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感恩教育論文

  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當今社會,很多孩子不去感恩也不懂的去感恩,他們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應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更是情感教育的一個切入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如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當今社會,很多孩子不去感恩也不懂的去感恩,他們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應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更是情感教育的一個切入點。

  【關鍵詞】感恩教育;重要性;策略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優良品德。傳統美德的弘揚和發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然而,目前的教育現狀是所有人不願看到的,很多孩子不懂的去感恩,他們不知道感謝自然的滋養之恩,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知道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不知道感謝祖國對自己培育之恩。因此,對幼兒開展感恩教育研究,已成為德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一、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學會感恩對於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和感恩。

  一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有利於幼兒的健康的發展。幼兒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說,其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需要成人全面、及時的引導。幼兒的感恩意識的獲得同樣也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5到6歲是兒童道德品質養成的最關鍵的時期,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兒童自我中心思維占強勢地位的時期,因此,這個時期兒童難以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就需要成人要一方面抓住關鍵期及時進行感恩教育,以增強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在兒童心性未定之前實施感恩教育,以防止不良影響的侵入,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健康的發展。這樣看來,如果不注重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幼兒就可能很大一方面的受到利己主義思想的影響,以至於表現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點,並一直延續到其成人以後,從而不利於其人格的完善。

  二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有利於保證感恩教育的效果。從人格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在6歲之前就已經奠定了人格基礎,後期的教育與塑造只能在這個基礎之上起作用,所以說,6歲之前是感恩教育實施的最有效的時期,是幼兒的感恩教育效果最突出的時期。感恩意識的獲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個緩慢的形成過程,如果一個人在幼年的時候沒有種下善的種子,那麼在他成年之後你就不應該奢求他成為一個樂於助人、施恩不圖報的人。目前,在對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即實施感恩教育要從幼兒抓起。幼兒階段的感恩教育是後期感恩教育的基礎,也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橋樑,如果基礎不牢固,後期的教育工作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效果。正如賀拉斯・曼所說“凡是任何事物生長的地方,一個塑造者勝過一千個再造者。”

  三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有利於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這樣就很容易成為家庭三代的核心,成為家庭的“小皇帝”,從而養成驕蠻任性的性格。甚至,一些刁蠻的孩子甚至學會了用各種手段來要挾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現象的發生不僅導致了幼兒之間頻繁發生衝突,而且還會引發幼兒家長之間產生各種矛盾,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淡。當前青少年犯罪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各種自殺事件也是層出不窮,於是,社會中不斷出現有關兒童自私自利的責難。當人們發現這些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會把原因歸結於教育的缺席,矛頭直接指向了幼兒時期的教育,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其以後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筆者認為,感恩教育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策略。如果我們從幼兒時期就注重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無論對幼兒及其家庭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會有積極作用的。

