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方法

  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一***抓住感性而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體察人文情懷

  語言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感動人的藝術。所謂“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被選進教材的文章都包含著濃郁的感情色彩。新的語文教材中,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很多,而且更能打動學生的心,如《風娃娃》、《稱讚》、《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假如》等。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之中,與作者,與許多飽滿的人物形象溝通、交流,體察人文情懷,接受情感的薰陶、感染。

  如一位老師在教《假如》時,是這樣處理的:

  1、媒體輔助,引發情感體驗。

  一開始,課件出示呼嘯的北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用手抱住了身體,縮著頭,彷彿一下子進入了寒冷的冬天,接著出現在寒風中蕭瑟的小樹,來感受小樹輕輕的嘆息,這時,紅紅的太陽出來了……孩子們在媒體的輔助下一下子進入了情境。

  2、言語描述,填補情感空白。

  在背景音樂中,老師用極具渲染色彩的聲音描述鳥媽媽去遠方尋食,小鳥苦苦等待的情景,拉近了孩子們與文字的距離。

  3、生活再現,縮小情感距離。

  老師即性在課間拍了小朋友課外活動的情境,然後在課堂上播放,並同西西孤獨地坐在屋裡望著窗外發呆的情景進行明顯的對比,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西的孤獨與無助。

  又如勝利小學陸紅老師上的《從現在開始》則採用了模擬體現,來實現感情遷移。

  課文中有一個片斷,輪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動地說:“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跳著走路!”聽了袋鼠的話,大家直搖頭。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低年級的孩子卻很喜歡跳,一下課就蹦來跳去的,在他們的世界裡,感覺跳著走路是很好玩的,於是老師就設計了讓孩子們不停地跳一分鐘,結果孩子們都累壞了,跳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真正體會到了它的不合理性。

  ***二***採用靈動而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特點

  如《紙船和風箏》中漂與飄的教學

  在孩子讀第2自然段時,老師隨機板書 :漂

  在讀第4自然段時,板書 :飄

  師:都是piao,怎麼不一樣呢?

  生:紙船在水裡漂,所以有三點水;風箏在風裡飄,所以有風。***畫水、風***

  師:原來偏旁不一樣,字義也不一樣啊!紙船順水漂呀漂、風箏乘風飄呀飄,多美呀!誰來當紙船?誰來當小風箏?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CAI: 紙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門口。

  篇二

  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二年級閱讀拓展課《酸的和甜的》,我創設了實物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麼水果?誰來嚐嚐是什麼味道?***指名上臺品嚐***告訴大家味道怎樣?***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極了。有一群小動物卻都嚷著:“葡萄是酸的,不能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學習文章《酸的和甜的》”一問完,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課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麼味道。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比如《媽媽的愛》的教學,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後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後,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效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不懂就問》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裡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