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教學揉弦技巧_二胡揉弦的教學技法

  演奏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樂曲風格和情感變化,採用不同的揉弦方法,那麼二胡教學揉弦技巧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二胡教學揉弦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二胡教學揉弦技巧:揉弦訓練方法

  在二胡愛好者的學習群體中,我們往往發現不少學生在揉弦方法上普遍存在問題。有的是以扣壓代揉,有的是隻能快揉不會慢揉,有的甚至只要左手一觸琴絃就會自然不自然地抖動而不能自止。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其不知錯誤,還自以為是隻要聲音能夠顫抖就是揉弦,將錯誤當正確而積重難返。因此,我們首先要能判斷自己的揉弦方法是否正確。這裡介紹一個簡便的自我判斷法:左手手指按琴絃,必須服從大腦指令,一弓揉幾下均可自如運用到位,要停則停,要動則動,要快則快,要慢則慢,如能聽令行動則為揉弦正確,反之,如手指不聽指揮擅自動作就是揉弦錯誤。

  我認為揉弦無論分幾種,它的基礎應是滾揉。滾揉是應首先掌握的技巧,從應用角度上看,它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此揉弦可以說是基本揉弦。另外分析幾種揉弦不難發現,滾揉與其他揉弦相比是較放鬆的一種,同時也是最易掌握的。而其他揉弦必須有一定的緊張程度才能進行***這裡的緊張與放鬆是相對而言,決不是絕對的。***因而應是在掌握了滾揉基礎上,然後再去練習,進而掌握其他揉弦為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先掌握滾揉以外的揉弦則勢必會造成緊張揉弦的習慣。如果時間較短還易克服,如果時間較長就會給以後的學習帶來極大的弊端。教學實踐中發現,凡是沒經過正規訓練的學琴者,他們為了追求、模仿揉弦效果,多數揉弦是不正確的,而且絕大多數是以摳揉為多見。不管演奏什麼風格的曲目均用摳揉,如此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緊張揉弦的毛病,其演奏效果必然是尖銳的刺激性,失去了滾揉的優美、歌唱性效果。所以,首先掌握了滾揉,然後再去掌握其他的揉弦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會出現上述問題了。

  總之,在二胡演奏中,揉弦的運用是隨著樂曲的風格、情緒、韻律的需要而千變萬化的,不可能只限於一種單一的技法表現模式。因此,演奏者只有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風格特點,並準確熟練地把已經掌握的各種揉弦技法運用於演奏之中,才能使所奏之音樂更富有藝術美感。

  二胡教學揉弦技巧:揉弦的種類

  ***一***滾揉

  在二胡演奏藝術中,滾揉是揉弦中運用極為廣泛,極為普遍的一種手法。它是借鑑小提琴的揉弦技法形成的。它是以手掌的上下襬動,帶動手指第一關節作屈伸運動,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來改變弦長產生音波的一種揉弦方法。

  滾揉是由兩個動作來組成的,第一個過程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關節伸直,以指面觸弦,此時發出比基本音略低的音;第二個過程是:手掌下襬,使手指第一關節彎曲,觸弦點滾至指尖部位,此時發出比基本音略高的音。這兩個過程迴圈往復,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從而發出圍繞基本音上下波動的揉絃音。在滾揉時,動作的主動點應該放在手背部位,手掌只可上下運動,而不可裡外扇動。手腕是動作的一個“軸”,因此手腕千萬不可僵硬。這種揉弦很便於控制,而且發音的波紋均勻,效果柔美,最接近人的歌聲。

  滾揉一般使用於演奏流暢抒情、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變化無窮的。大力度、大幅度、快速的滾揉,音色飽滿結實,振動頻率快,可以表現出激昂、豪放的情緒;力量自然,幅度、速度適中的滾揉,其音色明朗並帶有模仿吟唱的音響效果,善於表現悠然自得、情緒樂觀的樂曲;如果要表達出感情深厚的旋律,就要利用二胡沒有指板的特點,充分扇動手掌,把壓力加大,速度放慢,音色就會變得寬柔、渾厚。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樂曲不同的情感需要,對滾揉的應用進行細微的變化。

  ***二***壓揉

  壓揉是在二胡演奏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揉弦技法。它也是利用了二胡沒有指板的特點,通過手臂和手掌的上下襬動,使手指尖在弦上富有彈性、一鬆一緊地壓弦而產生音波。由於壓揉增大了手指對琴絃的壓力,所以發出來的音色比滾揉要圓潤,富有共鳴感,也更突出了二胡本身的韻味。

  由於壓揉的幅度大、音高偏離明顯,它的發音渾厚、豐滿、深沉、有力,給人帶來不穩定感、緊張感,所以能體現出濃烈強硬的音色和類似抽搐哭號的音響效果。根據樂曲情感表現的要求,壓揉又分重揉和輕揉,重揉比輕揉的音高偏離幅度更大,發力點主要是在手腕和手掌,重揉往往會產生接近大二度的音高偏離,音響效果更為突出。

