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藥物治療療程

  甲亢是一種內分泌疾病,並不多見,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甲亢的藥物治療臨床上分三期:

  控制期:在甲亢開始治療時,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簡稱丙基***每日6~9片,病情嚴重者可加量至每日9~20片,兩週後甲狀腺激素水平開始下降,2~3個月後甲亢症狀可得到有效控制。

  減量期:甲亢控制後,藥物要及時減量,每2~4周減量一次,每次減量至原藥量的1/3~1/4,整個減量期約需2~4個月。

  維持期:當藥物減至他巴唑或丙基每日1~2片、甲狀腺功能維持在正常範圍時,仍需要堅持服藥,整個療程需1~2年,最後由醫生根據臨床停藥指標決定是否停藥。

  注意事項:甲亢的藥物治療複發率約為50%,多發生在停藥後一兩年後,多數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擅自停藥或隨意更換其他方法有關。最常見的原因是藥量不足,療程不夠,病情好轉就停藥,病情加重再服藥,如此可使甲亢長期難愈,易復發。

  一些誘因也可導致甲亢復發,如感染、外傷、精神生理因素、飲食不適等。故甲亢的藥物治療貴在堅持服藥,定期複診,及時調整藥量,不可急於求成而擅自更改或停止用藥。

  甲亢藥物治療的誤區

  甲亢病的治療週期相對較長,用藥技巧性很強,很多患者都因用藥不當導致病情加重,進而產生不良後果。為此,湖北省中醫院甲狀腺病專科陳如泉教授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甲亢病用藥誤區。

  一成不變:常用的口服抗甲狀腺西藥,一般分治療階段、減量階段和維持階段。

  不同的治療階段,使用抗甲狀腺藥物的劑量和時間都不一樣。有的病人並不瞭解抗甲狀腺藥的用藥規律,而是一成不變地按照治療階段的劑量服用,容易導致服藥過量,形成藥物性甲減。

  藥量偏小:有人害怕抗甲狀腺藥物有毒副作用,認為小劑量比較安全。其實這樣不但無效,反而貽誤病情,甚至產生耐藥性。

  時斷時續:藥物發揮療效主要取決於它在血液中恆定的濃度。如不按時服藥,達不到有效濃度,就可能無法控制疾病發展。有的甲亢病人不按醫囑服藥,間斷服藥,造成療效不穩定,貽誤病情。

  療程不足:甲亢病人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需要1~2年,如果有家族史、治療復發者,服藥時間還需延長。有的甲亢病人通過服藥治療後症狀消失,或是檢查甲狀腺功能正常就自行停藥,導致療程不足,病情復發,加大治療難度。

  多多益善:治療甲亢病的中藥、西藥以及輔助治療藥物,均有一定的適應症,有的病人誤認為藥物越多越能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其實恰恰相反,藥物配合不當,不僅造成經濟上損失,甚至引起毒副反應。

  誤食碘劑:有的甲亢病人不瞭解甲亢病的發病特點,把甲亢病當作碘缺乏病,盲目大量食用海帶、紫菜等高碘食品,造成治療更為困難,加重病情反覆。

  因此,甲亢病患者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決不能自行用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