:原來,她一個人在食堂吃飯,看見了一個別班的女生,紅著雙眼一個人孤獨地坐在那裡吃飯。她的心一動,忽然覺得十分理解對方,想接近對方,安慰對方。她猶豫片刻,終於端起碗走了過去,安慰那個女生。幾句話,就讓那個女生露出了笑顏。她們並沒有就此留下彼此的姓名,一餐飯後,又各自散了。但那個女生的笑容,讓女兒深深地滿足了,滿足到想立刻與我分享。

  我也愣住了,我完全想不到這樣一件小事,會需要很大的勇氣才會去做。也沒有想到,陌生女生的笑容,會讓女兒那麼滿足。

  那一刻,我覺得說什麼都是虛偽。我只是呵呵地笑,心中在反思:成就感原來可以來源於這樣的小事呀!那些我們所提供的方法,都不是她的體驗,所以,她做起那些來,不自然不情願而且心虛。於是,沒有很好的效果,不僅沒能提升,反而是降低了她的成就感與自信度。

  只有那些她發自內心的,才會令她真正感受到快樂、滿足、成就與自信。

  自此後,我不再對女兒的傾訴做太多自以為是的迴應,只是靜靜地聽她說。而她說完後,我會摟著她,靜靜地享受那個擁抱。有時候,在我的懷抱裡,她會哭起來。有時候,她會在我的懷裡拱一拱,然後就回抱著我說:“嗯,過一會兒就好了。”

  果真,過一會兒就會好起來。

  高一下學期,她又離開剛剛熟起來的同學,去了文科班。她半年前遇到的一切都會再來,不過這一次,她已經沒有了太多失落。她有了很大進步,新班級的班幹部及課代表自薦時,她高高地舉手,當上了地理課代表。

  但是,失落與茫然依然常伴隨著她,有時候在餐桌上沉默,有時候則語不達意地跟我講一些事,或者一些零碎的情緒。我都會關注地傾聽,而不主動提出解決的辦法。

  也是從一段經歷中,我發現了,當孩子向我們傾訴時,他們首先需要的不是家長提供辦法上的幫助,而只是需要我們去理解他們的情緒。這時候,我們最好的辦法便是聆聽與擁抱,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發自內心的愛、關心與理解。而那些具體的應對辦法,其實他們自己早已經心中有數,只是欠缺一個合適的機會去做。如果他請求父母幫助時,再給他建議吧。

  有時候,她會懷疑一切,

  看破一切

  一直以來,女兒的生活都是簡單而平靜的,她也一直對人性抱有美好的態度。直到,身邊發生了一件事。

  學校里居然出了一個專門盜竊手機的集團,幾乎女兒認識的每一個同學都丟過手機。學校查到了那個小集團,原來是3個本校學生與社會青年聯合起來偷手機賣,其中有一個是女兒的同班同學。那個男生很具幽默細胞,常常搞怪引得班上笑聲陣陣,也讓他與班裡同學都十分親近。

  然而,這種親近只是他方便偷盜的手段之一,這讓女兒無比傷心:那樣單純的年齡,就已經這樣虛偽;平日的同學情誼竟然沒在他心裡留下一絲痕跡嗎?看班上同學丟了手機後難過,他就沒有一絲內疚嗎?女兒丟的那部蘋果手機,更是她花了一個暑假照顧小表弟得來的謝禮,於她而言意義重大,是人生第一次自己掙來的貴重禮物。

  女兒陷入了深深的消極情緒裡。

  別有居心、背叛、虛偽、利用……這些人性裡的陰暗東西,她總以為是遙遠的事,真的發生在身邊時,她難過到由此及彼而懷疑所有的人性,難過到對人生絕望。

  當一個人相信一件事時,他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證明那件事。所以,我察覺到女兒的絕望時,故意說起各種各樣的美好,而她卻用一個最悲催的結局來摧毀我所說的美好。我散步時指著玉蘭說好香時,女兒冷冷地說:“很多香氣都是殺死人的利器。”當我說游泳池裡的水好清時,她又冷冷地說:“每年不知多少孩童死於水中。”當我說誰誰結婚了,她則說,說不定3個月後就離婚。

  那陣子我快被她逼瘋了。但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件暖心的事。她的手機在街上走路時丟了,結果撿到的人通過通訊錄上的電話,幾番轉折,最後將手機還了回來。

  也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讓女兒活了過來。她激動地說起這件事時,我也說了許多親身經歷的溫暖事件。我上大學時在火車上被偷了錢包,但陌生人借了我50元,讓我在下火車後能有錢搭長途汽車回家。回到家中後,我首先做的便是按照地址將50元寄給了那位陌生人。

  這人性裡的溫暖與信任,是環環相扣的。

  那天晚上,女兒與我出去散步,玉蘭的芳香襲來時,她抬起臉深深吸一口氣說:“好香。”我欣慰地笑了,那個熱愛生活的女兒又回來了。

  青春期的孩子,對社會對家庭對未來都有著相當高的期許,也很容易因這些期許落空而受傷甚深。所以,當他們因為某人某事陷入深度失望之中,父母們便要打起精神,從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溫暖,分享自己積極上進的人生故事來打動他們。

  真正好的教育,是要根據孩子們的性格特質、成長經歷、獨特愛好,在合適的時間地點來進行的。我女兒是個頗有文藝氣息的孩子,所以我用獨特的音樂、有哲理的句子和故事來幫助她。相信你也會用合適的方法,去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度過情緒低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