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勵志小故事

  有夢想就勇敢的去追求吧!分享幾個關於追夢的勵志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走過我自己

  遼寧/趙晶晶

  很多人都說,高考是黑色的六月,因為它太重要了,一紙定乾坤。古時的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金榜題名,而我們為了一張寫著“錄取通知書”的紙片要辛苦十二載。但我們比他們要幸福得多,高考每年都有,科舉考試卻三年才有一次……

  我走過高三,也走過高四。作為一個僥倖實現夢想的學子,我收穫了很多,感悟了很多。

  傷心總是難免的

  高三時,生活單調並且乏味。我的成績一直在中等偏上的區域徘徊。因為覺得自己考一個二本的學校還是可以的,所以我從未努力學習過,每天都過著無所謂的生活。上課時聽時不聽,自習時無所事事,習題、作業想做才做,模擬考前也不認真複習。每次考試之後,考得好並不覺得欣喜,考砸了也不會懊惱灰心。高三上學期末,我甚至開始厭學。我變得討厭坐在教室裡,一看到星星般繁多的習題就心情煩躁。我渴望到外面去,無論哪裡都好,只要不是教室。於是我逃課,雖然只是週六、週日下午的自習課。我沒有鑽進網咖或別的地方去玩,只是在大街上走來走去,揹著一個空空的書包,心裡也是空空的……

  現在與我同寢的女孩談起高三時,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感和體會。一個女孩說,高三對於她是痛苦而且麻木的,殘酷的競爭、沉重的壓力,一次次壓得她喘不過氣。另一個女孩卻說,她的高三幸福又充實,每天不停地做題、背書,雖然累,但很快樂。而我的高三,沒有痛苦,但也沒有快樂……

  2005年高考,我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落榜了,正符合了那年語文的作文題。整整一年的得過且過,讓二本學校距離我都是那麼遙遠。說不清知道成績後我的感覺是什麼,起初是不相信,然後便有了傷心、悔恨、自責……

  不甘心上一個三本學校,我便選擇了復讀。

  去學校報到之前,我對復讀充滿了好奇。然而真到了那一天,我卻害怕了。

  媽媽走的時候,我好難過。淚水在眼眶裡轉了好幾圈,我強忍著不讓它掉下來,我怕媽媽見了會擔心。我笑著對她說再見,但我真的好想放棄復讀,跟媽媽回家去。可是復讀是我自己的選擇,我要完成它。

  真正生活在這裡,才發現現實與我所想的背道而馳。學校在離家三小時車程的一個縣城,並且是老城區的最北邊,偏僻得讓人難以置信,學生一律不許出校門,每週只有星期日下午第四節課可以自由活動,每四個星期才有一天半假,可我單單花在路上的時間就一天,只能在家待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每天不到五點半就要起床出早操,然後便是一整天的忙碌,一直到晚上十點熄燈。

  那是怎樣的痛苦煎熬啊,我想逃了,即使做一個可恥的逃兵也無所謂。就在我的逃跑計劃即將成功的時候,班主任的幾句話讓我猶豫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一年的辛苦換來的是明年六月的快樂果實,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

  是呀,也許這一年是我人生中的一道坎,不勇敢面對就永遠越不過去,人生也將在這一刻停滯不前。最後,我還是留下來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發掘出不少復讀生活的快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早晨跑操時,其他人在背小本本,我則仰頭看天。天氣晴朗時繁星滿天,我總能找到獵戶座。教室裡的空氣也不像我想的那樣死氣沉沉,課間時有歡笑,也有歌聲。雖然一天中在寢室的時間不長,但我們總是能開著玩笑,講著趣事。只有週日下午一節課自由時間,那就好好利用它吧,跟媽媽、朋友通電話,傾訴自己的快樂和痛苦。原來這裡的生活也是美好的。

  更快地接近成功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的成績提高了145分,從距離二本線幾十分變成超過一本線45分。你是否好奇我用了什麼招數提高了成績呢?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都是些眾所周知的方法。

  學莫先於立志。

  理想,決定一個人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併為其提供前進動力。每個考生心目中肯定都有自己理想的大學,若沒有,那便趕快尋找一個吧。有了目標,就知道勁兒該往哪兒使。

  當時我的目標是吉林大學,因為有個朋友在吉大學習軟體工程。因為擔心考不上,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我還在一張書籤背面寫下了“目標吉大!”幾個字,時刻激勵著自己。雖然我並沒有進入吉大,而是選擇了海濱城市大連,但正是吉大這個理想,讓我在疲乏、厭倦的時候繼續學習,並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停止在山谷的人永遠也翻不過大山。好的理想便是一個好的開端。

