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對於平常人來說,化驗單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就像天書一般,很難讀懂。別擔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明扼要地介紹血常規化驗單中的主要專案和意義,讓您能夠初步輕鬆看懂它。

  

  血常規化驗包括很多專案,但主要有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等3項。看血常規化驗單,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 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120~160*** g/L,女性為***110~150***g/L。

  如發現血紅蛋白結果異常,應注意檢視是否同時伴有白細胞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數目異常,必要時應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為這些資料對於進一步明確貧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時應聽從血液科醫師的指導,不可自作主張亂服藥,以免延誤診治。

  二、 白細胞計數***WBC***及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化驗單中白細胞計數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分類是指計算上述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人WBC總數為***4.0~10***×109/L;分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Gran***佔50%~70%,淋巴細胞***Lym***佔20%~40%,單核細胞***Mono***佔3%~8%,嗜酸性粒細胞0.5%~05%,嗜鹼性粒細胞0~1%。

  應注意: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是動態變化的,有些生理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波動,如餐後、劇烈運動等,另外也可能出現儀器測量誤差。因此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時不必過於驚慌,至少要複查一次,儘早到血液科就診。

  三、 血小板計數***PLT***

  PLT的正常值範圍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面板出血點或瘀斑等。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很常用的檢驗方法,報告單中的專案比較多,所以在看報告單時,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項,必須把各項化驗結果綜合分析,醫生也會根據你的臨床症狀以及體格檢查的情況做進一步的診療處理。

  血常規檢查注意事項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4.抽血後,需在針孔處進行區域性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5.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面板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6.抽血後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7.若區域性出現淤血,24小時後用溫熱毛巾溼敷,可促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