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能力

  一些家長認為現在生活富裕了,孩子學習負擔又重,家務活用不著孩子幫著幹。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應該要引導孩子做家務才可以培養好他們的獨立性和自理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要點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

  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麼。要讓孩子明白, 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 而不是幫別人幹活, 這樣孩子在幹家務時, 就會心甘情願去做, 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

  要點二:培養幼兒對家務勞動的興趣。

  首先, 成人要成為孩子熱愛家務勞動的榜樣。

  其次, 讓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務。

  最後, 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要點三: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經常的家務勞動。

  要點四:用記錄表的方式, 評價孩子在家的勞動情況。

  家長可以設計 “小能手勞動情況記錄表”,記錄幼兒在家獨立生活及勞動的情況。

  孩子是否應該參加家務勞動

  1、幫幹家務是孩子的義務

  家長要明確:勞動是孩子的權利,幹家務是孩子應盡的義務。勞動,作為一種美德、一種習慣,需要自幼培育養成。孩子從小自己的事自己幹,並幫幹家務,可以健全孩子的體魄,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促進積極思維,增強責任感。家長要讓孩子瞭解勞動的意義,並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如果忽視了孩子的勞動啟蒙教育,會導致懶惰習氣的產生、生存能力的弱化。

  2、制訂易行的“家規”

  制定一些“家規”,讓孩子從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擔當責任,履行職責,讓他們在勞動中日益成熟起來,如每天起床後必須自己疊好被子,清理房間,打掃衛生等。隨著孩子長大,要循序漸進,不斷豐富勞動內容,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

  3、及時鼓勵孩子

  當孩子認真地完成了一項工作後,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他做得有多好,給別人帶來多麼大的快樂,這對他們的成長大有益處。如孩子洗碗後,可稱讚說:“哇,這碗誰洗的呀,這麼幹淨!媽媽很開心!”孩子聽了,比獎給他一塊巧克力還要甜,可調動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4、創造和父母、同伴共同勞動的機會

  和爸爸媽媽、同伴一起勞動,可以使孩子從中學會協作,鍛鍊處理事情的能力,使孩子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教育的祕訣就在於:讓孩子的身體鍛鍊、思想鍛鍊、能力鍛鍊互相調節,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鍊培養,孩子才會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5、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果實

  要讓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勞動的成果,要珍惜。父母應要求孩子:吃飯不掉飯菜,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愛護圖書,愛惜家裡的各種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襪等。當孩子參加了家務勞動後,他們會更多地體諒父母,感到父母當家的不易,從而更加愛惜家裡的用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