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改的反思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進行反思,適應小學新課改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學校實行昌樂課堂改革模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針對我自己上課以及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問題做如下反思:

  一、進行課堂改革是必須的。

  無論從國家方針政策來講,還是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課程改革都是勢在必行的,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證明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存在弊端。從培養人的角度以及培養人的能力的角度來看,新課程改革都是先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對於我校學生學習現狀來講,中下等的學苗已經經歷的傳統教學模式近十年的灌輸,證明是失敗的教育,我們再抱著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只能讓他們更加反感,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反而會適得其反。只有我們充分了解學生的狀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作出正確的做法以及交給學生學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興趣,充分挖掘出他們的內在潛力,讓他們無論從學習上,還是能力上,都有跨越性的進步,這樣我們才能從學苗質量上提高成績,樹立我們學校的特色,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以及管理。所以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必須堅定不移的進行下去,因為:不改革我們就是走老路子,時間長了,惡性迴圈,學校質量嚴重下降,教師也受到影響,學校發展更成問題。改革中,我們可以摸索,研究,共同創立適合我們學校的模式,我們才有可能取得階段性進步,為學校發展做好奠基,為學生和教師的將來著想。

  二、本階段課程改革的優點

  自學校提出學習昌樂模式以來,我們認真制定導學案,分配學習小組,做好課改鋪墊,這麼長時間來我們欣喜的看到很多好處。學生們學習的增加了,問題的增加了,上課睡覺的少了,影響紀律少了,學生們每天針對導學案進行預習,使得上課效率提高了,討論研究過程中,使得合作學習成了趨勢,大部分學生可以去問老師或者問學生來解決自己不會的問題,從而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改變了以往很多學生上課睡覺溜號,作業不認真完成,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沒有積極主動性,聽課不集中,回去不預習不復習,學習興趣低下,不愛學習,不學習的狀況。小組學習模式,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提高了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學生在預習導學案過程中無形的學會了很多學習方法,多做了大量習題。同時在上課展示,講題,點評過程中,又提升了能力,鞏固了知識。從教學角度來講,這些都是好的地方,學生只有想學習了,有學習興趣了,才會更加的用功,用心的去學,才能彌補不足,提高成績。當然還有很多方面的優點。

  三、本階段課程改革中的問題

  雖然課程改革是好事情,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慢慢來解決。通過我的觀察與分析,問題有一些。首先是學生時間長了,興趣下降,恆心不夠,後來不像開始階段那樣認真堅持了,懶惰現象嚴重,導學案完成的也有互相抄襲的,學生小組模式也有一些弊端,個別學生說話的也多了,隨意了,討論問題的時候說沒用的也有,個別也有睡覺的。學生講題不規範,不到位,使得很多問題講不出來,課堂時間有限,使得教學任務達不到要求,使用導學案以來,明顯課堂進度緩慢了,有時候顯得效率不高,個別好學生吃不飽,並且總給別人講題也不情願。討論問題的時候不積極,不知道思考。個別教師課堂駕馭能力不強,使得課堂沒有很好的調控,雖然一片熱鬧,但是學習效果根本沒有。教師導學案做的不精練,沒有指導性,時間性,錯誤出現,讓學生沒法好好去完成以及對學習有指導作用,並且導學案學生完成後沒有認真總結以及儲存,使得學習表面繁榮,過後不管了。學生每天完成大量導學案,使得時間很緊,但是沒有了複習時間,一些教師還留大量作業以及利用自習時間講課佔用自習時間,使得導學案完成不好,學習效率低下。教師之間協調不夠,各科任之間不溝通,不交流,都在爭學生時間,鬆一點的學科完成的肯定不好,老師再不認真督促,就形式化了。有時候從一定程度上還不如以前能記點,學點。

  四、針對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和措施

  1、專任領導掛帥,設立一個課改小組,全面監控課改。

  課改是一件大事,全校上下不僅應該達成一致,還要有相關領導和管理措施。不僅要監督教師完成課改情況,還要隨時督促課改進行,對出現問題及時提出,及時總結。不能讓課改變成教師自己的事情,教師畢竟不是領導,覺悟不一定都那麼高。同時也需要有一些課改理論和實際強的人給與指導。洋思和昌樂這些方面做的都很好,這也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基礎。我對洋思,安丘,昌樂的瞭解,他們成功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制定詳細的制度,以及合理的獎懲措施,同時有相關領導,堅定不移的監督,實施,督促。說好了就是逼著去做,去改,去完成,去實現,當一切都成習慣的時候,也就是出成績的時候了。