  另外,壓揉和滾揉都是利用手掌上下襬動使手指尖在弦上運動,所以它們在動作方面有相似之處,所不同的是:滾揉是手指尖在弦上滾動,而壓揉則是手指關節沒有運動,只是手指尖在弦上產生壓力。如果把這兩種揉弦融為一體,即在滾揉時加大對弦的壓力,或在壓揉時加大手指尖的滾動頻率,所奏出來的音色會更優美、更流暢,同時也豐富了揉弦技法。在當今的二胡藝術中,演奏家們也越來越多的利用這種滾壓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他們的音樂作品。

  ***三***滑揉

  滑揉是表現特定音樂風格和特殊音樂效果的色彩性揉弦技巧。它借鑑了墜胡的揉弦技法。它是通過手臂帶動左手虎口和手指在琴桿和絃上做整體滑動。在做這個動作時,虎口要鬆開,不要緊貼於琴桿;指尖在按弦時也不要太死,同時要保持手指對弦的壓力,不要有太大的變化,手指對弦上產生的力度要均衡,指尖在弦上滑動的範圍一般在基本音的高低小二度內。

  從音高變化來看,滑揉可分為大小兩種,大滑揉接近於小三度,主要靠手臂發力,用手臂帶動手指滑動,小滑揉一般為小二度,用手腕帶動手指滑動,與大滑揉相比,幅度小、速度快。在通常情況下,大幅度的滑揉易於表現較誇張和激昂的情緒,小幅度的滑揉適合表現悠遠、飄逸和幽默的情趣。演奏者可根據這些特點合理應用。在河南音樂的風格中,大滑揉是經常採用的表現手段,其演奏效果誇張而粗獷,極富鄉土氣息。在蒙古族音樂風格的散板中,小滑揉也作為旋律的連線手段應用在演奏中。總之,使用滑揉技巧進行演奏一定要把握住自然樸實的音樂風格,掌握好分寸和韻味。

  二胡演奏中,在演奏由弱而漸強的音,則往往是開始先不揉,隨後逐漸予以揉動,這種方法稱為遲到揉弦。樂曲中,樣式多資的揉弦與不揉弦及遲到揉弦大多是綜合運用的。遲到揉弦對錶現速度徐緩、感情內在而衝動的旋律,效果尤佳,表現熾熱的音樂情緒也能奏效。

  除上述幾種揉弦外,為了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在演奏中還可以運用能夠帶來特殊效果的揉弦。例如,在第一把位利用左手的手背上下扇動,以改變琴絃的張力,就可以產生使音高發生規則變化的空弦揉音;再有,在廣東音樂中利用食指在千斤上鬆弛地按顫,使空弦產生類似顫音效果的奏法,都是輔助性的揉弦方式。特別指出的是,把不揉弦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不但能結合揉弦方式表現出靜與動的對比效果,表現凝思沉寂、木然呆滯等情緒,而且更能體現我們民族音樂中“輕、微、淡、遠”的審美傳統,增強樂曲的韻味及感染力。

  二胡的揉弦方法

  二胡揉弦: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滾動就叫"揉弦",揉弦會發出一種類似波浪形的聲音,演奏時恰當運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於歌唱性,豐富二胡的演奏技巧,如果說換把是提高二胡表現力的第一道大門的話,那麼揉弦則是第二道大門。

  二胡揉弦的方式大體上可分為快揉和慢揉兩大類。

  快揉

  快揉亦稱為"顫指",大概是指揉弦時手指不斷顫動而言。具體方法是:當左手的某一手指按在弦上後,手腕受小臂的支配,作規則性的連續抑揚***不是抖動***動作,按指也受手腕連鎖動作的影響,在弦上作一壓一鬆的勻速顫動。按指富有彈性的顫動,使琴絃的張力跟著發生鬆緊變化,從而產生出一起一伏的音波振動。快揉比慢揉要容易掌握一些,但音響效果不如慢揉動聽,運用也不及慢揉普遍。

  慢揉

  慢揉亦稱為"吟音",發出來的聲音猶如吟哦詠歎。慢揉的方法是:左手某一手指控在弦上,並以腕關節為軸,使整個手掌作連續規則的弧形扇動。扇動的速度不如快揉快,但幅度比快揉大。這樣,按弦的手指在手腕的帶動下發生了往返曲直的變化,驅使指肚在按音上下之間的一小段範圍內作對稱性的弧形翻轉。這不但一鬆一緊的改變了琴絃的張力,而且還一長一短的改變了琴絃的長度,得出一種柔和徐緩的歌唱的音波,這是最有訓練價值的一種揉弦。

  民間演奏法在慢揉的奏法上還派生出"揉、滑、摳、壓"等技法,這些變化主要在手續絃時力度的輕重、搖動的緩急,滑弦的寬狹,頻率的快慢以及與相應的運弓力速配合的區別。

  有一定造詣的演奏者,對揉弦的變換是很有講究的。除了上面所談的"揉、滑、摳、壓"能準確運用外,還可以先揉後不揉、先不揉後揉、慢揉轉快揉、快揉轉慢揉、邊滑邊揉或在一句旋律中遇到音高、時值相等的音符時有些揉、有些不揉。這一方面決定於演奏者有著堅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決定於演奏者對樂曲內容的理解和曲調風格的掌握。根據樂曲的內容和風格恰當地運用揉弦,是演奏者的必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