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美術教育中手工教學創新與探索

  將生態式藝術教育的理念引入幼師美術教育手工教學領域,借鑑並探索高專幼師生美術教育手工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提出了迴歸生活的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注重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挖掘他們的藝術潛能和藝術智慧,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幼師美術教育中手工教學存在的問題

  幼師美術教育課程分為繪畫基礎、手工製作、美術鑑賞三大模組,側重知識技能的培養,課程模組之間缺乏聯絡,其中手工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過於強調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幼師美術教育中的手工教學重視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感知。技能只是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手段,不是最終目的。運用技能進行藝術創作和情感表達,是教師應該思考並教給學生的。幼師生藝術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否指導幼兒觀察、欣賞、接受、評價和表現美。幼師生應該認識、瞭解世界各國的藝術文化,能夠鑑賞中外著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和民間藝術,能夠領會和借鑑藝術作品中的精髓進行美的創造,提升思想理念、審美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藝術素養高的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成長和全面發展,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藝術素養提高和社會進步,都是極其重要的。

  2.陳舊、單一的教學方法在幼師美術教育手工教學中,部分教師採用講授、示範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機械模仿。由於一些教師並沒有因材施教,學生完成的作品就像是工廠裡批量生產的產品,缺乏個性和創意。兒童天生會模仿,但是一味地畫一些模式化、程式化的東西,思維容易形成固定模式,不知如何表現生動有趣的物象,作品沒有個性和創意,兒童也無法表達內心感受和情感。在新課改中,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共同發展的模式。互動意味著課堂參與、師生對話、生生交流、互相促進,它既是一種教學活動的模式,又是師生的一種情感體驗。

  3.缺乏創新的教學內容

  在資訊化時代,隨著計算機網路、智慧手機、視訊、微信、QQ社交軟體等媒介載體的不斷出現,網遊藝術、繪本***圖畫書***、動漫藝術等層出不窮,對幼師產生了較大影響,這就對幼師美術教育的手工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改指出,美術教學就是“體驗和創造美的活動”,課堂教學不再是知識傳授的媒介和載體,而是師生共同發現、思考與探索新知識的過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模仿者、欣賞者,更是與教師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表演者、講授者和創造者。

  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與幼師美術教育手工教學的融合

  環顧全球,美國率先將藝術課程作為中小學教育的核心課程,使藝術教育在教育中發揮核心輻射作用,藝術教育融合或影響其他各個學科,使其他學科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寓教於樂,整個教學過程打破以往灌輸知識的模式,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這是當前藝術教育改革的新趨勢,從學科劃分走向學科間的融合,構建學科間互動、交流、綜合的生態模式,即生態式藝術教育。

  1.生態式藝術教育的內涵

  生態式藝術教育是針對傳統藝術教育提出的,是一種新的藝術教育理念。滕守堯先生在論著《生態式藝術教育概論》中說:“生態式藝術教育是通過以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學科為載體的綜合藝術教育;藝術與生活、情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多種教育關係;美學、藝術史、藝術批評、藝術創造等學科之間的多種教育支援;藝術與文科、理科、哲學、自然等學科間的多種教育關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書本、學生與社會間的多種教育互動,形成的一種相輔相成、互生互補的生態式藝術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藝術表現、審美能力、創造力和綜合素養,使學生受益終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藝術智慧。”

  2.正確理解智慧與藝術智慧

  智慧包括先天心理能力和後天創造性活動、實踐活動中的領悟,還包括健康的人生態度、情感價值觀、思想、信仰、信念等。藝術智慧是在思想觀念、感受、理解、想象、創造間產生對話、交流、融合後形成的新智慧。生態式藝術教育構建藝術的融合、平衡,形成藝術智慧,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幼師美術教育手工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1.美術教育手工教學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幼師美術教育中的手工教學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模組,它指導學生選擇運用各種材料,設計製作、鑑賞評價作品,提高藝術感受和藝術表現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手工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抓住手工教學和自然環境的最佳結合點,使學生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真正實現手工教學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藝術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亭閣樓臺、小橋流水,自然環境中的奇峰異石、藍天白雲等,都能夠激發學生對美的想象與創造,啟發學生感知和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探尋自然界的美,豐富學生藝術創作的靈感。

  2.美術教育手工教學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藝術高於生活。自然形象必須通過藝術加工才能成為恆久、優雅的藝術作品。手工教學中所用的各種工具材料與生活密不可分。學生在大自然中發現、捕捉到美的瞬間,能夠激發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慾望,然後運用生活中的工具材料,表達內心對美的感受和嚮往。學生收集生活中各種廢舊材料,如布料、木頭、廢棄紙盒等,經過巧妙構思設計,變廢為寶,設計製作出各種玩教具和手工作品,如秋日皇冠、落葉印跡、神奇筆筒等,以美激趣,增強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