  2、對教師,對學生都要進行培訓。

  課改是有法可依的,不是雜亂無章的自己去探索,我們的課改要針對我們的情況作出正確判斷,然後對於教師以及學生都要進行培訓,當教師還不知道導學案的時候,他能制定好導學案嗎?當教師不知道怎麼控制課堂的時候,他們能上好一堂課改課嗎?當學生不知道老師要改什麼做什麼的時候,他們能配合好老師上好課嗎?所以學生老師都要培訓,出去學習室一個好方法,但是也要及時做好相關培訓工作,每科之間都要制定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針對本學科的導學案模式,不準備好就唐突的進行是沒有好的效果的,否則只能是一片表面繁榮。定期進行階段性的培訓與總結,是課改必備的。對學生要進行展示,點評,討論等方面的培訓,建立一批可以帶動學生學習進步的拔尖人才。

  3、積極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

  課改是一種探索,尤其是針對本學校的情況作的教學以及管理轉變,要及時瞭解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看法和意見,以及針對本學科,本校學生情況作出的判斷和意見,眾人拾柴火焰高,完全靠一兩個人去做好的不是課堂改革,是個人進步。學生也會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見,尤其意見,對老師來說很多都是有用的,我們教師有時候沒有做到學生期待的,當然我們期待的他們也沒有做到,但是做教師就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學生,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當我們都做好的時候,學生再做不好是他們的事情了,也許有可能做好呢。我們即使覺得希望是1%,也應該做99%的努力。

  4、課改重點在成績,獎勵優秀。

  說一千到一萬,我們課程改革,為了學生將來也好,為了學生掌握方法也好,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所以課改的標準不是誰課上的好,誰能駕馭課堂,這些都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看成績,對於成績好的當然得獎勵,對於平行班,成績好,進步快當然要獎勵,這本身也是一種鼓勵,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是很重要的。對於學生也要進行獎勵,而且要擴大獎學金標準,讓學生以學習為榮,以不學習為恥。學習標兵,優秀小組,點評之星,展示之星等那些昌樂的都可以讓其上升到學校範圍上來,讓更多的學生受到表揚獎勵,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賞識教育還是可行的。學習有的時候也是一種氛圍,教學更是一種氛圍。學校如果能營造出這種良好的學習教學氛圍,對於我們的發展進步是很有作用的,當然,也不單單是隻獎勵能做到的。

  5、用管理促進教學,教學和管理相輔相成。

  管理是學校以及教學補課分割的一部分,只教學沒有管理師不行的,我們學校常常各攤顧各攤,協調配合的少,什麼事情有時候總是不能統一,使得很多事情不能達到最優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一直以來,我們的管理制度很多,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往往虎頭蛇尾,而且不能堅持。其實制度本身需要健全,但是維護制度更加重要,就像,國家制定法律,是為了有法可依,但是如果執法不嚴,就讓法律失去了它的存在意義。管理人員的精心盡力更重要,從現實狀況上看,我們似乎管理人員缺少匱乏,其實一點也不是。而是我們沒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徇私舞弊”“鬆懈管理”等現象依然存在,班級管理存在問題,學校管理也存在問題。大家有時候都心照不宣,就那麼回事吧。另外我們學校根本沒有形成一個嚴格的管理風氣,班主任管的事情,科任不管,科任管的事情,班主任不好管,上級管的事情,下級不好說,有意見別提,提了誰都不願意。其實我想,一個學校的管理是全方面的,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應該是管理者,而現在不是,管理者有時候不負責任,教師也不多管事情,比如上廁所抽菸的事情,學生甚至當著老師面大搖大擺,因為你不是我的老師,也不是領導。比如手機的事情。有時候老師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領導們有時候做的都不好,那麼我們何苦呢?所以如何讓全校教師形成管理集體,才會對學校的管理有個臺階上,那時候學生就會很多事情都遵守紀律的,因為他們看不到我們管理上的縫隙。管理對於教學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如果學生沒有了“三閒”“縫隙”,那麼想待在這裡的就只能學習了,老師再認真教,成績沒有出不來的吧!

  由於時間關係,以上是自己暫時想到的一些方面,以後若有其他再想到的及時補充反饋吧!

