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題訣竅

  基礎知識、閱讀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其中閱讀理解佔比很大,也很容易丟分。做好閱讀理解題,可以幫助考生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出色的成績.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四年級學生語文閱讀題訣竅

  一、先搞清楚詞語的本意,然後考慮它在文章中的引申義和比喻義。

  例如:他今天做錯了事,心情很沉重!沉重,本意:的重量大,在這句話中顯然不是指物體本身的重量大。意思是心情難過,不好受的意思。從詞語的本意入手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找到引申義、喻義:難過的程度很深。

  二、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

  人們把帶有肯定、讚許、喜愛等感情色彩的詞叫褒義詞,例如:高尚、善良、美麗、聰明。人們把帶有否定、貶斥、厭惡、鄙視等色彩的詞叫貶義詞,例如:下流、無恥、狡猾

  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白鵝》一課,重點筆墨描寫了白鵝傲慢的姿態,架子十足。但是通過對文沒有看出對大白鵝的厭惡和反感。相反,處處表現出作者對大白鵝的喜愛。這裡的貶義詞“傲慢”通過作者的描寫卻富有褒義的色彩。因此,具體的感情色彩不能離開文章的具體語言環境而單獨看待。

  三、注意對於詞語的分析和比較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

  話語的詞語意思非常豐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著不同的意思。如小學課本中的《手術檯就是陣地》一文中,有三個非常有意思的詞語,他們看起來非常相近但是意思卻耐人尋味。繼續、連續和陸續,這三個詞語就這樣來看,很難明白。怎麼辦放到句子中去。“白求恩繼續給傷員做手術”,“白求恩連續工作了68個小時”。在文章中這三個詞語可以互換嗎?換了以後會怎麼樣?通過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比較,一步一步來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

  總之,要理解生詞語,一定要練習上下文,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

  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方法技巧

  ***一*** 速讀原文材料——優化閱讀方法,講求閱讀實效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瞭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佈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

  培養快速閱讀能力,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理解的方法,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嚴格要求,嚴格練習。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有許多不良習慣,有的喜歡小聲朗讀或用手指、筆、尺子等指字認讀;有的則習慣咬文嚼字,逐詞逐句慢慢讀,以為這樣讀才能讀得透徹、理解得深刻。針對這些不良讀法,在閱讀練習時,我要求他們做到:集中注重力,閱讀時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快速感知文字資訊。在規定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

  2、教給讀法,自主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讀法指導上要求做到對閱讀材料要一氣呵成讀完它,中間不能停頓或復讀;儘量使用默讀,達到在感知中認讀,在速讀中感知。

  3、捕捉資訊,重點突破。學生閱讀,既有“從書面文字開始而止於大腦的某種再現或解釋的過程”,也有“從已經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出發在閱讀中又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訊,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閱讀的同時要用筆標出不懂的字、詞或句子,以便及時解決。課文《神童的“祕訣”》中陳毅讀書的方法,學生可以借鑑。認真地閱讀文章是做好題目的前提,只有認真地通讀全篇,做題時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題目要求——平心靜氣審題,切忌粗心大意

  學生在審視閱讀理解的問題要求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第二遍讀文章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1、基礎知識,牢牢掌握。閱讀題型多種多樣,但是一定有基礎知識的考察,比如填標點符號、填關聯詞語、填拼音、找錯別字、找出文中的近反義詞,摘抄比喻句、劃出中心句等等。這些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課堂裡一定訓練過,粗心的同學卻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確的詞語,有的同學反而把錯誤的詞語劃去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這些基礎知識的題目時要格外仔細,這些題目儘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詞,不要著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① 利用構詞法即拆分詞素的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詞要聯絡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思;③有的生詞是故意不給註釋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一是,要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例如:實際的表現和所得到的稱謂或名聲是一致的。第二種情況相對於難度小一些。

  3、弄清問題,巧用“原話”。對於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準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進行回答。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資訊進行邏輯推理。

  4、想像說話,聯絡生活。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怕碰到回答問題和想像寫話,例如:聯絡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文後的感受。或是: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寫幾句話。這樣的題目往往要先從課文中說起,你喜歡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然後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自己是怎樣做的。在平時的訓練中,提醒學生寫答案時要答滿線格。

  例如:《鄰家的星期四》“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長久不易平息的聯想來。”請你聯絡上文寫寫“我”可能聯想到什麼?***一連三張紙條,一連三次提醒,這位女主人真是熱心哪!她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環保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希望這些環保意識也能紮根在我們心裡,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能越來越美麗,以優美、整潔的環境迎接世博會。***像類似的發揮想像的問題,要聯絡生活來領會文中的關鍵句段的意思,即從文中讀出自己,讀出“我”,學會轉換角色,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這樣答案才能更加完美。

  5、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

  ***三*** 細找文中原話——巧借關鍵詞句,進行答案定位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其問題設定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覆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執行延伸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活動,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層問題的題型,我分別舉例說明。

  1、直接提取資訊。大多數閱讀試題會出自選文的某一處地方,其關鍵詞基本涉及到具體的字詞句,我們可以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找準問題的出處。答案一般在問題關鍵詞前後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聯絡上下文進行搜尋定位。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資訊”來回答問題。***低年級較為常見***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資訊”來回答問題。

  2、提取資訊後概括。有時候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如若它指定必須要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概括。

  3、提升內涵,昇華情感。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資訊和深層含義。語文閱讀理解中,回答問題要精煉,摘取原文則是關鍵。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緊扣關鍵詞句,帶著問題去讀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4、語文閱讀理解中,回答問題要精煉,摘取原文則是關鍵。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緊扣關鍵詞句,帶著問題去讀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認真回答問題——掌握答題技巧,力求言之有據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回答問題時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不可不答。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得分。家長、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能亂答。學生不聯絡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不得分。我們在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胡說和亂說,寫一些沒用的東西。答題時要抓住要點,不能偏離題目要求。

  3、懂得取捨。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先放一放,以免影響回答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在解答閱讀題時,讓學生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地開啟思路。

  4、言之有據。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個詞語和句子,顯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憑空瞎說。如:學了課文《在金色的沙灘上》,你感覺小姑娘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說她做事不計報酬、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用等等,但是這些還不夠。完整的回答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感覺這個小女孩是一個的人,因為她。

  語文閱讀理解中問答題的答案現在多是開放式的,題目得分的主動權在學生的手中,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尊重學生的體驗、見解,鼓勵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維,這對閱讀教學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益處。

  在答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組織規範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瞭,語句通順,儘量不要有錯別字。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仔細地進行復查。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決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們方法正確,持之以恆,不斷訓練,就一定能提高。在閱讀理解訓練中,我們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和放鬆,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為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小學四年級學生語文閱讀技巧

  隨著小學年級的逐漸升高,小學語文試卷中的閱讀理解成為了孩子的“失分大坑”,有多少孩子動不動就被閱讀理解題目搞得天旋地轉,不知從何下手;如何在閱讀理解題目裡面抓住分數,成為了家長和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兩手抓”,一方面要多讀書、多積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另一方面,學習合理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或許很多家長都會將孩子做閱讀不會概括內容的原因概況為孩子平時書看太少?事實上,只讀書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即使孩子將所讀過的書目都背下來,如果沒有辦法學會概括文章內容,到了考試的時候,依舊只能摘抄原文,不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文章的主旨。

  歸根結底還得要多加練習才行,下附一份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練習資料,小編老師將四年級課外閱讀整理稱一份素材,而平時同學們如果能多加練習,那麼一定就能在語文考試中多拿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