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藥用價值

  地骨皮,別名枸杞皮,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是枸杞的根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熱消渴。

  1、治熱勞:地骨皮100克,柴胡***去苗***50克。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10克,用麥門冬***去心***煎湯調下。***《聖濟總錄》地骨皮散***

  2、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熱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二升,小麥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熟,藥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湯***

  3、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為散,煎服。***《普濟方》***

  4、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5、治消渴脣乾口燥:枸杞根五升***銼皮***,石膏一升,小麥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麥熟湯成,去滓,適寒溫飲之。***《醫心方》枸杞湯***

  6、治耳聾,有膿水不止:地骨皮25克,五倍子0.5克。上二味搗為細末,每用少許,摻入耳中。***《聖濟總錄》地骨皮散***

  7、治風蟲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飲亦可。***《肘後方》***

  地骨皮的形態特徵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釐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銳尖成棘刺狀。葉紙質或栽培者質稍厚,單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長1.5-5釐米,寬0.5-2.5釐米,栽培者較大,可長達10釐米以上,寬達4釐米;葉柄長0.4-1釐米。

  花在長枝上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在短枝上則同葉簇生;花梗長1-2釐米,向頂端漸增粗。花萼長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齒裂,裂片多少有緣毛;花冠漏斗狀,長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驟然擴大,稍短於或近等於簷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頂端圓鈍,平展或稍向外反曲,邊緣有緣毛,基部耳顯著;雄蕊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絲在近基部處密生一圈絨毛並交織成橢圓狀的毛叢,與毛叢等高處的花冠筒內壁亦密生一環絨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彎,柱頭綠色。

  漿果紅色,卵狀,栽培者可成長矩圓狀或長橢圓狀,頂端尖或鈍,長7-15毫米,栽培者長可達2.2釐米,直徑5-8毫米。種子扁腎臟形,長2.5-3毫米,黃色。花果期6-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