  篇二

  小學課改展示課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讓學生表現慾望得到釋放,從而獲得成就感,並在情感能力上得到提升。但每上完一節展示課後,我總覺得缸少一種活躍性。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經過多次聽課以及與老師們的交流,我知道了出現此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學生底子薄,而且學生們蒐集數學資訊資料存在著侷限性***學生手中只有課本***,數學課堂上的語言又要求嚴密,導致著學生嚴重的動不起來。

  第二: 課堂中的孩子們缺少質疑。少了質疑,也就少了對抗,少了對抗,也就少了知識的生成,少了生成,也就少了情感的愉悅。

  第三:評價的激勵功能運用的不太好。

  基於以上幾種原因,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第一:課堂上對教材基本要求就是理解和熟悉,更重要的是發掘精髓,才能根據教材的目標去拓展。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挖掘教材,我把自己手中的有關數學的教輔書放在教室裡,讓學生們碰到討論後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能夠及時翻閱教輔書。同時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每次預設導學案的時候,把學習任務設定的儘量少些,而且是由易到難,讓每位學生能在課堂中開啟思維,這樣不僅能達成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對目標進行深刻認同和理解。

  第二:關於質疑的問題。小組建設在課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在班內設定了質疑小組,讓他們對每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出質疑,有時孩子們會提出一些有關這節課的很多問題,引起學生們的強烈的探究慾望,孩子們情緒高漲,同時也獲取了更多的有關這節課的知識。

  第三:評價學生要適當。特別要對中差生多一些表揚,使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但也不能為了表揚而表揚,那樣就會失去評價應有的光環。評價學生要綜合學生的各個方面,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欣賞的手勢 .不管用哪種評價方式一定要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雖然我的課堂在一些細節上還存在問題,有待我去提高。但我相信只要有探索和改變的勇氣,我相信我的課堂會越來越精彩。

  篇三

  一、反思

  課改給每一個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蘆畫瓢一蹴而就,一帆風順。改革首先要從學習開始,只有努力做一個主動學習型、勇於實踐型、善於反思型、勤於積累型、敢於創新型教師,才會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從從容容地走進課改,並使語文素質教育這面旗幟,在課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鮮明與飛揚!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多姿多彩!

  中國傳統教育認為教師乃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它重啟發──“豁然開朗”;重激疑──“不憤不悱”;重積累──“厚積薄發”。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啟發式教學曾一度演變為“滿堂灌”。教師被教材、教參牽著走,唯標準答案,唯分數,而不論知識的時效性、生活性、實用性,不論學生的語感與語文學習興趣,學生成了答題機器。當各界人士聲討語文教學禁錮思維、脫離實際時,沒有一個語文教師不感到心痛與不平。難道這都是語文教師的錯嗎?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其實,多少年來,中國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教材在發生變化,教師們的認識也在發生變化:教材不再神聖不可侵犯,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將改變教師主宰者的地位;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關鍵所在;自主合作式教學、多元化評價等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亮點。

  以下,是我對課改中教師行為的一些思考:

  1.一味地放任自流與恪守“應試”

  要進行教育改革,首先得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個位置擺正,教師應該徹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做到以學生為主,教師為次。但是,難道一味地放任自流就是徹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嗎?那還用教師幹什麼?可見,當前如何擺正教師主導的地位,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必要。

  對於教師的主導作用,魯迅先生曾以他們在語文學習中老師不重視引導為例來形容其必要性:在暗衚衕裡瞎摸,有些人摸了出來,更多的人終身留在暗衚衕裡。我想這個教訓必須記牢。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是無法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培養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發展目標等要求。課堂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教師應起著啟發引導、點撥指導、解疑輔導、因勢利導的作用。

  教師圍繞學生這個主體而發揮主導作用,才能幫助學生在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培養能力,激發情感,和諧發展,才能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觀。

  2.流於形式,還是恪守“應試”

  一味地放任自流將使教師無法面對考試,面對家長。而目前學校考評教師,學生成績也是主要依據。因此,一味地放任自流肯定是不妥的。曾經嘗試過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去開放課堂,但很難駕馭課堂,調控局面。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做到確保學生的知識目標到位呢?以上這種引導式教學可謂是恪守“應試”,一舉兩得。

  語文素質教育提倡以體驗式活動教學為主,要求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個性,學會創新。如此恪守“應試”,求形式而不求內容,符合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嗎?