  只有理想卻不努力,那理想便是空想。理想的花苞需要勤奮去澆灌才能開放。天才出自勤奮,這是真理。不管多麼聰明的人,如果不勤奮,也終將一事無成。

  我不是一個十分勤奮的學生,但也比以前勤奮了許多。雖然我沒有自己買習題冊或輔導書,但老師發下的習題和卷子我都認真地去做,也認真改錯。自習課時,我或者做一套題,或者看看課本整理筆記等。這在以前,那肯定是我發呆的時刻。在班裡140個同學中,我一定是做題最少的人,但只是一點點的勤奮就讓我受益匪淺,更何況是更多的勤奮呢?

  學習應勤奮,但我是堅決不會在晚上11點後仍然挑燈夜讀的。白天的緊張學習已經讓人很累了,大晚上的還要不停地使喚大腦,這會使我們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並且晚上就是用來睡覺休息的。如果睡眠不好,就會影響第二天一整天的學習效果。用晚上幾個小時低效的學習替換一天的有效學習,誰都知道是不划算的。

  學海本無涯,唯勤是岸。合理安排時間,勤奮學習,才能迎來金色的六月。

  好方法就如一條捷徑,讓我們更快地接近成功。及時總結,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

  我的方法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我還是想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課上認真聽講。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就是課堂,老師講授的內容也是多年總結下來的。課上認真聽講45分鐘,頂得上課下埋頭學習一個半小時。上課時我總是把老師黑板上寫的、口頭上說的所有要點都記錄下來,課後再總結分類,不放過任何資訊。二、改錯和滿分答卷。已經跌倒過一次,怎麼能在相同的地方再跌倒一次?改錯,不只是簡單地改正一道題,從中還能獲得自己不熟悉的知識和正確的解題思路。每次考完試後,要改正每道錯題,使卷子成為滿分答卷。還可以將題目拓展,變換成其他題型,舉一反三,做成一份超滿分答卷。三、不同科目有不同方法。語文注重平時積累;數學要在大量做題中領悟做題思路和技巧;英語閱讀和詞彙十分重要;生物雖是理科,但很多東西需要背下來,應該勤看課本;化學要注意實驗和對物質特性的瞭解;物理需要理解,理解了題意,題就做對了一半。

  不能用它來悲傷

  “你笑,全世界的人都跟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在哭。”

  在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的時候,由於前幾次月考成績不理想,加上我對學校生活的不適和厭倦,我的情緒變得非常糟糕。我無心學習,內心充滿了煩躁。在這樣緊張重要的時刻,我暫時放下學習,向班主任請假回家調整心態。在家的那幾天,媽媽為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陪我逛街買衣服,我還換了新發型,其間媽媽還找到一個心理諮詢師為我排憂解難。我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心態也趨於平和。三天之後,我帶著一份好心情奔回學校,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

  良好的心態為考場上的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提供了保證。人要快樂,高考前更要快樂。若平時考試考得不好,那就和同學聊一些有意思的話題,然後笑成一團,不去想成績,不去想高考。高考時也要讓好心情伴隨自己走入考場。正如朴樹的一首歌中唱的那樣:“你的生命它不長,不能用它來悲傷;那些壞天氣,終於都會過去。”

  曾經有人這樣用魯迅的作品形容高中各年級:高一,《吶喊》;高二,《彷徨》;高三,《狂人日記》;高四,《墳》。我要對你們說的是,高四並不是“墳”。作為一個復讀生,我深知復讀生承受著比應屆生更多、更重的壓力,但這並不足以壓垮我們,只因復讀生有著更多的複習時間和學習經驗。在學***找快樂、製造快樂,高四生活一樣可以生機勃勃、歡聲笑語,高四的金子也能發光。

  有付出就有收穫,一年的辛勤勞動會換來豐碩的果實。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屬於你們的時間離零越來越近,重視起每一節課、每一道題、每一分、每一秒,在2007年的夏天伊始,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卷。

  :復讀時棄理轉文

  昨天,陝西省2008年高考成績公佈,西工大附中的郭薇以693分的優異成績名列全省文科第一名,其中語文138分、數學149分、英語140分、文綜266分。

  郭薇***5月出生於秦嶺腳下的山溝裡,爸爸郭新榮是當地一運輸公司的副經理,媽媽楊鳳嬌是一名車間技術員。一提起女兒,爸爸郭新榮開口就說,郭薇是個自強自立的好孩子。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郭薇從小就養成了自立的好習慣。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郭薇就在寶雞的劍橋英語學校學習英語。那時她才10歲,家距學校30多公里的路程,每個星期天上課時媽媽給小郭薇5元錢,她自己揹著書包坐長途公交車到寶雞市整整上一天課,然後,自己再坐公交車回來。郭薇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班裡的尖子學生,她每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2004年初中畢業後,以寶雞市中考前三名的成績被西工大附中錄取。

