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內容圖片

  中秋節文化具有強烈的人文色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你知道多少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呢?快把它寫在手抄報裡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1***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2***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3***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4***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5***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6***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二、有關中秋節的古詩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三、我愛中秋節

  我愛中秋節,中秋節可以賞月、吃月餅···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吃香甜可口的月餅。

  月餅的味道香,一聞,就“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記得去年中秋節,家裡的人都在外面賞月。我像只老鼠似的,偷偷地溜進客廳,一下就拿了四隻小月餅。一口一口,四口就把“偷”的月餅吃光了。我還想吃,便忍不住地把盤子裡的月餅吃了個精光光。媽媽準備嘗一嘗月餅,看見盤子裡空空的,笑著問:“豔梅,又是你偷吃的嗎?”我心裡一慌,搖搖頭。媽媽笑眯眯地說:“你這個小貪吃鬼,瞧,嘴巴邊還有月餅渣。真像個花臉貓。”我叫:“哼,被你識破了。絕招,溜。”溜到門口,我長長地呼了一口氣。哎,我得想個偷吃月餅但不被發現的好辦法,而媽媽則在一旁樂得直不起腰來。

  我愛端午節,愛吃香甜可口的美味月餅,愛月餅裡那份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