  3.過於依賴課件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正確認識和重視運用現代技術教育勢在必行。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鮮明地提出了“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那麼,對我們教師而言,無論是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還是作為主要教學方式,都應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與創新意識。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還應具有較高的資訊素養。反之,封閉自守的教學行為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

  4.過於迷信模式與讀寫分家

  當前,讀寫教學模式改革如火如荼。準確把握語文學科個性,對讀寫教學,對各種課型作出正確定位,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是改革語文課堂教學,進行語文素質教育的基礎。因而,模式顯得愈發的重要起來。

  施教者主宰課堂,已風光不再。放得過多,有放任自流之嫌;問得過多,又有觀念陳舊之嫌。最好有一個可以套用的模式。況且這些模式一般都是由專家或權威人士提出來的。

  模式不是萬能鑰匙,以不變去應萬變,未必可行。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與學的主體千差萬別,所以模式的運用應隨不同課型,不同課文,不同課時而定。

  我們不難看出,其一,教學活動程序包括教師、學生、媒體和教學內容等四個相互聯絡的要素;其二,教學過程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模式不是定式,它隨要素的變化又會成為變式。

  總之,課改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長期的摸索,逐步的改進與提高。山高人為峰,努力定成功!作為老師,只要我們的激情不止,探索的腳步不止,課改路上一定會踏出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奏響一曲曲美麗的樂章,充滿蓬勃的生機和發展的活力,我們才會在課改的浪潮中不斷成長!

  二、展望

  當課改已不在陌生時,可能我們都還在為到底什麼是新課改、怎麼搞新課改拷問自己。課改是不是就是課堂上學生討論討論就可以了;是不是課堂上給學生自己預習和做完導學案就可以了;是不是學生收集了問題老師答疑了就可以了;是不是座位換了方向就可以了.....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思考。

  當我們都在為課改積極探索和付出時,可曾想過我們的教育物件是否已經接受了我們的課改行為,我們是否為他們的發展做好了一切準備,他們是否真正在為自己的發展和未來而拼搏努力......這一切也需要我們思考。

  當我們都在思考時,我覺得營造一個讓學生樂學的氛圍應該是最重要的,他會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和成就感。

  學生樂學的源泉是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她***的尊重,無論他***她***在學習或行為上都需要得到老師的尊重。當他做對了老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當他犯錯時老師也能對他的行為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寬容;當他在進步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給予他溫暖的關懷和幫助。尤其面對目前的生源狀況,我們更應懷有一顆包容之心去感化每個人心靈深處的善良,相信人本善。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的不經意之舉把他的善給扼殺了,把他的羞恥之心給泯滅了,慢慢的他們也就沒有了羞恥之心,善的內力也將漸漸退卻,想改變他已是經難上加難了。我們何不在他遲到時站在門口笑臉相迎;在他不能按時交作業時說上一句“沒關係,需要老師的幫助嗎?”;在他上課睡覺時何不上前關心一句“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不到宿舍去休息吧?”***不要認為這是在作秀,正是如此才能誘發他的善和羞恥之心。***;在他違反紀律尤其是小問題時,我們何不給他一個笑臉,開導一下,讓他沒有犯錯感,讓他沒有自責感。因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但我們一定要給學生改錯的機會,而且要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包容他們,最終會感化他們。

  學生樂學的動力是成功感,而我們的學生又經常不成功。其實學生的成功是相對的,既相對於他人,又相對於自己,關鍵看我們如何讓他感覺是成功的,我們一定要把學生的成功範圍界定的更寬一些,絕對不能只看分數。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不斷滲透能力比分數重要的思想,在發展其綜合能力的同時學習的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在與學生打交道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肯定的話語和讚許的目光:打掃衛生時一句親切的“辛苦了!”會讓學生動力倍增;課堂上學生展示時無論好與不好老師總能拋給學生一句比較好的鼓勵話語或莞爾一笑,讓他得到自信;在批改作業別忘了附上一句簡單的鼓勵,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支援;考試時我們命題者可以讓學生得到較好分數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對學生進行中肯的評價和鼓勵,讓他感受真實的成功***因為學生很在乎分數***。在新課改的氛圍裡有更多為學生創造成功感的機會,關鍵是我們能不能以平常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論他是優秀的還是不優秀的,都把學生當做一個肯定能開花的花蕾,只是時間的早晚。

  學生樂學的關鍵是會學,每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會學習的,他需要培養和正確引導。新課改對老師的要求就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當學生遇到困惑時我們是站在他身邊的答疑者;當學生迷茫時我們是站在他前方的引路人;當學生需要救助***學習、生活、心理***時我們是及時伸出援手的施救者。無論是來自學習或者是生活上一切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只要我們積極、樂意的接受並解決了,學生能不去學嗎?

  課改,任重道遠。學生只有樂學才會善學,樂學對學生來說要求較高,要想讓學生樂學,老師更要樂學、善學,還要善教、樂教,為學生營造積極、和諧的集體環境,為學生提供團結、協作的氛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