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勵志故事大全

  小朋友是最喜歡看故事的了,那麼有哪些適合小朋友看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朋友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小朋友勵志故事:一年幾季

  小和尚來到山下的河邊挑水,一個人忽然走上前來,問:“小和尚,我問你個問題,可以嗎?”

  “當然可以。”

  那人問:“你知道一年有幾季?”

  小和尚以為他問什麼高深的問題,就脫口而出:“四季!”

  “不對!三季!”

  “誰都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一季三個月。你說三季,那三季叫什麼?”小和尚有點兒不悅地說。

  “三季叫早季、中季、晚季,一季有四個月。”那人非常武斷地說。

  “四季!”

  “三季!”

  小和尚和那個人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不讓誰。後來,那個人提議說:“這樣吧,咱們問你的師父,他要是說一年四季,算我輸,我給你磕三個頭;他要是說一年三季,你輸,你給我磕三個頭。怎麼樣?”

  “行。走吧。”小和尚自信地說。

  他們來到覺慧師父的面前,說明來意。覺慧師父看了看那個人,微笑著說:“是你對了,一年只有三季。”

  小和尚聽得目瞪口呆,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師父。

  覺慧師父對小和尚說:“快給他磕三個頭吧。”事先有約,小和尚不得不給他磕了三個頭。那個人得意地下山了,小和尚不解地問師父:“師父,一年明明是四季,你怎麼說三季?”

  覺慧師父說:“他問這麼簡單的事,就說明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你看他那個樣子,我要是說四季,他會那麼得意地下山嗎?”

  小和尚回到房裡,越想越氣,不想在這兒待下去,於是收拾行李下山了。

  覺慧師父知道後不以為然地說:“讓他去吧,讓他去吧,過幾天,他想通了就會回來。善哉善哉……”

  幾天後,小和尚在鬧市中看到兩個人大打出手。其中一個就是在前幾天問他一年有幾季的那個人,兩人都打得頭破血流,傷得不輕。小和尚問旁邊的人,他們為何打架?旁人告訴他,因為一年有幾季的問題爭吵不休,後來就打了起來。

  小和尚默默地離開,決定還是回去繼續修行,心想,還是師父高明,不然,你也會和人家打起來。跟這種人較量,你就是打贏了,也是輸啊!

  小朋友勵志故事:走進陌生

  一位青年,在家門口做了六年生意,販過菜,倒過服裝,賣過鴨子,然而每次都因生意不好而歇業。

  後來,他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去了青海,發現那兒沒有賣海帶的,於是便電告老父親發了十箱海帶過去。誰知一發不可收拾,三年後,他成了那兒的海產品大王,並且把連鎖店辦到了新疆和西藏,如今資產逾百萬。

  有一年,他回老家,發現在他熟知的那條街上,竟然佈滿溫州人的眼鏡店,安徽人的烤鴨攤,湖南人的竹器鋪,廣東人的小家電公司,並且個個生意紅火。

  而當年與他一起做生意的幾個夥伴,要麼北上哈爾濱,要麼南下海口,深圳,他們都把家門口的市場留給了外地人,自己則去外地找市場去了。

  太熟知或太瞭解,有時並不一定是優勢,倦怠和疲憊,遲鈍和漠然,往往都產生與熟知和了解之中;陌生則正好相反,它蘊含著新奇和刺激,蘊含著靈感和商機。

  因此走進陌生的人,往往會撞上成功的機遇,會發現新的道路,會見到別有洞天的風景。

  小朋友勵志故事:如此度他

  方丈下山遊說佛法。在一家店鋪裡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態逼真。方丈大悅,心想,若能請回寺裡,開啟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鋪老闆要價5000元,分文不能少,因見方丈如此鍾愛它,更咬定原價不放。

  方丈回到寺裡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方丈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方丈說:“500元足矣。”眾僧感嘆不已:“那怎麼可能!”方丈說:“天理猶存,當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慾壑難填,得不償失呀,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怎樣度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方丈笑答。眾僧更不解了。方丈說:“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方丈讓弟子們喬裝打扮了一番。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裡和老闆砍價,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和老闆砍價,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9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200元。眼見那一個個買主,一個比一個價給得低,老闆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了,他深深地怨恨自己太貪。到第10天時,他在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都要立即出手。

  第10天,方丈親自下山,說要出500元買下那尊銅像,老闆高興得不得了——竟然又反彈到了500元!當即出手,高興之餘欲送給方丈龕臺一具。方丈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臺,單掌作揖笑曰:“慾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呀!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