  郭薇的爸爸介紹說,學習對郭薇來說,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情,她把學習從來不看做是負擔,而是在快樂中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孩子一直在爸爸媽媽的身邊學習,她從來都是自覺地做作業,家長從不督促。一般情況下,郭薇的作業在學校就已經全部做完,在課外很少做作業,而是喜歡打羽毛球、乒乓球,喜歡彈鋼琴。現在,郭薇的鋼琴水平已經達到業餘9級。

  同學們說,郭薇的自身素質也很高,語、數、外都很拔尖,之前學校幾次模考她都在前幾名。她平時樂於助人,大家把她視作榜樣,尤其數學、英語很棒,經常像小老師一樣幫助同學解答難點。她學習有獨到之處,善於尋找學習上的問題與老師深入交流,從而取得更高妙的學習方法。

  2007年,作為理工科考生的郭薇考了670分,報考了北京大學,結果沒被錄取。復讀這一年,她由理科轉報文科,目標還是北京大學。年初,她在北大自主招生考試中取得優秀成績。在今年高考的晚上,郭薇仍然很悠閒,她為了保持輕鬆的心態,晚上9點多鐘還在乒乓球桌旁奮力扣殺。考試結束後,她第一次估分是630分,第二次估了650分……在家裡呆了些日子後,她就去東北了。

  昨天,郭薇從同學的電話裡得知自己成了陝西的文科第一名後,驚訝地說:真是沒想到!

  :一位中等生的百日之戰

  陳飛榮。以565分的總成績幸運地被福州大學建築學院錄取。就在高考前兩個月,他被班主任老師預言最多能上一個好點的二本,然而最後一個月後的高考,卻促使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抒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最終的成功?相信他高三最後的突擊策略能給你們啟發,找到勝利的希望。

  做加法保持一顆平常心

  記得在我高考的百日誓師大會上,我們學校特地請來了一位高考狀元充滿激情地講述自己如何從年級80名的排名努力,一躍成為高考狀元的經歷。那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備受鼓舞,在心裡憧憬著自己也會成為黑馬,躍過終點的光輝時刻。

  定下高目標為之奮鬥固然很好,但在高考臨近之時,我想,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合理選擇目標更為重要。經過高考,我發現,確實有少數人能夠超水平發揮,超越平時的成績,但大多數人還都是發揮了自己原有的水平。就拿我來說,我平時的成績就在二本線上徘徊,總結我高考超常發揮的原因,我認為還是那三個字——平常心。有時,期望值定得過高,會給自己造成很大壓力,複習考試中的小失利都可能使自己產生挫折感,灰心喪氣,而這些都不利於備考和發揮。處於這樣狀態的同學往往在高考中連自己的正常水平也很難發揮出來。對於中等生來說,“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最為重要的。

  其實中等生也有自己的優勢。在平時的測試中,也許你的名次不盡如人意。但在高考場上,命題的難度比較適中。那些成績比你好的優等生,他們是守勢,而你是攻勢。處於攻勢的人,更有希望搏殺出來,就像2004年奧運會乒乓球決戰,不是頂尖水平的韓國運動員柳承敏卻用搏殺的鬥志戰勝了水平更高的王皓。

  我們班班長是我的好朋友,在平時考試的時候,我的成績從來沒有超過他。班長的目標是重點大學,平時的成績也是在重點線上,但高考數學考試一下來,他就蒙了,灰心沮喪感難以消除,於是以後的各科都受了數學的影響,最後只走了一個一般本科大學。高考後,我和他一起分析了這次數學失利的原因,原來班長一直都在考試時做減法,這道題他不會做,被扣掉多少分,那道題又被扣掉多少分,進而得出這樣的結論:完了,重點大學上不了了。我則和他相反,當時我的目標定位本來就低,雖然有些題我也不會做,但我做的是加法,每做了一道有把握的題,我就暗暗高興,最後得到了我想要的及格分,我就很滿意了。實際上,考完後,班長的數學也並不是很差,大約在110分。其實是他用減法把自己嚇著了。好心態好比做加法,有了這樣的平常心,才能夠把握開啟成功的鑰匙!

