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意識心得體會

  一般來說,大局就是關係到事物生存和發展的整個局面或整個形勢,具有客觀性、條件性、利益性和系統性,必須用辯證的觀點去熟悉和把握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審計幹部交流工作是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幹部人事工作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實踐證明,審計機關實行幹部交流,有利於幹部開闊視野、豐富經驗、經受歷練、增長才幹。2011年3月我有幸到署交流、學習,對交流工作有幾點體會:

  一、審計幹部交流輪崗的必要性

  一是交流輪崗是審計幹部轉變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大局意識的需要。審計幹部如果長期在某一個部門,從事某類工作,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不易接受新事物,可能會滿足現狀,固步自封,出現職業倦怠;還可能對其他部門的工作缺乏瞭解和體會,有時不能有效地配合他們的工作,難以從審計事業發展的大局出發去開展各項工作。而進行輪崗,讓審計幹部“動”起來,多角度思考,換位思考,可以讓他們思維“活”起來,視野“寬”起來,心胸“大”起來,讓他知道自己除了某一項工作之外還能勝任其他的工作,有利於他們增強自信心,克服職業倦怠,實現可持續發展。讓他們明白除了自己原本所從事的工作,別人從事的工作同樣重要和不容易,有利於培養大局意識,有利於審計機關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是交流輪崗是提升審計幹部綜合職業能力的需要。審計幹部長期在一個部門或崗位,其審計業務範圍相對侷限,專業知識和能力比較單一,其周圍人員相對固定,生活工作環境變化較小。適度的交流輪崗有利於審計幹部學習新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利於審計幹部適應新環境,增強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三是審計幹部交流輪崗是預防職務犯罪,確保審計隊伍廉潔的需要。審計人員的手中大小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利,稍有不慎就容易發生問題。審計幹部交流輪崗,作為一種制度,它能起到事前規範、預先設防的作用。一個人長期在一個崗位上工作,時間長了人混熟了,關係也就多了,有些事礙於情面,難以做到秉公辦事。及時交流輪崗,能夠有效防止審計人員搞團團夥夥、拉拉扯扯、親親疏疏,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同時,對審計人員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因為交流輪崗可以使審計人員換個工作環境,從矛盾中解脫出來,能夠突破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做到公正執法。

  二、交流乾部如何儘快轉換角色、增長才幹

  一是要及時調整心態,擺正位置。人們到了新的工作環境,在最初體會了一點新鮮感之後,突然間會有陌生的感覺,會發現熟悉的合作很好的同事已經不在身邊,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同事,新的領導,會感覺很不適應。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要有一種“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豪氣,主動與人交流,更主動適應環境或者工作崗位的變化。態度決定一切,當我們積極面對,全身心投入的時候,一定會更快更好的融入新的工作環境中,也一定會在新的崗位做出優秀的成績。

  二是要勤學多問,勇挑重擔。一般來說,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期間是交流乾部熟悉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以及領導同事的過程,老的工作方法可能不適用,工作中難免出現困難和錯誤。這個時候就需要多向新同事們請教,多與領導溝通,及時學習新的業務,做到嘴勤、手勤、腳勤,儘快提升工作能力。要勇於改正錯誤,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能因為一時失誤而存在畏難和沮喪情緒,千萬不能被挫折擊倒,更不能一受委屈就耍態度、發牢騷。

  三是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交流乾部大多是各單位的業務骨幹,對交流乾部的一致評價是工作認真、積極主動、踏實肯幹、吃苦耐勞、審計業務精通。但交流乾部也存在劣勢,尤其是特派辦到署裡交流的幹部,往往存在理論研究不足、巨集觀意識不強、文字寫作能力不高等問題。這就要求交流乾部在工作中,揚長彌短,在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不忘彌補劣勢,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努力培養巨集觀意識、大局意識。只有儘快彌補短板,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交流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篇2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動中國進行新一輪改革,中國巨輪將再次揚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發展征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繼續順應改革的潮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兒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康莊大道上,昂首前進。 樹立大局意識。大局意識就是堅定小局服從大局,在關鍵時刻,與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強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的思想主導,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禁止出現無大局、無組織、無原則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勢,珍惜好當前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樹立服從意識。黨員幹部服從是天職,要不折不扣、不走樣、不變形的執行好黨的各項決議。基層幹部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始終堅持著“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獻給組織”,時刻以一名優秀共 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樹立責任意識。“在其位,謀其政”,作為一名幹部,系職責所在,在其工作崗位的時間是有限的,在位一天,應盡一天的責,做出一天的成績。在工作中,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忠誠履職,發揚螺絲釘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樹立團隊意識。“眾人拾柴火焰高”,體現了一個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才有幹勁,才能出業績。一個好的班子,要堅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個人始終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證整個團隊有力、高效的運作。

  樹立創先意識。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採用過去的傳統辦法,很難取得實效,要求我們基層幹部要樹立創先意識,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以高標準、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業績說話、服眾。

  改革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動力,是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不竭動力。我黨和各族兒女必須抓緊工作,抓緊落實,勵精圖治,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闢出來的改革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以更加寬廣的胸懷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改革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

  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改革,這是我國過去取得輝煌成就的成功經驗,是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摸索前進中得到的普遍共識。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我黨將始終不渝地堅持改革政策,堅持將改革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進。

  篇3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講的是大局和小局的關係。一般來說,大局就是關係到事物生存和發展的整個局面或整個形勢,具有客觀性、條件性、利益性和系統性,必須用辯證的觀點去熟悉和把握它。一域是小局,是區域性利益,小局必須服從大局。面對經濟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只有胸懷大局,才能擺正位置,正確處理好全域性利益和區域性利益的關係,做好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實現黨的偉大歷史使命的迫切要求。

  我們講發展,講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我們講政績,也要講全面,講長遠,既要看眼前的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人文、環境指標;既要經得起現在的考核,又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然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有的領導者全域性觀念比較淡薄,主要表現在:有的在貫徹中心的方針政策時,過多地考慮部門利益,對中心的政策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有的在制定規劃時,只顧眼前,不顧長遠;有的甚至打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幌子,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凡此種種,都是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必須果斷摒棄。

  當前,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最大的大局。我們要以最果斷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確保中心精神和決策落到實處。從理論和實踐上講,黨員幹部講大局,一是要樹立全域性觀念,自覺服從與服務全域性。二是要識全域性懂全域性,自覺把握大勢與方向,果斷克服地方保護主義。三是要堅持系統思維,尋求整體效能最大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的、聯絡的、發展的觀點,正確分析和判定各種形勢,準確地把握大局發展的內在規律,使大局利益和區域性利益得到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