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品德教育論文

  當前,我國幼兒品德教育存在著教育理念偏頗、教學形式單一、忽視個體差異以及教育主體整合不足等諸多問題,主要來自於社會、家庭和幼兒園三個層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對幼兒園品德教育》

  摘要:幼兒園德育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教育之首要任務。幼兒園的一日常規教育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同時幼兒園要與家庭、社群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道德認知及情感與行為的健康發展,讓幼兒形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幼兒園;品德教育;教法探究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句諺語闡釋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就是小時候養成的行為習慣就像與生俱來的一樣,長大了都不會輕易改變,因此,作為幼兒園老師應重視幼兒期對孩子進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為已個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教師要尊重孩子,樹立現代兒童觀

  我國的特殊國情培養了一代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既有積極的個性品質,如自我意識強,自信,活潑開朗,也有不良傾向,如自私,任性,獨立能力差等。有針對性的幫助兒童個性康發展,是擺在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熱愛孩子是對幼師職業的前提要求,也是幼師的一種社會責任。教師只有愛孩子,瞭解、關心、體貼孩子,特別是不歧視那些有缺點或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要給每個孩子創造一個道德成長的良好環境。其次,作為跨世紀的幼兒教師,我們要體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從而培養幼兒的自尊和自信,並且保護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養他們的善良品質,還要保護幼兒的羞愧和內疚感,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更何況是人,我們幼師應視每個孩子為完整的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聽孩子的心聲,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發展。

  二、有時要注重自身形象,言傳身教,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

  孩子善於模仿,這是眾所周知的,幼師的言行舉止和品德行為習慣對幼兒起著表率和榜樣的作用,因此,幼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種素質和修養,特別在幼兒園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文明行為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小事和細節。如:自己的物品要擺放整齊;給幼兒拿杯子要先洗手;帶幼兒活動時,教玩具物品的取放要井然有序;不同其他教師大聲喧譁;看到垃圾悄悄拾起;每天的表情要和藹可親等等。這些細小不起眼的行為,都會對幼兒的品德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強,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規,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老師每天在門口迎接幼兒入園,見到孩子面帶微笑問聲早上好,這時孩子會微笑回敬您老師早上好,久而久之,是孩子養成講禮貌的行為習慣;老師每天晨午檢,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精神飽滿,情緒高漲,講究個人衛生的行為習慣;每天點名,可以幫助孩子明白按時入園,不遲到,不曠課,有了向老師請假的習慣;上課發言要學會先舉手,一個說了一個說;同伴交流時,會講悄悄話,知道不影響他人的行為習慣;喝水,玩大型玩具不推不擠的行為習慣;遵守常規是一種教養,一種風度,一種現代人必須的品格,因此有了科學合理的幼兒一日生活常規,還需要我們教師貫徹執行到底,大家都知道,幼兒自我約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差,讓他們主動的按一定的行為準則去做會有一定難度,這還需要教師將嚴格要求和耐心管理相結合,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使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逐漸演變成習慣行為。

  四、把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於一日教育活動中

  由於幼兒的思維的侷限性,品德教育必須直觀、形象、具體才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蘿蔔”的故事或圖書教育幼兒團結友愛,通過體育遊戲培養幼兒組織紀律和集體榮辱感,通過規則遊戲體驗各種規則的重要性,通過區角活動使幼兒學會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從而學會正確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加深與同伴的感情體驗和認識上的共鳴,逐漸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在集體活動中,幼兒應學會相互謙讓,互相幫助,友好相處。教師還應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針對不同問題,採取集體或個別的方式進行指導、糾正,適時提醒孩子按正確的規則去做,使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鞏固。

  五、合理運用評價,強化良好行為,使其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對於幼兒的良好行為給予肯定和獎勵,可以幫助幼兒對具體的行為要求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於將行為要求上升為更規範的行為。教育單憑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孩子最喜歡老師講故事,我們不妨經常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把孩子的閃光點編進故事,這樣做能夠讓孩子的優點得以鞏固。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內設評比欄,強化幼兒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親身體驗做出良好道德行為以後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久而久之,幼兒會逐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總之,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幼兒在3―6歲的年齡段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幼兒對是與非、善於惡、真與假的基本觀念在這一時期通過潛移默化而形成的,這些個性品質的形成將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工作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在幼兒園中我們要注重對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培養!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幼兒園,甘肅 漳縣 74830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