  抓強項步步為營勤操練

  高考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個構件都關乎最後的成敗。作為中等生的我在複習後期十分在意這個系統工程。打個通俗的比喻:“生米”就要煮成“熟飯”了,又何必要和班上那些尖子硬拼呢?欲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仗,找準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態,講究“策略”才是關鍵。

  英語是我的強項,我當然更需要發揚光大,我給自己的英語突破決策概括為“不僅要讀還要勤練”。在最後這段時間裡,我一直沒有中斷練題,將練習時間分散到每一天,保證每天有1~2兩小時的做題時間。另外,我還在《ENGLISH DEGEST》上精選了幾篇短小美文,早自習反覆朗誦,直到背得滾瓜爛熟為止,因為保持語感很重要。

  在卷面上,我把練習重心轉移到了分值大戶——閱讀、完形、聽力和作文這四大部分。細算一筆賬,這四部分就達125分之高。若能把握其80%,就有100分的進賬,高考我就是這樣去做的,最後證明效果良好。另外,我特別注意作文的書寫,高考作文我得了22分,想來便得益於此。

  語文我也能上110分,但我並沒有為此放手:我選擇了《狀元之路》這本複習資料,專門挑選其中的名詩名句利用語文早自習時間反覆背誦。此做法既可陶冶性情,找到語感,又能為考場作文提供素材,何樂不為?於是早自習我大聲朗讀,經常讓鄰座皆驚,但為了找準高考語文的感覺,瘋狂一點又何妨?說到這裡,我還要提醒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文風格,切忌高考作文突然變換寫作風格,將這種風格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界就好。

  當然了,我在考前三週起,就紮實回顧每次大小考試後的試卷了,將自己曾經犯的錯誤梳理一遍,我很看重試卷前面的基礎,如一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和成語語義辨析。如有不懂之處,我就想盡辦法將其搞定,這樣心裡就踏實多了。

  補弱項睿智取捨有側重

  理綜和數學雖是我的弱項,但關係到我高考總分最大化,所以我堅持不放棄。我給自己最後的“血拼”期限,但須注重合理取捨。我先是確定增分潛力最大的科目,然後把大量精力分配到該科目上,分批突圍,以達各個擊破之目的。

  “理清思維易錯點,基礎分值不放手”是我的數學應考策略。在衝刺的時間裡,我狠抓平時複習中的薄弱點,根據平日試卷上失分部分,查詢相關知識的盲點,對症下藥。由於我的基礎不紮實,我重視背誦並記牢一些概念、性質、定理、公式,並通過一些典型問題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我深知做題的準確度和速度直接影響我的高考成績,因此,在衝刺階段我強化對解答選擇題、填空題方法的練習。

  總分300分的理綜,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所以我絕不放棄該得的一分一釐。其中生物分值不大,加上題型不太難,所以我不怕,除了給生物每天半小時的複習時間外,重心就放在物理、化學上。

  物理作為理綜的得分大塊頭,我確定戰略為“梳理知識結構網,做題不輟找感覺”。臨近高考的這段時間的複習中,我把精力用在構建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網路,這裡當然包括老師為我們整理的力、電、光、熱、原子物理結構網路圖,在後一個月時間裡,我還將高中三冊物理書重新翻了翻,撿起那些平常複習中容易被遺漏的知識點。重要公式和定律我都將其背下。在解題上,我很注意清晰分析出解答難題的完成過程和步驟,容易題的解題套路我也絲毫不含糊。當然了每天均要做一定量的題,就找到了感覺。

  對於化學,我特別注意瞭解試卷的佈局、熱點、重點及發展趨勢。理綜化學部分近幾年的試題都不難,因此,到最後階段我拒絕搞偏題怪題來打擊自己的信心,而是以常規思維來解題,不去鑽牛角尖,緊抓基礎和典型基礎題型反覆體會,最後實行“集中突破”戰略:找到歷年高考真題,一次性做八九套,專門找類似題型做完,然後總結找規律。遇到迷惑之處,立即對照書本,找到所考查的知識點,並結合參考答案獨立分析,反覆揣摩,就無大礙。

  貫穿整個攻堅階段,我給自己制定了兩條複習法則:

  1、複習過程中出現迷惑的地方,經過短暫思考仍然得不出結果,立即向擅長該科的同學老師虛心請教。問畢,馬上把該題的思路突破口和關鍵的解題步驟寫在《典型例題本》上,並附上自己獨特的理解,以加深記憶!

  2、在正式學習時間,我分秒必爭,午休時刻雷打不動,效率是我複習的制勝法寶。孔子曰“盡人事,知天命”,我當年就抱著這種大無謂的心態上考場的,我盡力了,最後幸福果然眷顧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