  二、幼兒感恩行為的培養策略

  感恩教育應該以活動為載體,讓幼兒從活動中體驗到感恩並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從小事做起,點點滴滴的積累,在生活中實踐感恩、體會感恩的意義。這就要求在對幼兒的教育的過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情境中受到感恩教育,促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自我完善,最終回報到生活中。幼兒感恩行為的培養策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家長是感恩教育的榜樣。成年人在幼兒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俗話說得好,“言傳不如身教”,所以要讓幼兒從小就學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父母首先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作為父母,要學會感謝孩子所帶給我們的歡樂,感謝朋友和社會給予給我們的信任和幫助。在幼兒時期,他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所以父母在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時應該以具體形象的生活事件來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感,如通過閱讀圖畫故事書中的感恩故事、參加感恩親子活動、參觀孤兒院或敬老院等活動。這會給幼兒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幼兒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值得感謝的人,這無形中就培養了他們的感恩意識。同時,父母自身也要孝敬父母,不斷地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用自己的感恩行為來影響幼兒的思想和行為。由此,父母在教育幼兒如何感恩的時候,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二幼兒園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場所。對於孩子們來說,實踐活動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所以說,光靠講課是不夠的,教師要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體驗感恩、感悟感恩,同時在活動中學會去感恩。教師是幼兒的第二父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可選取豐富多樣的教材和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教師在充分運用資源的同時,要把握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課程,運用教育智慧為幼兒創造一個感恩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一是教師樹立學習的榜樣:要想幼兒學會感恩,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幼兒園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任務,在幼兒園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學習的榜樣,是幼兒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時刻模仿的物件。所以教師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一切,耐心的回答幼兒提出的各種問題,面對孩子臉上要微笑。教師的這種虔誠的感恩態度,必然會影響幼兒健康人格的養成。二是教師要鼓勵幼兒的善行。在幼兒園,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從最簡單的方面引導幼兒知道如何去感恩。對幼兒來說,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禮貌用語,比如,“謝謝”、“對不起”的使用情景。同時,我們要根據情況適時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感恩。在一天的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始終應該是一個參與者、觀察者和發現者,只要看到幼兒有一點善意的行為或舉動,教師應該馬上給予表揚和鼓勵。  三家長、幼兒園、社會三方合作。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相互合作才能呈現最好的效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觀點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作為父母無論工作有多忙、多累,都不要忘了假期帶上孩子去看望雙方的老人。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精誠合作才能保證感恩教育工作順利進行。三方的合作可使家長能準確的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育策略,這樣看來,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體,相互滲透、相互交流,使幼兒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更好地健康成長。

  通過對幼兒感恩教育的研究,培養了幼兒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品德,促進幼兒的感恩之心的養成,並激發兒童的民族自尊心與社會責任感,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上接第65頁

  二、淺析中學生物實驗與學生的素養提升策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學實驗遇到這樣的尷尬是諸多原因造成的,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條件的限制,安排實驗需要專門的器材和藥品,許多學校這些年都在擴招,要保證那麼多學生都進行實驗確實是很難的,需要有專業的實驗員進行周密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歷史的偏見,我認為這也是主要的原因,生物學科在中學不能引起學校足夠的重視,屬於所謂的“小學科”,生物實驗更是一直被普遍輕視的,面對高考應試的壓力,把時間花在實驗上顯然是“不合理的買賣”了,殊不知學校和老師的這種偏見是鼠目寸光,只為眼前著想,忽視了學生長遠的發展。要改變實驗教學的現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學生對待實驗的態度

  只有態度上轉變對實驗的看法後才有可能改善實驗教學。首先老師對實驗的態度要有所轉變。認真閱讀並理會《普通中學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實質,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學生的長遠發展,明確在新課程下,“口授”是無法代替動手操作實驗的,必需克服困難堅持實驗,起碼每個學期要安排幾次有效率的實驗,捨得花時間,切實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勇於探究,實事求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國家建設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態度的轉變,使學生明白實驗在課程改革中的地位,經常性地加以強調實驗的科學方法、探究思想等,讓學生改變看法,明白實驗的重要性。而事實也表明學生的態度是可以轉變的,對於每次實驗課,課前反覆提醒預習、設計,課後再花一定時間加以總結,做的不好的嚴加批評,做的好的給予表揚。由於一節課時間緊,人數多,對於個別學生還可以單獨輔導,這樣幾次實驗下來許多學生對實驗的態度明顯轉變。

  二創新實驗課程教學方法

  針對實驗課,在備課、上課時可以考慮以下兩點創新實驗課程教學方式。一是實驗要緊密聯絡生活。這是激發學生興趣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試驗,用到的實驗材料蘋果、梨、馬鈴薯需要勻漿,目的是讓接觸充分,就可以聯絡到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的生薑、蒜瓣等調味料,使用這些調味料時最好拍一下使細胞中的調味汁能更多的釋放出來,從而可以發揮它們更好的調味效果。二是創新評價方式。教師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成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物實驗,提升課題教學效果,實現生物實驗提升學生素養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金亞琴.淺述對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的認識[J].新課程學習中,20123.

  [2]劉耀升.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1.

  [3]顧健.在生物實驗中提高學生能力[J].中學教學參考,20091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